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黄河十四走》:35年后赢得“山花烂漫”

2019-12-27 1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广西师大出版社

黄河考察一行人,从佳县乘船渡黄河

12月22日,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深圳举行,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等奖项在颁奖盛典一一揭晓。其中,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著名艺术家杨先让和清华美院教授、女儿杨阳撰写的《黄河十四走》一书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35年前的辛劳开拓换来山花烂漫。

杨阳教授(前排左三)在颁奖现场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民间文艺奖。“山花奖”以提高民间文艺作品的创作质量和艺术品位为宗旨,自1999年以来每两年一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推动了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此次颁奖盛典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等奖项在此次颁奖盛典一一揭晓。这些作品,有的积淀多年,有的有感于新时代新气象而作;有的来自西部边陲,有的来自东海之滨,更有的出自改革创新发祥地。民间底色,当代精神。秉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山花奖”评委会在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作品里,遴选出上述四类共20个优秀作品。其中,著名艺术家杨先让和清华美院教授、女儿杨阳撰写的《黄河十四走》一书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35年前的辛劳开拓换来山花烂漫。

颁奖现场,主办方给出的颁奖词为:优秀的民间文艺学术著作构建了中国文艺的基石。甘于清贫寂寞是作者的风骨,精心梳理文脉是作者的志向。他们凭借着智慧与才华、热忱与敬意,游走于过去与当下,不断推出见证民族文化自信的精品力作,丰富和完善着博大精深的中华美学体系。

颁奖仪式结束后,杨阳教授表示,“35年前我父亲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民间美术系,为了有教学的理论支撑,决定组队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全体成员为之付出了努力与艰辛。在考察的基础上,梳理并总结出中国民间艺术的脉络与本质,为高等艺术院校研究、学习民间文化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黄河十四走》已成为研究民间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性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当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培养出的学生,如今都在文化艺术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当今民艺研究的中坚。”杨阳教授还要特别感谢了当年一起走黄河的同伴们,也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鼎力出版表示了感谢,“最最感谢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伟大的民间艺术。感谢母亲河。谢谢!”

正如杨阳教授所说,为组织“民间美术系”的教学工作、收集教材并建立民间美术的理论,杨先让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他组队“黄河十四走”的壮举。前后持续四年的黄河民艺考察,杨先让一行人的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八省(区),从黄河上游一直搜寻到黄河入海口。其间,他们更数度出入民俗活动特别丰富的中游地带,如新绛、华县等地,以便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记录工作。

杨先让教授

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为台湾汉声杂志社1993年出版的《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黄河十四走》,民间艺术家们的姓名第一次传出了村落,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也留存成为珍贵的图文资料。杨先让曾向“剪花娘子”库淑兰献上研究者的崇拜,“在一座破窑洞里,我见到了真正的艺术殿堂和一位艺术大师。”杨先让用“无法替代的一座最美的艺术化身”赞美皮影艺人潘京乐。见到85岁高龄的山西剪纸能手苏兰花,杨先让注意到“她精神乐观,衣着整齐,谈吐风趣,心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拿起剪子和红纸,准确无误,每剪必成,从不浪费一点材料”。

“剪花娘子”库淑兰和杨先让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黄河十四走》出版发行后,尘封多年的民艺考察之旅得以经典重现,成为今天民间艺术研究的珍贵参考。此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版本中,还特别增加了十余篇、约两万字的杨先让撰文的《〈黄河十四走〉背后的故事》,从而比汉声版《黄河十四走》的内容更加详实而丰富。据悉,此奖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黄河十四走》一书继摘得“2019书业年度营销金案”之后,获得的又一重要奖项。

杨阳(左)和杨先让(右)

在《天末怀先让》中,黄永玉这样评价:“《黄河十四走》这一走,他把近百年来张光宇、张正宇、张仃、郁风、廖冰兄这些前辈老大哥为中国民间美术实践、奋斗、呼号,由于力薄势单成不了气候的凄楚处境,变成无限广阔的灿烂局面。”

杨先让相关书籍

《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杨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

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80年代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

《杨先让文集》

杨先让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第一届京东文学奖入围作品

获《新京报》2016年度致敬好书(艺术类)

2017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势力榜“年度致敬奖”

《我是岛里人》

《我是岛里人》是一部个人史随笔集,以作者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杨先让是新中国第一代的艺术家,他对家族的记录,就是对时代的记录,其中的人与物如同他的版画一般,以他情感浓厚的笔触展示给时代。

《梦底波涛》

杨先让是先行者,这首先体现在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梳理上。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他偶然进入了民间美术领域,从此便与民间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是在社会对中国民间文化尚没有清醒认识的时候,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前后十四次踏上了黄河沿岸考察民间艺术之旅。

在《梦底波涛》中,可以读到他对其他同行者的提携,以及对民间艺术家的传扬,尤其是他写的《美洲札记》,不只介绍美洲的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的民间艺术进行比较,借此阐明对研究中国自己的民间艺术应具有的态度和应站的高度。

《三人行》

从1954年杨先让第一篇介绍董希文的油画《春到西藏》开始,他便以“业余”的姿态写他所经历的八十多年人生印记,其中有他接触到的一些师长,也有让他感动的同辈艺术家,还有一些是不断带给他惊喜的青年艺术家。当然更不乏一些其他艺术大家,譬如郭兰英、于是之、郎毓秀、李苦禅等。他的写作,以艺术为本,情感浓烈,笔触所到之处,浑然天成,这是他情感真挚的体现,也是他对人的怀念、对人的情谊,以及对时代的责任。

杨先让是为时代造型的艺术家,同时也是记录时代的艺术家,尤其他笔墨所记录的艺术家,还原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百年发展史,这也使得《三人行》独具珍贵价值。

《我为主》

“我为主”几个字取自杨先让与温家宝总理的通信。这几个字不仅对于杨先让,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都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在《我为主》中,杨先让写了美国艺术的现状,也写了美国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还写了在美国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科学家等,更写了他在国内外为中国民间艺术奔波宣传及在海外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些事。

《徐悲鸿》

杨先让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众人皆知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可面对一个简单的追问“徐悲鸿是谁?”恐怕脑海里的骏马已经脱缰而走,徒留一片空白。而在徐悲鸿的学生杨先让心中,徐悲鸿是永远也说不完的。

杨先让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在徐悲鸿生命最后的五年(1948—1953)得到他的教导。在本书中,杨先让以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徐悲鸿的一生:从徐悲鸿年少时随父习文学艺,独闯上海滩、北京,留学欧洲八年,回国后献身美术事业,到徐悲鸿的美术创作理念、美术教育思想,丰富而曲折的情感经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追求与选择……学生记忆里老校长的音容笑貌,来自徐悲鸿亲友学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绘画作品与历史照片,展现了徐悲鸿在艺术家、丈夫、父亲、教师、校长等多重身份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选择,还原了一个真实客观、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徐悲鸿。读完此书,没人会比你更懂徐悲鸿!

原标题:《《黄河十四走》:35年后赢得“山花烂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