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健身太猛,竟然会引发肾衰竭?

2020-01-07 10: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祝博士 凤凰养身研究所

新的一年,是继续胖,还是继续观望?

观望了几年的你,2020年还淡定吗?

2017年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2018年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2019年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2020年

- 动图来源:祝博士 -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从受到刺激到立志减肥,进度快到匪夷所思,运动的强度也令人目瞪口呆。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运动一时苦,运动完继续苦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浑身无力,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过,有些肌肉酸痛却是肾脏损伤的信号,而且这种损伤专挑这类「突击式健身」的人群。

- 动图来源:动画《哆啦A梦》 -

健身太猛,会让我们患上一种叫作横纹肌溶解症的疾病,可原本一个强身健体的行为,怎么就能让肌肉「溶解」呢?

今日专家

01

健身太猛,肌肉怎么就「溶」了?

人体的肌肉分为三类: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其中,心肌和骨骼肌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所以又被称为横纹肌。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通常会发生在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之后。疾病发生后,肌肉会受到严重创伤,造成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大量乳酸堆积,细胞结构的破坏和细胞内物质的漏出,可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造成急性肾损伤甚至肾衰竭。

02

横纹肌溶解症爱「盯上」哪些人?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多以青壮年为高发人群,尤其是平常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弱的人,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剧烈运动者。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非常复杂,除过度运动外,挤压伤、高热环境、药物、自身免疫疾病、代谢紊乱疾病、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这种疾病。

以下人群也应当格外小心:

1⃣️ 患有高血脂、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中年人。

2⃣️ 节食减肥,在饥饿状态下运动量较大的年轻人。

3⃣️ 从来没有运动,突然进行高强度锻炼的人。

4⃣️ 夏季在高温下大量运动出汗的人群。

03

横纹肌溶解症有哪些表现?

三个典型症状:

肌肉疼痛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肌肉无力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尿液呈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

- 图片来源:祝博士 -

但也有部分患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出现轻微的肌肉酸痛、酸胀、无力等,这些症状往往会被误认为是运动疲劳所致。

若出现上述症状,且伴随脱水、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发热、心律失常、少尿或无尿、下肢及下背部肌肉疼痛等情况,请及时就诊。

04

科学运动,

别让横纹肌溶解症找上门!

科学的健身方法应是坚持有规律的、经常性的锻炼。无论是为了减重还是增强体质,运动前都应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的运动方式,并按计划长期执行,避免过量运动。

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为。运动中要注意监测自己的心率,如果超过了最大心率,就说明超过了自己的“安全警戒线”,须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心率的计算方式

����������青年人群:

最大心率=207-0.7×年龄

��������中老年人群:

最大心率=180-年龄

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可能存在运动过量的情况,应提高警惕:

1⃣️ 运动中突然出现胸痛、背痛、头晕目眩、过度劳累、气短、恶心、呕吐、关节肌肉不明原因疼痛等症状。

2⃣️ 因运动中产生不适停止运动,但休息5分钟后心率仍然增加。

3⃣️ 精神萎靡、容易激动、抑郁、嗜睡、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4⃣️ 早上起床时脉搏增快。

5⃣️ 食欲减退。

6⃣️ 在下次锻炼前仍有疲劳感。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所有健康的成年人,每周应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采用中等强度和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辅以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以达到维持健康体重、保持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运动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毕竟,以林黛玉的身体

就别操着施瓦辛格的心了

循序渐进,科学运动

你要的「型」终会到来

内容支持 《祝您健康》杂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管理员删除。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标题:《健身太猛,竟然会引发肾衰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