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ZDOC人物 | 禹成明:多拍,开发纪录片的无限可能
“万事开头难,勇敢去做就是了,多尝试才会有无限的可能”。
生命是一条漫长的历史长河,我们从蹒跚学步伊始,面对生命长河里的一簇簇荆棘、一道道阻碍,去探索、去跨越。如今,我们才成了“我们”。
对于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所遇的专业化问题,是大部分新人导演共同面临的难题。如何去解决诸多难题,打造一部品质优良的纪录影像,对此,中国资深纪录片人禹成明有话要说。
禹成明导演
禹成明,高级编辑,中国资深纪录片人。现任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影视家协会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融媒体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从事电视工作三十余年,主要作品有:《王莹》《雕塑大师刘开渠》《无梦到徽州》《书画之魂》《告别西递》《远在北京的家》。担任策划、监制的纪录片有:《《寻找少校》《淮军》《大黄山》《成本华——一个被遗忘的抗日女兵》《难以抵达的终点》《中国文房四宝》《小岗纪事》《天下徽商》等。作品多次荣获全国社教类电视节目及对外电视优秀节目一等奖、中国电视“星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
利用技术辅助叙事
“现在的4K、无人机设备,放在二十年前,根本不敢想象。以前想要航拍,只能靠直升机。现在很多画面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呈现,这些手段,能够如何帮助我们叙事呢?这是每个导演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今,数码科技更为普适化、平民化。纪录片创作利用新的技术手段,通过科技辅助创作,让我们看到更多奇观,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世界的更多面。
《航拍中国》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而一部纪录片开场两分钟都不吸引人,再好的设备都没有用。”
运用技术发挥想象力。禹成明指出,作为导演,想象力非常重要。伊文思的影片是足够诗意的,足够引人注目的。像是影像《风的故事》一样,伊文思在大地山下听风的声音,风声越过黄山,越过黄河故道,越过戈壁沙漠,越过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
拍摄中的伊文思,图片来源:豆瓣
从受众关注、欲探索的题材入手
“纪录片有社会类、人文类、自然类等。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可以开发出不同的题材。”禹成明导演认为,不管什么类型,都有观众较为关注的题材,新人导演可以从大众关注的题材着手。
此外,禹成明在采访中谈及:如今的富裕生活产生了所谓的“富贵病”,糖尿病越来越低龄化,有的孩子几岁便患上糖尿病,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针对此现象,很多观众都想去了解并探究相关问题与原因。那么,受众所关注、欲探索的新题材便形成了。
禹成明导演
“无论什么类型,什么风格,如果能说好一个有趣的故事,让观众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到一个特殊的领域和特殊的故事,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为安徽台纪录片创作的领军人物,禹成明也拍摄了诸多受众欲关注与探索的题材。1992年,禹成明执导拍摄五位农村姑娘闯荡北京的影片《远在北京的家》,荣获“金熊猫奖”;近几年,禹导策划、监制的《大黄山》《中国文房四宝》《小岗纪事》等,所涉类型广泛,均在业内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文房四宝》,图片来源:豆瓣
质朴的人文关怀与不能遗忘的责任
“中国处于大变革的时代,现实类的题材,尤其受到观众喜爱,诸如《人间世》《人生一串》《城市24小时》等,反映当代生活的内容,观众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影像的呈现富有趣味,从关怀人的角度出发,才可以拍摄出好的纪录片”。
《人生一串》,图片来源:豆瓣
好的纪录片在不违背真实原则的基础上,要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也要关乎人性。这也正是禹成明心中最为质朴的人文关怀。
纵观国际,二战题材不断被文字书写、影像重现。“我们对于惨痛的历史,比如抗战、慰安妇等,我们是不能忘记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而大量同质化题材的纪录影像出现,正是兼顾了人类历史“不能遗忘的责任”。
纪录片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影像档案,也是保存时代印记的重要途经之一。新华社著名编辑陈小波便利用微纪录片的方式,做出了百集全媒体影像《国家相册》。1000万张照片里藏着什么,《国家相册》正带领着我们回到历史深处。
《国家相册》,图片来源:豆瓣
纪录片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要为未来的文化需要做储备。“像二战时期的照片,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伤痛。人之所以能知道这些久远的历史,都是因为当时的纪录。”
纪录的力量,在禹成明看来不容小觑。而每位新人导演要多拍,勇敢去拍,并做好兼顾历史重任的准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立删
文字:海菲、袁梦
编辑:慧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