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味道太鲜!最近不少宁波人往山上跑,都为了这道美食[附秘籍]

2019-12-29 1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点击标题下「文明宁波」可快速关注

阴阴雨雨的日子终于告一段落,

失联已久的太阳在周末上岗啦!

小伙伴们,出门浪了吗?

最近不少小伙伴纷纷往山上跑,

只为了寻找宁波人爱吃的一道时鲜菜

冬笋

冬笋,是立秋前后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茎(竹鞭)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末出土,笋质幼嫩。

不过,你有见过

一根竹鞭上长出28株的

“子孙笋”吗

???

12月25日,宁海人陈长斋在自己承包的王爱山“冷饭坑”竹园里挖到一株串联生长着28颗冬笋的“笋王”。当陈长斋将这株大竹笋带回家里时,许多亲朋好友以及村里人都赶来观看这根“奇笋”。

当天,陈长斋在竹林里挖笋,挖着挖着他发现有些不对劲,凭借他多年的挖笋经验,断定这下面一定有好笋。几锄头下去竟然发现了联排的两棵笋,顺着这个根他小心翼翼把周围的土刨开,竟发现有28个冬笋长在一根竹鞭上,排列得整整齐齐。

“挖冬笋是个经验技术活,平常已属不易,我承包了十几年竹山,像今天这样挖到“子孙笋”的,真是难得一见!”陈长斋说,要将这笋王细心包装,送到慈溪参加农博会展出,正好可以给王爱的竹笋打品牌。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竹鞭上只能长一到三根冬笋,以长一二根居多,三根以上的就比较少。

雪菜冬笋炒牛肉

今年正值冬笋小年,市场上冬笋价格高,二三十块一斤,跟猪肉有的一拼。且近期雨水较多,再加上温度比较高,冬笋长势喜人,肉质也鲜甜。

内行的挖笋人,一天下来能挖个五六斤到十来斤冬笋,除了送给亲朋好友,剩下的可埋在潮湿的沙子里保鲜存放。而挖笋“专家”们,一天挖个十来斤到二三十斤不在话下,能卖上好几百,收入远远超过做小工。

挖笋,不仅是一门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通过“三看”,即看山、看竹、看鞭判断冬笋的有无、深浅、多少和远近。

看山

上山采挖的头个把月,应选择阴凉、背阳、鞭浅、潮湿的山窝采挖。这个时期,冬笋的个头不大,在向阳、干燥的山腰、山顶,几乎还是笋芽,故用不着在这样的地方花力气。在鞭深的山窝,也由于笋小且深,费工费力,这个时期采挖不合算。深鞭笋可作第二批采挖对象。竹鞭的深浅,可从竹蔸节的疏密来判定,节疏的为深鞭,节密的为浅鞭。

看竹

(1)结笋多的竹生长茂盛,叶色较浓。竹叶长势差的竹子结笋少,竹叶过密,叶色过浓的竹子结笋也不多。

(2)鞭的走向与竹的长相有关。竹蔸成“烟筒蔸”状,则鞭与“烟筒蔸”垂直。竹直立,可看竹枝判断,竹枝生长的方向即为鞭的走向。此外,还要根据地形作具体分析。竹鞭碰上石头、树蔸等障碍物会转弯。

(3)一般二年竹结笋较近,通常距竹蔸1米左右即开始结笋;如果二年竹后有“荐竹”,即二年竹是由四年竹、六年竹的鞭上长出来的,且老竹没有被砍掉,则笋结得较远且多。

(4)生长茂盛,叶色较浓的竹子如果有托叶(枝梢稍有黄叶),这样的竹子肯定有笋。如果托叶在头两三个枝梢上,则笋结得较近。有托叶的枝梢越上,笋结得越远。有时这样的竹子被人挖过,但笋不一定被挖走,可用锄头敲打竹子来判断:托叶落下,则笋被挖走;托叶不落,则笋还没有被挖走。

看鞭

竹林里竹鞭错综复杂,挖到的鞭是不是结笋的鞭,是否有沿鞭追下去的价值,要作判断:

(1)竹鞭金黄色,较干燥可追;嫩鞭、水份多的鞭不追。

(2)竹鞭的节上须根多的可追;须根少的不追。

(3)竹鞭上的笋芽有生气、金黄色、与鞭垂直生长的可追,笋芽紧贴竹鞭不追。

(4)出现杈鞭时,可追杈鞭两三尺,根据鞭的颜色、笋芽生长的状况判断是否结笋,确定是否继续追鞭。

(5)有时从竹子的状况分析是有笋的,但经追前鞭却没有挖到,则可能笋结在后鞭,可追后鞭。如果前鞭后鞭都没有挖到笋,则可能在竹蔸的底下有杈鞭,即长竹子后的一两个节竹鞭开了杈,笋结在杈鞭上了。

是不是觉得醍醐灌顶?

但是小文告诉你:

一看都会,一挖全废!

哈哈哈

点个

,出门晒太阳啦!

文明宁波综合,来源:甬派、网络等

原标题:《味道太鲜!最近不少宁波人往山上跑,都为了这道美食[附秘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