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北棍术传承人——马尕帅的武艺人生

2020-01-13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武术作为我国驰名中外的一张名片,其变化莫测的招式,星罗棋布的流派,博大精深的内涵引人入胜,令人如痴如醉。现如今,武术存在的意义已在岁月更迭中从一开始的实战技艺变为强身健体的一类运动,国内习武氛围也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渐渐浓郁起来,但仍有许多武义濒临失传,需要我们龙之传人的更多关注。

我们临夏地区,也有属于本土的武术技艺,“河州天齐棍”、“八门拳”已成为临夏特有的非遗文化,逐渐被大家熟知,习武爱好者也多专攻于此。而本文的主人公马尕帅老师,除了精通“天齐棍”、“八门拳”,还习得了诸多武义的奥妙所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缠海鞭杆”。

马尕帅老师出生于武术世家,爷爷常年习武,并培养了很多弟子,但自己孙儿貌似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某一天,爷爷随口一句“别人家的小孩抢着拜我为师习武,自己孙子却不当回事”,让年幼的马老师坚定了“我要学好武术给爷爷瞧瞧”的小信念,不料这顽童的小信念,老师一坚持就是半个多世纪。马老师极具武术慧根,跟随爷爷学了一段时间就超出了爷爷的期望,便又相继师从天齐棍第八代传人马尚礼和甘肃省一代武学大师王得功,潜心修炼八门拳、天齐棍、太极拳、劈挂拳、武当剑、苗刀、缠海鞭杆等诸多武艺,可谓是临夏州为数不多的武术大成之人。

“缠海鞭杆”是由著名武术家王得功老师在前辈武术家们所传的各种鞭杆套路和技法基础上总结提炼而创编的鞭杆套路,由缠海鞭杆一路、二路和三路组成,主要内容有五阴、七手、十三法和缠海十八招以及各种散招!已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陈列在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

马尕帅老师深深被“缠海鞭杆”的棍术魅力吸引,多次拜访王得功老师,王老师被他的毅力与热诚打动,决定收其为徒,学成归来的马尕帅老师,便成为临夏地区“缠海鞭杆”的独家。如今,已年近花甲的马尕帅老师在表演棍术时,其一招一式仍旧飒飒生风、干练潇洒,精神状态如同二十岁出头的小伙一般饱满。

目前,马尕帅老师在临夏开办了自己的西北棍术培训基地,并担任甘肃省传统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一职。获奖无数的马老师不忘将自己习得的武艺流传下去,热情招收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慕名而来的习武爱好者为徒,可谓桃李满天下!

武馆的弟子包括各个年龄段,寒假将至,喜欢武术的小孩子也在家长的带领下纷纷前往武馆学习,小朋友们练得更是虎虎生风,看到这群祖国的花朵对传统武术的热爱,马尕帅老师也颇感欣慰,也许在这群孩子身上,老师也能看到曾经年幼的自己追寻自我功夫梦的身影吧!

当问及老师“您现在的理想是什么时?”老师真诚的回答到:“我热爱了武术一辈子,从没想过凭借武术大富大贵,只想让临夏成为第二个河南陈家沟,在武术界形成想学太极拳到陈家沟,想学西北棍术到甘肃临夏的美好局面。通过棍术,让全国各地甚至世界的棍术爱好者都知道临夏、了解临夏,为临夏的经济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为此目标,马老师也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网络直播平台的使用,努力为西北棍术做宣传。这份对武术单纯的热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就是我们宏伟中国梦中的重要一环吗?

在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西北棍术从形成到发展,凝聚了历代棍家的心血,许多棍法传承有顺,多则十代,少则五代,众多棍家薪火相传,勤练不辍,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像马尕帅老师一样将练武作为毕生挚爱的大师还有很多,他们共同遵守习武之德,秉持练武初心,捍卫华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让中华民族长久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