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麻醉科医生的家书刷屏了,他们的难和累却依然不为人知
原创 复数实验室 上观数据
最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医生谭文斐撰写的《给父亲的一封信》,获得了《柳叶刀》杂志首届威克利-伍连德奖(Wakley-Wu Lien Teh Prize),《柳叶刀》官网首次以全中文的形式发布了这篇文章。
在写给已经去世的父亲的信中,谭文斐回忆了他与父亲两代行医者遭遇的几场重大手术,成败皆与麻醉息息相关,生死关头的惊心动魄,令人动容。
麻醉科医生在一场手术中如此重要,但很少人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从大数据到鲜活的个体,我们试着走近这个群体。
1
每2万人仅拥有约1名麻醉科医生
“太累了!”
2019年的最后一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麻醉科医生麻花(化名)需要完成五台胸外科手术的麻醉与监护。这样的工作安排她习以为常,“碰到十几个小时的大手术,一天做两三台;如果都是小手术,一天做十几台也有。”
三甲医院医生工作时间长不是新闻,但麻醉科医生尤其累,因为缺口更大。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麻醉科医生只有约7.6万人。也就是说,中国每2万人仅拥有约1名麻醉科医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每十万人拥有的麻醉科医生数仅是德国的1/6,但如果算整体医生的密度,两国的差距大概是1:2。
数据来源: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合会 每10万人口中医师麻醉提供者的密度地图根据《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2017年全国住院病人手术人次高达5595.71万,但麻醉科医生与外科医生的比例为1:5。中国医师协会分娩镇痛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米卫东表示:“近年手术量每年大概增长10%,但麻醉医师数量每年大概只增长5%,远远赶不上手术量的增速。”
数据来源:2014年-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为例,按照手术量至少需要200名麻醉科医生,实际情况是目前麻醉科医生仅约100名。不是医院不想多配,而是实在招不到人。麻花告诉我们:“麻醉科医生只要求硕士以上学位,对比其他科室的博士学位,门槛已经低了一个层次,但还是招不满啊!”
2018年七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曾提出,力争到202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9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提高到0.65人。
2020年已经到了,但这个数字的完成,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2
近年来医生猝死率最高的科室
人少,就要加班。根据2015年京津冀地区麻醉科医生职业倦怠和满意度调查,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绝大部分麻醉科医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长都在40小时以上。
数据来源:Chinese Anesthesiologists Have High Burnout and Low Job Satisfaction: A Cross-Sectional Survey麻醉科医生的加班状况在不同等级医院都存在。“加班是常态,特别忙的时候可能会加班到11点多”,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二甲医院)的麻醉科医生文航(化名)介绍,“不过我们比大医院还是好些,没那么多台大手术。”
工作压缩了麻醉科医生的睡眠时间。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绝大部分麻醉科医生每日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部分医生睡眠不足5小时。
数据来源:Chinese Anesthesiologists Have High Burnout and Low Job Satisfaction: A Cross-Sectional Survey和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术前、术中、术后,麻醉科医生都需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即使要上个厕所,最多只有几分钟,还得是在找到人暂时顶替岗位的条件下。麻花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走了,需要别的萝卜来填坑。”
长时间连续工作,对麻醉科医生的身体状况造成了不良影响。依据新青年麻醉论坛于2014年发起的网络调查,在12788位麻醉科医生(占中国麻醉科医生的15%)中,约51%的麻醉科医生有失眠症状,有36%的麻醉科医生患抑郁症,此外,麻醉科医生还较多患胃溃疡、尿路结石等疾病。除了生理问题,谭医生在家书中提及的“麻醉工作风险高”等因素,也给麻醉科医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数据来源:Rising sudden death among anaesthesiologists in China根据《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麻醉科和外科是近年来医生猝死率最高的科室,从数量上看麻醉科的猝死风险甚至超过外科。去年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值班后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时只有30岁。
3
薪酬低、晋升难
加班多,工作累,但麻醉科医生的收入并不高。
2016年一项调查表明,国内麻醉与疼痛科医生收入为6933元,薪酬水平在30个科室中排名倒数第七,与排名第一的整形外科相差4567元。而2018年美国麻醉科医生的平均月薪32700美元,在29个科室中排名第九。
数据来源:医脉通《2016年度中国医生薪酬调研报告》除此之外,麻醉科医生的晋升也不容易。评职称需要时间完成科研,但麻醉科医生几乎所有时间都消耗在手术室。正在攻读消化科博士学位的包子(化名)印象中,博士同级的同学就没有选麻醉科的,包括他自己,“工作时间太长,天天躲在房间(手术室)里做不了科研,职称升不上去。”
另一位就读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一年级的崔厦(化名),则是因为保研一轮面试失败才被调剂到麻醉科的。问起他对麻醉科的印象,只有两个字:“很累!”
从国际趋势来说,麻醉科医生应该是“最博学的医生”,掌握着多种综合实用技能,能给予患者长期、系统的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俞卫锋教授曾表示,“麻醉科医生应从临床系毕业、掌握全面的临床医学知识后再进入麻醉专业。”但如果医学生都不愿意深造,在岗位上晋升又难,“最博学的医生”又从何谈起呢?
4
公众对麻醉科医生专业认识不足
即使做过手术的患者,对麻醉医生的印象往往也只有:“麻醉师让我数1、2、3……然后我就啥都不知道了。”
北京协和医院曾对手术患者对麻醉科医生的认知度做过一项调查,认同“麻醉科医生是有资质的医生的”的人数不足一半。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及部分发展中国家。
数据来源:A Survey of Surgical Patient's Perception about Anesthesiologist in a Large Scal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in China公众对麻醉科医生的不了解,某种程度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
“我特别不喜欢‘麻醉师’这个称呼,听起来像技师,而不是专业的医生”,麻花说,因为这个深入人心的称呼,甚至自己的家人对麻醉科的工作也存在着误解。
麻醉科医生被称为“麻醉师”有其历史因素。1986年全国第一届麻醉系招生,当时有50多所医学院开办了麻醉系,一大批护士转岗学了麻醉,同时不少中专、卫校也开了麻醉专业,学生毕业后都被统称为“麻醉师”。这一惯称延续至今,甚至一些外科医生和护士也这么叫。2016年《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和患者对麻醉科医生称呼、学历要求和资质认可的调查分析》显示,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和患者称呼麻醉科医生为“麻醉师”的比率分别为63.5%、70.9%和87.7%,比率依次升高,医院等级越低,上述指标越高。
数据来源:《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和患者对麻醉科医生称呼、学历要求和资质认可的调查分析》实际上,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不仅要在手术过程中管理好患者的血压、心跳等指标,还要有能力处理手术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手术室外,他们也要掌握多种麻醉药物的综合实用技能,根据情况给予患者镇痛、镇静治疗。
谭医生在家书中写到,父亲弥留之际,把他叫到身边:“外科医生离不开麻醉科医生,麻醉工作风险高,没有人愿意从事,你是我的儿子,我希望你能勇挑重担。”两代医生的艰辛和坚守,感动了全世界。但“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麻醉科医生的苦和累,需要被更多人了解,这份存在意义极大的职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由复数实验室出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本科生)、《数据新闻与可视化》(硕士生)课程专栏。指导老师:周葆华、徐笛、崔迪】
原标题:《麻醉科医生的家书刷屏了,他们的难和累却依然不为人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