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妈妈情绪大爆炸,如何才能合理扫雷?
原创 李煦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当写下这个开头的时候,我正在盥洗室里。为了不吵到刚睡熟的小睡渣,只好“闭关修炼”。两个小时之前,我刚刚因为无法哄宝宝睡黄昏觉而抓狂。听到娃撕心裂肺的哭喊,看到横流的小眼泪儿,感同深受的我,只觉得一定是我哪里没有按书里说的去做——换句话说,我肯定哪里做错了。啊,真的好想把他往床上一丢,然后我也跟着他一起满床打滚哭到地老天荒。当问到我周围的朋友时,发现无论是这届宝妈,还是历届宝妈,都多多少少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情绪。有时候我们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疯了,怎么动不动就要哭,动不动就焦虑得坐立不安,动不动就要情绪失控。家里人也会反馈,感觉新妈妈的情绪像个地雷,不知道雷埋在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到、爆炸。产后新妈妈们的情绪波动,不止是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可能发展为抑郁症。那么,怎样才能合理扫雷,还新妈妈一个风和日丽的世界,还家庭一片和平的土地呢?如果说负面的情绪就像地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从扫雷的思路,来看看怎么办吧。谁埋的“雷”?
关于产后焦虑抑郁产生的原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一些研究称,分娩后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三天内又恢复到孕前水平。激素的急剧变化给产妇带来了抑郁的风险,所以产后心绪不良一般是从产后三天开始出现的。但实际的情况是,即使新生儿的父亲和刚刚领养到孩子的母亲也会出现产后抑郁的症状,而他们并没有经历内分泌变化,所以生物学解释并不是产后抑郁的单一原因。
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新妈妈与婴儿的互动产生了双向的影响。例如,当婴儿哭泣的时候,新妈妈们会感受到强烈的焦虑和难过,这是妈妈们共情(empathy)能力的表现。换句话说,新妈妈们对于婴儿的情绪能够感同深受。对于婴儿来说,这有利于他们获得足够的照料。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新生儿的父亲和那些领养孩子的母亲也会感受到焦虑和抑郁。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英文里产后情绪不良称为“婴儿忧郁(baby blue)” 产后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发生在每个妈妈身上,有些时候,其他婴儿的照料者,例如父亲、祖父母、外祖父母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情绪的“雷”,可能是内分泌的迅速变化埋下的,也可能是其他因素,例如养育过程中的互动带来的。“雷”有多厉害?
大多数人会经历产后情绪不良。新生儿刚出生时,新妈妈会经历一个情绪容易波动的阶段,很多人变得多愁善感,经常抑制不住地流泪,也变得易怒。如果生产过程比较艰难,或者遇到早产等状况外的事件时,可能会加剧这种波动。其实,这是正常的短暂的适应不良状态,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大多数人会在两三周后恢复常态。正如我的“小调查”发现的那样,每个妈妈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
但是,如果抑郁情绪持续存在,就需要警惕了。养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喂奶、哄睡、关注生长发育指标——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消耗宝妈们巨大的精力。如果新妈妈们总是休息不好、存在身体上的不适、缺乏足够的支持、生活压力大,她们就很难从抑郁的泥潭爬出来,可能就会发展为抑郁症。此外,焦虑情绪也总是与抑郁情绪相伴相随。有多少新妈妈半夜会伸出手去试试宝宝是不是在呼吸?又有多少新妈妈在纠结宝宝吃了多少奶、缺不缺钙?还有多少新妈妈在担心家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给宝宝带来永久性的影响和伤害?每天高度紧张的生活,让新妈妈们可能出现紧张、烦躁不安、多疑、害怕等情绪,甚至有些人会有生理上的不适。严重的情绪问题不仅损害了新妈妈们的健康,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养育,更不用说将会对家庭关系带来多大的破坏了。怎么扫“雷”?
虽说情绪是新妈妈们的,但破解情绪的地雷可不是光靠新妈妈们自己就能搞定的。缺乏支持的新妈妈们最容易受到情绪地雷的暴击。有的人可能不理解,他们认为自己作为老公/父母/婆婆或者公公,已经在帮忙带娃了,为什么新妈妈就是不能理解,就是不能感受到支持呢?其实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总体来说,家庭中缺乏沟通、生活习惯和养育理念存在差异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低估了产后照料婴儿的难度,导致新妈妈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没有精力像以前那样体会到支持,也是有可能的。时代在变化,现在的母亲比以往承担的责任更多,不仅要养育孩子,还要承担其他家庭责任,比如工作。任何一项支持对她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育儿的统一战线稳固,作为支持新妈妈的老公/父母/婆婆或公公/朋友,我们需要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1.明白自己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新妈妈的处境,千万不要说,“我都能走出来,为什么你不行”类似这样的话。
2.明白每个新妈妈都想让自己不那么难过,千万不要说,“怎么这么想不开,你想开点就好了”。
3.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千万不要说,“你过的这么好,有人帮忙带孩子,有老公挣钱给你花,孩子也这么乖,你有什么不满足的?”
4.明白产后情绪有波动很正常,这种情绪几乎每个新妈妈都遇到过,千万不要说,“你有问题/你有毛病/怎么就你这么作?”
5.明白新妈妈需要有人来帮助她们,试着询问她具体需要什么帮助,千万不要说,“我都已经为你做了这么多了,你还要我怎么样?”或许你做的,只是你认为应该做的,不一定是她最需要的。
6.明白无论宝宝多么需要妈妈,妈妈也应该先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还离不开你呢,你怎么能把孩子扔给我们,自己跟朋友去喝下午茶?”
7.明白新妈妈们有权利拥有负面情绪,千万不要说,“你怎么能老这么难过,你得赶紧振作啊。”
能够理解上述共识后,相信新妈妈们从产后情绪波动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的几率也会小一些。不过,对于有些新妈妈来说,她们仍然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也无法应对自己的情绪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不要忌讳去看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到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给你的支持,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
最后,对于新妈妈们,还有一点小建议。新好在现在互联网发达,几乎任何知识都触手可得——无论是免费的还是付费的。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每个人都想做完美的母亲,希望在育儿过程中不出错。然而,人无完人。想做一个“完美母亲”的愿望最终会被现实和压力击打粉碎。所以,有心理学家提出,我们只要做一个“good enough mother”就行了——英文直译过来是“足够好的母亲”,但以本人拙见,“差不多好的母亲”就已经是足够好了。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深入理解了这一点。刚才,在我发现自己抓狂后,就把孩子交给老公去哄睡。我知道娃哭得好厉害我听不下去,就跑出去买晚饭。没想到还没等我回来,娃已经睡着了——那种感觉,就像过年。我再也不必为孩子的哭声而感到内疚,也不会因为他的各种小状况而感到自责,因为听到他面对新奇事物快乐的尖叫,看到他面对我突然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已经是一个“差不多好的母亲”了。本科普内容受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项目编号:18dz2307700)资助。
阅读原文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