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库动态|2020年中国经济关键词:智能经济

澎湃新闻记者 王琳杰
2019-12-30 18:2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论坛现场发言 主办方供图

12月28日,“长三角智能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论坛在上海举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指出,中国经济在告别2019年之际,将以怎样的姿态迈入2020年?“智能经济”在过去几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样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

过去几年,数字经济在中国蓬勃发展,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数字经济几占中国经济总量的1/3。去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31.6万亿人民币,在中国经济总量占比为34.5%。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强调,未来十年的关键词是“智能经济”。未来长三角将成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高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智能经济”将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数字经济发展当“择高处立”,让人才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数字经济当“择高处立”,智能经济发展,绝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独善其身。周汉民表示,长三角智能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要在核心产业上有重大突破。核心产业的核心就是智能经济。去年中国进口石油的花费甚至不到进口芯片花费的2/3,在智能经济领域,中国对外部的依赖依然很大。

针对智能经济发展,周汉民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智能经济人才特区。要做到让全世界人才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安居乐业。

第二,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设立一个国家级软件大学,这是十分紧要的事。当在“卡脖子”工程上决战的时候,没有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何谈可以长久托付的未来?这个软件大学是完整意义上国际合作的产物,不是别的大学在中国找一块土地做分校,也不是中国自己的大学,而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国际合作的大学,是和世界这一领域所有重要专业的国际合作。

第三,要在企业上破题。智能经济发展,国企有崇高的责任,民企的创新能力也绝不能小觑。今天在美国所谓“黑名单”上,民企占80%。长三角智能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时,国企和民企都要平等重视,相信明年的发展会形成突破,迎来新的成绩。

长三角在效率、能级、密度方面仍有许多短板

此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认为,智能经济、数字经济和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当中,长三角能否形成产业链的中高端,智慧经济、数字经济能不能运用到传统产业当中,加快产业升级,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与国际大都市相比,长三角在劳动生产率、发展质量、城镇化率方面存在短板。长三角人均GDP全国领先,与国际大都市相比,能级仍不够高。发展质量方面也需进一步提升,如PM2.5指数,上海排名靠后。城镇化方面,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基本上在80%—90%,长三角目前城镇化率71%,相差10个百分点。

权衡认为,提高效率、能级和密度,这是高质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发挥一体化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不是简单的虹吸效应。

未来要将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发挥到最高

怎么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权衡指出,高质量发展第一是高效益,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提升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第二是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第三是创新驱动,技术是增长动力,投入要素不仅靠数量、规模,更重要是投入技术,投入要素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

如何将一体化当中国家战略的优势和红利发挥到最大,使得地方发展能够有更多的政策空间创新?权衡认为,整个长三角已经沿着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面向华东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要聚焦如何促进地区之间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另外,要将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发挥到最高。当下,国家战略的叠加方面还有些不平衡,比如“一带一路”战略和服务企业“走出去”,又如长三角一体化怎么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对接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腹地关系,这些值得思考。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长三角智库联盟和上海梦想成真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高校、智库、企业、社会组织代表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责任编辑:田春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