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次主动申请赴黔,43岁杭州医生张超倒在丹寨帮扶岗位上

都市快报
2020-01-13 13:13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都市快报1月13日消息,就要过年了,但张超却再也没法回家拥抱妻儿。

1月7日,他买好了回杭州的高铁票,跟同事高兴地说:要回家过年了。1月9日晚,晚8时40分左右,他却突然倒下,不省人事。

1月10日凌晨,经抢救无效,张超去世。年仅43周岁。

贵州省丹寨县,距离杭州1500多公里,去年才退出了贫困县的序列。这两个地方,因为帮扶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多的联系。

张超,杭州滨江区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教(政)科科长,2018年10月、2019年5月、2020年1月,3次赴丹寨县兴仁镇中心卫生院挂职帮扶,挂职丹寨县兴仁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每一次,都是主动申请。

他的突然去世,让丹寨兴仁镇当地的同事以及医治过的患者们悲痛不已!

我们想你,杭州来的医生

在兴仁镇开展医疗健康工作近一年,“张超”这个名字,当地的老百姓早已不再陌生。

1月11日下午,快报记者来到丹寨县的这个小镇,找到了他曾经医治过的患者。

他们说:张医生这么突然走了,这个消息,我们至今没法接受。我们还有很多话想跟他说。

“如果治不好,我负责”

从来没有医生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兴仁镇居民杨再和(74岁):

“很谢谢你,张医生,我这条腿就是你给治好的。

你放心吧,我把家里那3头牛给卖了,年纪这么大了,我也不想养了。如果再因为这几头牛搭进去一条腿,真的划不来。

去年,我家里养了3头牛,去山上割草的时候,磕得厉害,留下了一个伤口,被感染了,一直都好不了。

我听到大家说镇卫生院里头来了位好医生,技术很好的,看好了很多病,就想找你来看看。没想到我痛了一年的腿,经过精心管护,一个多月就给我基本治好了。

当时你跟我说治疗方法的时候,我有点担心,怕万一治不好,腿就废了。你跟我说,如果治不好,你负责。听到这句话,真的太高兴了,从来没有医生对我说过这句话。也是因为这句话,我才安心在镇里卫生院治疗的。

真的很谢谢你张医生,我的子宫保住了

兴仁镇居民文凤菊(48岁):

“2018年,我得了子宫肌瘤,去很多家医院看过,医生建议我做手术。但是女人做这个手术肯定不好的啊,不到万不得已,我还是不想做的。

邻居知道了我的事情,说我们镇上的卫生院来了一位杭州的医生,很好的,我就想来碰碰运气,就拿了报告单来给你看。

没想到,你只给我开了药,让我先保守治疗一下。我很想告诉你,吃了你给我开的药,我的子宫肌瘤现在缩小很多了。我真的很想再当面跟你说一句谢谢。

你出事那天,别人跟我说了,我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个事实,前几天,我不是还在街上碰到了嘛。

你帮我处理伤口的时候不嫌臭,不嫌脏

兴仁镇居民周群标(67岁):

“我不太会说普通话,找你看病,你还得找人在边上做翻译,我总觉得很麻烦你的。

你医术好,人也好。

我做过宫颈癌的手术,热疗的时候被烫伤了,小腹的伤口一直在流脓,白天晚上都很痛。我去过很多家医院,他们给我开了药,让我回家自己擦,也没见什么效果。

我是逛街的时候,听说镇里来了一位杭州的医生,就来找你看看。

你很细心的,帮我处理这个伤口的时候,不嫌臭,也不嫌脏。

去年2月底,你给我做了个微创手术,就在我小腹的位置开了一个小口子,我现在已经好很多了。

一想到你,我就想流眼泪,大家都说太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

“我会再申请回来的”三次主动申请援黔

1月11日下午,快报记者在丹寨县兴仁镇中心卫生院碰到了院长陈章见,这几天,他的心情都很沉痛,“真的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失去了一位好帮手。”

这位带着眼镜的男人,从医几十年,见过许多生死。在回忆张超生前的事情时,时常讲着讲着,就讲不下去。

2018年,张超挂职期满,在回去的车上就跟陈章见说,“我会再申请过来的”,“听到这句话,我很高兴,我们这里太需要他这样的医生了。”

张超医师在给兴仁镇中心卫生院职工培训
张超第二年来的时候,就去兴仁镇的各个村里做了调研,他觉得村镇的医疗水平相差太大,就把村医、卫生员们聚起来培训。在丹寨挂职的这段时间,一共组织了10场培训,400多人次参加。

张超医生的工作笔记
现在,这些参加过培训的人,技术水平都上来了。这让陈章见很自豪,“张超来之前,院里没有过这样系统的培训”。

以前,镇上的居民不管是大病小病,都要跑去大医院里头看,卫生院的医生都不太敢接比较严重的病患,现在大家都有信心接诊高血压、心血管病的病人了。

陈章见还记得,一个40多岁的村民,凌晨4点起来解手,不小心从4米多高的楼上掉了下来,粉碎性骨折,天亮了才被人发现。当时,年轻的医生去了现场都不敢搬动,是张超去把他固定在木板上,一起抬到救护车上去的。

张超医生的工作笔记
那次,张超一边做,这些年轻的医生就在边上看着。现在,他们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也都知道要怎么做了。

除了技术上的提高,还有一件事情让陈章见印象深刻,张超的这个建议,改变他们一直以来对待病人的态度。“以前,我们把病人当病人,只想着快点把他们的病治好,但没想过,怎么让他们愿意接受治疗。在农村,让病人来看病,也是一件难事。”

张超没来丹寨之前,医生去病人家里走访,不知道要跟病人聊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跟家属沟通,怎么让病人来卫生院就诊。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给病人做个例行体检,跟他们说,你到医院来看病,会给你报销多少。

张超是怎么做的呢?和病人谈心。

他把病人当朋友看的,他会告诉病人平时要注意什么,这个病会有什么危害,会引起什么并发症,都一一讲清楚。在陈章见看来,这些话,都是能真正帮助到病人的话。

没有办公室的副院长

张超是一个总是忙碌在临床一线的副院长,即使是周末。

去丹寨时,医院给张超准备了一个办公室,但是他不要。他跟院里说,“我是搞临床的,要待在一线。”

就这样,他在2楼的一个办公室里找了一张椅子,那就是他办公的地方了。

张超还给医院带来的一个变化是,交接班要去病床前。

以前,院里的医生做交接工作,是医生和医生对接。在张超的建议下,现在这里的做交接工作,都去病人的床前了。医生介绍完病人的病情,还要问问病人,是不是真的好了。

对病人,张超很上心。

事实上,1月8日,他已经做好了交班工作,已经准备要走了。那一天,医院里接到一个电话,来了一个病人,他又帮着接诊完才走。

1月9日下午5点20分,这个时间,陈章见记得很清楚,这是他接到张超的最后一通电话。“我以为他已经到家了,还跟他说声新年快乐。没想到他说8日傍晚又去县里医院开了座谈会,没走成。”

医院里的人,都管张超叫“张老师”,因为他们觉得,张超是来传授技术的。

张超常常跟着院里的医生去村里,“越基层的地方,他越愿意去。”副院长龙昌伟说,有一次我要去城江村去看一个慢性肾病综合征的病人,他也要跟着去。虽然只有3公里的路,但是很难走。你没想到他跟我说,就当是乡村旅游了。

都说医生的病历很难看懂,但是张超写的病例很细致。

这一点,临床医生王有江记得很清楚,“张老师的病历写得非常好,很严谨,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以前写病历,都只写咳嗽有痰,但他跟我们说,写病例一定要细致,咳到什么程度,是早上咳得厉害,还是晚上咳得厉害,还是咳到站不起来那么严重,都要写清楚。

张老师让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生

大家在回忆张超生前故事的时候,坐在角落里的吴名英一直低着头,她是兴仁镇城望村的一名村医。

“是张老师让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生。”吴名英说。

2018年,吴名英第一次参加张超组织的培训,她上台演示心肺复苏时,手忙脚乱的,陆陆续续做了3次。张超当时问她:这个样子,如果遇到了真的需要做心肺复苏的病人,该怎么办?

就是这句话,吴名英一直记在心里,也是这句话,激励着她不断地去提高医疗技术。

她很想再当面跟张超说,“我做心肺复苏已经很上手了。”

“以前,我没有什么经验,很多事情都处理不好,病人来了,就只能简单地开点药,病情严重的病人我也不敢接。是张老师让我认识到,只懂那点皮毛,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不能帮助到很多病人。”

现在,张超的这位“学生”,已经签约了几百位村民,也是大家口里很多病症都能看的好医生了。

把滨江医联体的经验带到了丹寨

丹寨县副县长李彪和张超是老朋友了,这几年,县里来了许多帮扶的医生,但他对张超的印象很深。

县里本来是想把张超安排在县医院的,但是张超没同意。“他跟我说,县里的医院,大多数病症都能处理得了,基层的卫生院更加需要他。”

在李彪眼里,张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帮扶期间,张超给镇里卫生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他也一直都记得。

张超说,乡镇卫生院要树立好形象。这个好的形象,是老百姓的口碑,要让老百姓相信,这里的医生能给老百姓治好病,只需要有够硬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

这句话,给了李彪思想上很大的冲击。

“以前,兴仁镇的老百姓生了小病都要往县里跑,往州里跑,因为他们不相信乡镇卫生院能看好病。张超来了以后,兴仁镇卫生院的认可度,在老百姓心里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都觉得,这里来了杭州的专家,看病没有必要跑那么远了。”

现在,镇上的老百姓已经愿意到家门口的卫生院看病了。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有这样的改变,有他很多的努力。”李彪说。

而这样的改变,来自卫生院出了很多让相信的好医生。

近一年的帮扶,张超把杭州滨江的医联体经验带到了丹寨,让大医院的骨干医生,分批轮流地到乡镇卫生院去坐诊,让乡镇的医生,到县医院来顶岗、学习。

李彪说,去年一年下来,兴仁镇卫生院的考核,在县里的7个乡镇医院里排进了前列,这是很少见的。

他这个人啊,对病人确实要好过家里人的

张超走了,妻子虞慧华至今不敢相信。

“我很心疼他。”去年,虞慧华去丹寨看过张超,他在那边吃的东西,让她没法想象。

张超在丹寨的员工宿舍,很简单,客厅里只有一张沙发、办公桌,和一台冰箱。我打开冰箱看了看,里面塞着一堆榨菜、萝卜干和盐菜,还有几瓶辣酱和一包挂面。

“克服克服嘛,就过去了。就是因为那边的条件不好,所以我过去,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每次虞慧华心疼张超时,他总这样和老婆说。

张超去年再次申请去丹寨帮扶,虞慧华让他征求一下儿子的意见,儿子快高考了。

虞慧华说,儿子的懂事,也让她很心疼。儿子说,“爸爸,如果你在那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你就去好了。我在杭州反正是住校的,学习上的事情我也能管得了。”

虞慧华知道,张超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应该支持。

生前,张超常常跟老婆开玩笑,说对待病人,要跟家人一样。

但事实上,这并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虞慧华说,“他这个人啊,对病人确实要好过家里人了。我们平时感冒发烧,他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提高提高抵抗力,熬熬就过去了,但是病人打电话来问,他说的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态度也好很多。”

1月10日凌晨,虞慧华得知张超走了的消息,整个人都懵掉了,她现在还是不敢相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总觉得,应该还能再见他最后一面吧,应该还能和他再说上最后几句话吧,但是都没有。”

虞慧华说着这些话时,哭了。张超离开后,她一直忍着,很少流泪。

一直到昨天,虞慧华才敢跟儿子说起爸爸的事情,16周岁的儿子也一直在哭。虞慧华说,这两年,虽然张超在丹寨,但是生前,和儿子谈心的次数,张超要比她多,“爸爸是更懂儿子。”

两个人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但小女儿一直记得张超跟她说的话,“你在家等着,爸爸回来会给你带小礼物啊。”

昨天,虞慧华跟女儿说,“以后你见不到爸爸了,以后你只能看看爸爸的照片了。”

女儿问她,爸爸去哪里了?虞慧华只好跟她说,爸爸去天上了。

在虞慧华眼里,张超是一个心胸宽广的男人,他总是说,我们的日子已经过得比别人好了,能伸手拉一把就拉一把吧。

昨天下午,记者还见到了和张超一起去丹寨帮扶的朋友,刘静,她是滨江钱塘实验小学赴丹寨支教的老师,和张超同一批。

“我们一直叫他超哥,他就是我们的大哥。”

在刘静的印象里,张超不太爱说话,但真的很暖。“我们这些从滨江去丹寨帮扶的人只要一感冒,肯定都是他给我们治的。”

刘静在县里的学校支教,张超在兴仁镇的卫生院支医,这两个地方,要开40多分钟的车。周末,张超一有空,总是搭上卫生院护士长的车,来给这些在丹寨挂职的人烧饭。

在丹寨那么久,一起去挂职的人都觉得,张超烧的菜,是最好吃的。

但是刘静很内疚,“嫂子说,超哥在家里,她都不舍得让他干家务的,在丹寨,他却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情。我家里的电灯坏了、马桶堵了,都是他来帮我处理的,一直都是他在照顾我们。”

记者手记

在和他医治过的几位病人聊天的时候,好几位说着说着就哭了。他们都是在村里务农的,不太会表达,甚至都不太会说普通话,“谢谢”这两个字,是他们说的最多的话了。我想,这也是他们对张超最真挚的情感。

张超去丹寨的目的,是要把在杭州成熟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到那边去,近一年的帮扶,他做到了。从副县长到临床医生,到村医,他们最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卫生院以前不敢收治的病人,现在敢收治了。以前不太敢接,是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信心能把病人治好。

这一年来,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了不少,老百姓也都愿意来这里看病了,这是对卫生院医生的信任。

据统计,2019年1-12月,兴仁镇中心卫生院门诊病人16979人次,与2018年同期14629人次增长16.06%;住院病人1652人次,与2018年同期1264人次增长30.7%。

院长说,这是张超来丹寨后带来的改变。

我想,这样的改变,也是张超最想要看到的吧。

(本文原题为《他买好了回杭过年的高铁票,却再也登不上这班列车!倒在贵州丹寨帮扶岗位上的张超医生,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周子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