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数九寒冬”来了!这里有最科学的过冬方式

2020-01-09 08: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2020年的一场大雪迎来了小寒时节

凛冽寒冬的三九天也来了

(1月9日正式进入“三九天”)

这是一整年中天儿最冷的时候

接下来,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九天,

俗语有云:“三九四九冻成狗”,

小编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哟~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干支纪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就暖和了。

古有“数九寒冬”的说法,“数九”中的“数”其实也有数着过的意思,从冬至之日开始进入“数九”,数上9天算“一九”,再数9天算“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的时候,春天便来了。

三九天,也就是冬至过后27天,它被认为是一冬之中最冷的一段日子,民间有“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

掰着手指头过日子的时间到了,小编给您提供一表,让您掰手指掰的更顺畅。

在最寒冷的日子里,应该怎样养生保健,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

三九天如何养生?

01

穿: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

据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15℃时占75%。

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正如俗话所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外出更应注意随时戴帽子。

02

吃: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令进补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人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应讲究养藏之道,适时进补,可以增加营养,祛寒气、壮身体。

这季节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此时也正是亲朋好友相聚,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哦。“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见“三九”养生何等重要,大家都记得要好好温补下!

03

养:天冷勤泡脚多搓手

保暖从养生角度来说就是要暖头、暖足、暖背。

三九天,记得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不仅能驱寒消除上班的疲劳,还可以促进睡眠,睡个好觉哦!

三九寒天,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一是能锻炼手指,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二是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冻疮发生;

三是工作在室内的人经常搓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看见了么,快快活动活动你们的手指吧!

04

动:“冬练三九”室内慢跑

人在三九天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05

贴:“三九贴”

近年来,穴位贴也被人们所接纳。那么三伏贴很多人都熟悉,但三九贴你了解吗?

“三九贴”也叫天灸,是一种中医特色的外治法,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以达到祛除和预防多种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三九养生禁忌

01

室内温度不易过高

冬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室内温度过高,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同时,冬季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刺激血液循环,给心脑血管病人带来危险。

室内温度过高,也会更加干燥,人处在干燥环境中,难免会不舒服。此时就要注意,增加室内湿度,或者使用加湿器,或者在室内养一些绿色植物,勤拖地也能起到相似的效果。

02

早上不宜起太早

人体起居要顺应四时变化,《黄帝内经》说:“早卧晚起,必待日出。”冬季不要起得太早,醒后也不要立即起床。

03

锻炼不宜空腹或太饱

锻炼身体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好方法,但是冬季锻炼要“收”着进行,运动要适度,不要大汗淋漓,锻炼的时间也不宜过早。尤其是对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最好选择下午锻炼。

锻炼之前要吃点东西,由于天气寒冷,人体御寒的消耗就会变大。倘若空腹锻炼,既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容易诱发低血糖昏迷。

除了避免空腹锻炼,还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饱。吃太饱进行锻炼,容易引发肠胃不适。

三九寒天已到,您做好准备了吗?

山西日报新媒体综合

图文整理:杨智伟

校对:何玉梅

原标题:《“数九寒冬”来了!这里有最科学的过冬方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