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人总是会产生自我矛盾的想法?

2019-12-28 13: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hdpsy 说烦解忧

每个人都在矛盾冲突中构建自我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原本就充满了矛盾,比如发展与破坏、生存与死亡、快乐与痛苦等等。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提到:“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对立统一,相生相克,这是亘古不变的恒常。

在著有《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的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看来,“在我们的生命中,绝对不会缺少内心的冲突,就比如生活中,我们的梦想、乐趣和看法,经常会和周围的人出现对立的情况。生命中会出现内心的冲突这种情况,其实和我们经常与环境产生冲突是一个道理。”

所谓的矛盾,就是内心中存在着相互冲突的愿望、想法以及价值观,比如既想成功又不想太辛苦,既想坚持己见又怕得罪上司,既想追逐梦想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

我们永远是在面对冲突,永远是在冲突中或仓促、或深思熟虑、或百般无奈地做着选择,然后走出独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轨迹。

自我矛盾的想法从何而来?

首先,人类的想法从何而来?在我们还没有语言的时候,是否就已经有了想法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最初人类还没有复杂的思维和创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生存的需要,这些就是深植于我们心底里的本能欲望。

然后,伴随着成长的脚步,我们在与家庭、社会各种关系的交织中,习得了经验、规则以及价值观,并且在关系的互动中逐渐塑造出了自我,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喜好、认知、感受和生活态度,从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对事物的感知和想法。

那么,为什么往往会有各种相互矛盾的想法同时涌入脑海且剪不断理还乱呢?

在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人格结构模型中,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部分。

一、本我

即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只关心如何满足个人需要,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属于人格结构的生物成分。

二、自我

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控制着意识及感官知觉的运作,其任务是调节本能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环境的关系,以符合现实的方式来满足和调控本我的需求,属于人格结构的心理成分。

三、超我

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很大程度上依赖养育者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的好坏与善恶有着道德规范的限制。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通过抑制本我的冲动,要求自我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来取代现实的目标,属于人格结构的社会成分。

自我、本我与超我这三部分始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人格,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

超我是一名永不偏颇的法官,时刻审视着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想法,鞭笞着一切违反道德与信念标准的行为和想法,对合乎标准的行为进行自尊感的奖赏;本我则是潜藏在我们内心某个地方的小放纵,肆意地寻求满足的快感;自我是负责与现实接触的仲裁者,既考虑现实性、又要调和超我与本我的需求。

当我们面对某个情境时,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所遵循的原则各不相同,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自然需求与想法就会矛盾重重。

自我矛盾如何成为了内心的冲突?

我们大多数的行为都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共同活动的结果。

在这个共同活动的过程中,这三部分因为各自的行动原则不同,所以相互间难免起冲突,从而引发内心的矛盾,人就会感到焦虑。

关于矛盾这个词的由来,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寓言。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是世界上最锐利的矛,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就问他:“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没法回答了。于是,就有了矛盾这个词,用来表示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但请注意,这些彼此的不一致并没有好坏善恶之分。

矛和盾作为古代的作战武器,一个用于攻击,一个用于防守,每个士兵若同时配备了这个卖家的一矛一盾,则攻无不克,守无不坚,原本是一套利器。但如果士兵拿着这套装备玩左右手互搏,那么必将自耗内力,武功尽失,更不要说有气力抵挡外敌了。

我们内心中的各种想法也是一样的道理。所有的想法都对应了我们的各种需求,有渴望的、自然也会有害怕的,如果我们能够该出击时用矛,该回避时用盾,互为攻守,就能够勇往向前;而若各种想法演绎成了内心宫斗大戏,谁都想抢上位互相拉扯,那么必将冲突不断,内心饱受煎熬,便会举步维艰。

人生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明明很爱你,明明想靠近,但是你的身边有人捧花总是拥挤。我凭什么一一打败情敌,敢大声说要做你的唯一。”

这首歌词,唱得就是本我“爱”的冲动,与超我的自尊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后,自我得出的结论是“够真心,才是最厉害的武器,我会拼命让你更满意”。翻译过来就是: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我就可以骄傲的拥有你。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面对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成长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混乱而焦灼的青春期,每个青年人都是在与环境的碰撞中自我矛盾、自我怀疑,同时又不断地印证,苦苦地找寻,才初初的塑造出了一个年轻而走向独立的自我。

在此之后,又继续在现实世界中四处冲撞,不断地面对矛盾,不断地自我抉择,逐渐走向成熟。

人生的旅途最为孤独的就是,每条路都必须由你自己去选择,哪怕不作选择,这本身就已是一种选择。

我们很多时候,踟躇于得到与失去之间,徘徊着、权衡着,想拥有得更多,想失去得更少,但是无论如何地百般计较,最终我们不得不与失去挥手告别。

若始终为失去而不甘,那么你所拥有的也将黯然失色;反之,若是珍视你所拥有的,并且善待它们,那么未来你的自我将更有力量,选择也将更加从容。

作者简介: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原标题:《为什么人总是会产生自我矛盾的想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