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初心与梦想:175仁济故事(九)】雷士德与仁济医院

2019-12-29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清道光24年)。在175年的漫漫岁月长河中,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幻、亲历了上海的兴盛繁荣、引领了医学的发展进步;她始终充满着蓬勃的朝气与活力,不断地在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一代代仁济人不忘初心,甘于奉献,攻坚克难,创造了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和“唯一”,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在此,就为大家讲述175年发展历程中的仁济故事。

雷士德与仁济医院

亨利·雷士德(Henry Lester)于1840年出生于英国的南安普顿,家中有兄弟四人,他是最小的孩子。他在一所大学攻读建筑学,获学士学位后返回家乡。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哥哥都患上了一种不知名的病而先后去世,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无限的恐惧。一位医生指点他——离开家乡,离开英国,离得越远越好。于是,雷士德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惆怅,于1867年与他的另一位同胞马立师(Gordon Morriss)搭乘一条货轮来到上海。

上海开埠之初,进入上海的侨民主要为传教士、商人、外交人员,总数只不过百余人,其中极少专业的或职业的建筑师或工程师。雷士德成为进入上海最早的建筑师之一。他到上海的当年就与工部局签订了一份三年的服务合同,负责租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监督。当时,一位叫史密士(Edwin Smith)的美国人创建的史密士洋行(Shanghai Real Estate Agency)已购进了租界的大量土地,成为上海早期最大的地产商,但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必须有专业的建筑师,于是,应史密士之邀,雷士德就成了史密士的合作伙伴和洋行的主要股东,当19世纪80年代史密士退休回国后,史密士洋行名下的房地产几乎全部转入雷士德的名下,雷士德成了名赫上海的房地产巨子。

当雷士德与工部局的三年服务合同期满后,他即创办了“德和洋行”(Lester.H),以后,他的同胞马立师(即今瑞金宾馆1号楼旧主人)、约翰逊(George A.Johnson)等人入股,改名为Lester,Johnson&Morriss,中文名照旧,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这个建筑事务所曾在上海参与设计和建设多少幢房子和工程,今已无法知晓,如今尚在的主要作品则有:

先施公司

1917 年,南京东路646号

日清汽船公司

1921 年,中山东一路5号

普益大楼

1922 年,四川中路110号

字林大楼

1924 年,中山东一路17号

台湾银行

1926 年,中山东一路16号

仁济医院

1932年,山东中路145号

雷士德工学院

1934 年,长治路505号

三菱银行

1936年,广东路85号

迦陵大楼

1937 年,四川中路346号

如今,这些建筑大部分已被列为上海近现代优秀保护建筑。

1926年5月,雷士德在上海逝世,葬于静安公墓(今静安公园)。他留下了一份很长的遗嘱,遗嘱首页是这样写的:

“在将近六十年中,我主要和永久的定居处一直在中国的上海,现在如此,以后也将如此;很久以前,我就选择中国作为我的户籍,目前就是这样……”

雷士德在遗嘱中明确规定,将他名下的全部产业委托工部局管理,并由他指定的亲朋好友监管,必须用于发展上海的教育卫生事业,于是,工部局专门建立了“雷士德基金会”。之后,基金会即对雷士德遗产逐一登记和统计,当年估价总资产为1434万两,由于雷士德遗产大多为房地产,仅土地就有600余亩,到了第二年重新估价时,总值就达到了2000万两,而当时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注册资本也只不过为2000万两,可见雷士德基金会的实力雄厚。

雷士德把上海视为自己的户籍,希望上海发展强大。从雷士德基金会开始工作起,就遵照遗嘱捐赠给仁济医院100万两银元和四处房产,并于1932年建成仁济医院住院楼并投入使用。仁济医院一度被叫作“雷士德中国医院”,以纪念其善举。

20世纪30年代,仁济医院新大楼竣工。该楼为雷士德遗赠款项建造,设床位250张。仁济医院由此进入上海大医院行列。

雷士德在自己的遗嘱中还明确说明要在上海建立一所工学院和一所医学院。1934年,雷士德工学院在虹口(今长治路505号海员医院)建成开学;次年,雷士德医学院(今北京西路1314-1320号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落成开学。雷士德工学院主建筑的平面与立面酷似一架展翅迎风的战斗机,而飞行的方向为正东北方,这确实是一个大胆明确的设想;而建筑的细部及窗架多以天平、角尺、齿轮、圆规、烧杯等科学仪器与机械图案作装饰,显示这是一所工学院,堪称上海众多建筑中建筑形态与用度结合得最好的建筑。

直到今天,在英国的雷士德基金会依然接受符合以下条件的申请者的申请: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在英国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生或更高水平的学习。

3.学习和研究的领域包括:建筑学、医药学、计算机发展和机械科学。

4.申请者的教授,系主任或其他相关专家的正式书面推荐。

5.申请者将返回中国。

6.一般来讲,申请者所学的知识与技术将有益于中国人民。

原标题:《【初心与梦想:175仁济故事(九)】雷士德与仁济医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