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巴白人花旦与一位华人劳工的粤剧执念
一位已经去世多年的华人劳工培养出的古巴白人继女,不仅对中华文化继承甚深,还曾经是古巴红极一时的粤剧花旦——摄影师刘博智拍摄全球华人移民无数,这个故事让他深感“无地自容”。
▌命运的巨大玩笑,从少爷变劳工
方标,1904年出生在广东开平,家境富裕,文化素养不低,却在二十来岁的时候为梦想离家出走,未曾想到竟变成了一名古巴华人劳工,以出卖劳力为生。当时他身边的劳工移民群体,多是迫于生计才出洋谋生,漂泊到南美打工,生活艰辛堪比清末时期被“卖猪仔”的人。
青年方标
方标一直保持中国国籍
方标一直没有入古巴籍,后人还留有一本1980年签发给他的中国国籍证明,他应该是很想回国的,却到1996年92岁去世也没能如愿。没人知道他是否后悔,当年在家乡,“少爷”是不允许变成“戏子”的,因此他就为了一个“粤剧梦想”而抱着几本曲本离家出走,海上漂了几个月去到古巴……但他竭力完成这个梦的努力,以非常戏剧和震撼的方式贯穿了两代人的整个人生。
方标与妻子何树花、养女何秋兰
刚到古巴便陷入了经济困境,只能在哈瓦那一家洗衣馆工作,勉强度日。一天,他在街角遇到一对街头流浪的白人母女,小女孩刚生下来便失去了生父,他将她们带回了老城只有一间房子的家收留。一起生活很多年后,母亲Josefa嫁给了方标,小女孩改名叫何秋兰,方标没有再要孩子,对秋兰非常好,视如己出。
哈瓦那方标“捡到”何秋兰母女的地方,现在是银行
方标工作的洗衣工厂旧址,他在这三个水槽用手洗衣揾食,养活了一家三口
▌教养女唱戏,一个白人女孩传承了花旦做派
为了养家,方标不得不从事洗熨衣服、洗碗盘、卖彩票等营生,在劳劳碌碌中,粤剧梦想竟然顽强地坚持着。做了何秋兰的继父后,他一心要将心爱的粤剧传授给这位没有华人血统的养女,教她说广东台山话,四岁时就开始写中国字和唱戏。何秋兰老了还记得:“从小就要说台山话,如果不说台山话就没饭吃咯。”这没有血缘、不同人种的两父女之间,相处得俨然和中国传统父女之间的情感一般,比如方标吸大碌竹水烟,秋兰就为他递拿烟纸和水,一边学字、学唱戏。
何秋兰8岁时花旦剧照
何秋兰10岁左右花旦剧照
何秋兰16岁时花旦剧照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古巴经济的鼎盛时期,哈瓦那被称为“小巴黎”,有数万华人劳工在这里生活,出现了四个粤剧团,其中的国光粤剧团就是方标组织的。他请了很有文化的师父董祥教何秋兰读书写字、识工尺谱、唱戏。秋兰8岁就登台谋生,从丫鬟这种配角做起,十多岁便当正印花旦。
方标为何秋兰请的师傅董祥(后排中有眼镜)及其剧团,当时50岁, 何秋兰在右下
白人小孩演出道具,背面用西班牙语标注曲词的令旗
何秋兰自己手抄的粤剧曲谱
一本215页的唱词本,据何秋兰记忆,应该是他师父董祥先生上世纪为古巴粤剧团抄写的,毛笔行书,一字不错,写在一本蓝面记账本内,凝结的心血可见一斑。而何秋兰晚年仍然能翻到哪页唱哪页。
陆陆续续,有十多位十来岁女性混血华人后裔加入粤剧学习,演出时的男性角色一般都是教粤剧的男师傅和方标亲自上阵,剧团里除了这些正规演员,还有编辑、教习、武打、乐工、戏服等专门行当,非常专业。剧团经常在古巴的二三线城镇巡回演出,都是有大量中国移民的地方,何秋兰是唯一能在唐人社区如鱼得水的白人,因为她整个做派都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样子,大家将她当自己人。粤剧对于年轻何秋兰来说也是一份非常优越的工作,她随剧团坐火车走埠演出去过古巴许多地方,有Gardenas, Sagua la Grande, Cienfuegos, Santa Clara,Ciego de Avila, Camaguey, Sandiago de Cuba和Guantanamo等,多是在当地洪门分堂演出,洪门是唐人除了生存之外还能追求一些生活质量(娱乐)的集散地,粤剧是最高娱乐,是解乡愁灵药。何秋兰的粤剧职业走埠生涯干了约十多年,不愁吃穿,还很有些风光,拍的明星照也能卖钱。方标在古巴开粤剧戏班的梦想得到了实现。
可惜,这样的一段辉煌的粤剧巡演时期,很快就过去了。
当年粤剧剧团的当家花旦在社会上是明星
方标老年时期的照片和他留下的剪报,报纸上记录着粤剧团在洪门庆典活动的演出新闻
▌四十年的落寞,粤剧基因顽强存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粤剧在古巴逐渐式微,许多戏班解散,何秋兰嫁了一个祖籍广东开平的华人方振钜为妻。丈夫不甚喜欢她抛头露面出去表演,加上1959年起的社会巨变,一些华人用血汗挣来的商店、财产被充公,华人社区也迅速衰落,就没有机会再登台演出了。何秋兰改行做了医院秘书、餐厅收银员。她从未忘记之前演唱过的乐曲,父亲方标也会继续为她买一些中文唱碟,她将歌词用中文字抄写在一本本笔记本中,只是粤剧不再能成为一个职业,没法养家,只能偶尔父女对唱一下。直到1996年父亲逝世前,他仍然陪女儿一起唱粤曲,粤剧和中华文化的基因,深深烙进何秋兰的灵魂里。
何秋兰嫁的也是祖籍广东开平的华人
继父方标送何秋兰出嫁
可惜,自从父亲去世,就很少有人和何秋兰唱戏了,连台山话都难得说一句。退休后,她打零工、跑龙冈公所领取免费的古巴黑豆饭帮孩子养家,大部分精力在跟生活的贫困做斗争,但粤剧在她的生命里也变成了一种习惯和执念,一点也不弱于她的养父方标。漫长的岁月里,何秋兰时不时会拿出一叠四边发黄写满字的蓝线纸认真看,是《王宝钏》《火网焚宫十四年》《西厢记》《情僧》——她自己手抄不同来源剧词,夹着外人不懂的专业标示和西文拼音读法,文绉绉的,没有足够相关文化积淀的中国人都不一定看懂。
一晃到了2009年,何秋兰也79岁了,如果不是华人摄影师刘博智发现她,这两代人的粤剧人生可能就跟无数华人劳工一样消失在历史里了。
何秋兰晚年的家,在当地不算最贫困,墙上挂的是她亲手缝制的粤剧戏服
何秋兰家,处处中国元素
2009年,摄影师跟随何秋兰和她的粤剧搭档黄美玉回到了当初她们演出的金鹰戏院
墙上旗子上写着“身在他乡,心在祖国”
▌回乡祭祖和演出,方标百年梦想的高光时刻
2010年3月里,又一次对话中,何秋兰和刘博智说:
“博智,我想去中国。”她说。
“是啊?你想去中国做咩吖?”
“我想去拜山。”
“吓,去拜山?!你是白人啊!”他以为她想去中国长城北京上海玩。
“我为我爸爸去拜,他在古巴过世,未能返乡下拜祖先。”
“咁你点知道方标乡下喺边呀(在哪吖)?”以为这一定使她口哑了?谁知道她即刻答道,
“开平石塘里。”
一个从未离开过古巴的土生土长的古巴白人,毫无中国血统,当时养父方标已去世十四年,能够把他的乡下村名挂在心中,字正腔圆地说出来。两人是怎样的非血缘亲父女的关系?
从那天起,他开始了一生最艰巨的工作,历时十四个月,克服掉办理中国签证、在法国转机签证、银行保险、护照、古巴移民局签批的重重困难。
何秋兰回到广东开平,在养父方标的祖屋里
何秋兰在开平故乡祭祖
开平方氏灯塔前的祖坟,献唱了爸爸教给她的第一首粤曲《卖花女》
最后,何秋兰终于得偿所愿,为一辈子没能回故乡的养父祭拜了祖先。在广东开平方氏灯塔前的祖坟,献唱了方标教给她的第一首粤剧小曲《卖花女》,一曲未完,雷声轰轰,要下大雨,孝感动天。并且,刘博智带着何秋兰与她年轻时候的剧团搭档黄美玉在香港参与演出了粤剧,实现她们再上舞台的梦想。
何秋兰在广州准备上妆演出粤剧
何秋兰在香港油麻地戏院上装
2019年,何秋兰与黄美玉89、91岁高龄,参与了香港艺术节的粤剧表演,两位古巴花旦,再一次上台表演了《王宝钏》。黄美玉因为健康问题拄着拐杖上台,三晚演出发生了两次小意外,第一次是表演武生的功架时拐杖扣住了她衣角,她索性把它掉了,把功架完成。第二次是薛平贵的马鞭换不上手,她又索性用拐杖当马鞭,不但逢凶化吉没跌倒,反而赢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何秋兰和她少女时代的老搭档黄美玉在广州拍剧照
何秋兰在香港油麻地戏院后台准备演出
2019年,89岁的何秋兰和91岁的黄美玉再次在港演出
这个掌声,是来自故乡的感动尊重,是方标20来岁登上飘向古巴那艘偷渡之船时候的理想,是92岁去世时还没放下的执念,八九十年后,被她的华人养女得到了。
几次回国演出,让两位高龄花旦被很多中国人认识,还被拍成了纪录片在网上传播,也筹够了装修房子的钱,粤剧让她们最终在生存艰难的古巴可以睡好觉了。
感谢父亲方标的这份执念。
展览名称: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
开幕时间:2019年12月28日上午11时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8日 - 2020年8月30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
主办单位: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
学术支持:蔡涛、邓启耀、顾铮、李媚、尚陆、王璜生、颜长江、杨小彦、郑梓煜(按姓氏拼音排序)
策展人:黄丽平
策展助理:许钰琪、梁秀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