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语会成立40周年,探讨于漪先生语文教育思想

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2019-12-29 09:2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2月2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中语40年暨于漪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成立四十周年会议、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启动仪式以及于漪教育思想与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

走过四十载的中语会

大会在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40周年纪念视频中拉开序幕。视频中,著名语文教育家、曾任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欧阳代娜指出,中语会1979年成立,至今已经40年。在这40年里,中语会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对推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中语会把全国教学力量组织起来,组成了坚强的语文教学研究领导组织;第二,中语会支持了全国普遍的教学改革;第三,中语会不但指导了语文教育实践,还着重引导了语文教育在理论上的总结;第四,40年来,中语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语文教师。

在本次研讨会举行的前一天,中语专委会理事长一行专程拜访了于漪先生,并在大会现场播放了于漪先生的讲话视频。视频中,她为语文没有恢复到母语应有的价值和位置而忧患,她提出教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深刻见解,她语重心长地说教育是人心的问题,这是最最根本、不能动摇的。

会议现场 人民教育出版社 供图

中语专委会理事长王本华在主持中指出,1979年12月25日,中语专委会(前身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上海正式成立,且成立之初于漪老师即担任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因而中语专委会成立40周年的学术会议选择在上海召开,意义不同寻常。

在开幕式致辞中,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回顾了中语会的发展历史及上海语文教育所面临的瓶颈和挑战。他强调说,目前的语文教育对阅读非常重视,对于上海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监测也表明,目前上海学生的阅读能力较高。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互联网时代,在阅读教育过程中要防止浅阅读多深阅读少、碎片化阅读多系统研读少的现象;以及,也需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情怀。

贾炜指出,于漪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中语会对语文教育规律的孜孜追求,对于上海语文教育发展也有着深厚影响。对此,他总结了三项要点:于漪先生强调基础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奠基作用,因此要始终让学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准备走到哪里去。这也正是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灵魂之本,各项政策和教育改革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其次,在于漪先生常常强调实践中的举一反三。“我们教会学生‘一’,还要去关注‘三’。但现实中不断地刷题,不断教学生解题方法,关注的恰恰是‘三’,忘了‘一’。所以我们始终要铭记‘一’和‘三’的关系,牢牢把握‘一’这个教学之根本,然后再发展‘三’多姿多彩的枝叶,这样我们教育教学生命之树才能长得更加茂盛。”他说。最后,贾炜提到,于漪先生经常让我们思考这样处理标准化和主观化、多样性的关系。他认为,语文教材在标准化过程中也要重视孩子的多样思维,不能遏制孩子的想象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回顾了40年来语文教育及教材的发展变化,并对未来语文教材的发展做出了展望。他表示,新时代新气象,教材也进入了新时代,三科教材现在即将实现全覆盖,语文教育形势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在新时代里,中语人应该承担起编写多样化教材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虽然没有到会,但仍通过主持人向中语专委会表示了祝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语委员会的三点殷切希望:第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跟时代的脚步,呼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造就人才、传承文明。第二,要抱定宗旨,把握主流,坚持方向,开拓创新,不为流俗所蔽,不被“时风”左右。第三,要培养人才,推出榜样,团结力量。保持好“育人”“和人”的传统,使自己永远葆有不竭的活力。

启动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

接着,会议进入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启动仪式环节。该计划由中语专委会启动,并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旨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语专委会副理事长刘华首先宣读了“读书种子计划”实施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北京大学教授、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苏立康一起按下启动按钮,“读书种子计划”正式启动。

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启动仪式 程千千 摄

而后,北京大学教授、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就“读书种子计划”发表了讲话。他高度评价了于漪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文道统一、注重情趣、注重培养学生文化判断力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意义,并对“读书种子计划”给予了肯定。同时,温儒敏也指出,中语会不仅是语文老师交流的平台,也应该是一个工作的平台,中语会除了服务于一线教师,也应该对职业倦怠、教育不平衡等问题开展专业的、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青年教师代表孙伟菁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验,并代表有志于成为读书种子的所有语文教师同仁郑重承诺,将精诚参加读书活动,精致甄选核心书籍,精心提高阅读效率,精品打造阅读成果,让阅读成为日常生活方式,成为精神成长的第一需求,改变自己,辐射同仁,引领学生,带动家长,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于漪教育思想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探讨

在于漪教育思想与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环节,参与论坛的诸位专家各抒己见,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于漪教育思想的意义。

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以《于漪老师时代先进性》为题,讲述了自己与于漪老师结缘的过程,尤其是在编写《于漪全集》过程中所受到的情感激励和思想引导,并梳理了于漪老师教育思想的时代发展史,凝练了于漪老师以文化为前提的爱国精神、以学习为主体的批判精神以及以实践为主线的创新精神。

陕西省西安市教科所原教研部主任赵明举出了于漪在探讨作文写作时提出的三点宝贵意见:首先,要回到作文的原点,具备作文的本真;其次,要忠实积累和写作实践的过程;第三,要热爱写作,痴情于文学。

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执行校长黄厚江则认为,向于漪老师学习,就要学习她自觉的学科使命意识。他将其概括为“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即于漪老师有伟大的民族情怀,她总是能站在民族的高度来思考语文教学;所谓立地,即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课堂。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提出,教文育人是于漪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而育人思想的形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有赖于她的战略眼光,建立在她的教育观之上。她站在“三个制高点”上思考教育,对“失魂落魄”的语文课深感忧虑,她胸有丘壑,行谋全局。其次,有赖于她的专业自信和语言观,她认识到语言的本体论意义,提出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第三,更有赖于她的躬身践履,扎根于实践土壤之中。于漪老师的思考和行动总是同步创新,她高瞻远瞩、力学笃行,在教文育人这条光荣的路上,实现了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同步创新,深刻地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模式。

复旦大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重点阐释了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超越性。他指出,于漪老师的第一个超越是“超越自我”,1979年3月于漪老师在《上海教育》发表她新时期第一篇重要的文章,这个阶段于老师提出以语文知识为主体。1979年后,于老师进入第二个自我超越期,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个阶段提出以人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发展为中心的语文教育;第二个阶段提出以培育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为核心的语文教育。

于漪老师的第二个超越在于“超越时代”。于漪老师始终在引领时代,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她对朴素的语文课的清醒的认知与坚守,使她在不同时代都为教师们拨开迷雾,引领教师们看见真实的语文;其次,于老师坚持语文教育是开放的教育,第三,于老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文化育人为本。

于漪老师在超越自我,引领时代的同时,也在书写历史。一百多年的语文教育,可分为小传统、中传统和大传统,即1949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语文教育传统为小传统,1903年以后新式分科教育以后的传统为中传统,整个民族几千年的语文教育传统为大传统。于漪老师在这三个传统之中都有自己的思考、探索以及她的创新。她一直不断超越,既坚守传统又打破规律,既着眼语文又着眼于全人教育发展,所以于漪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发也是全方位的。

    责任编辑:张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