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龙泉访青瓷小记:古窑厂和新民宿
蒋瞰
丽水有三宝:青田石雕,龙泉宝剑,龙泉青瓷。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青田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宝剑造价太高,且非日常必备。
剩下青瓷,相对来说门槛低、用处广。
龙泉上垟青瓷小镇 本文图均由 蒋瞰 摄
龙泉市西的青瓷宝剑苑就是一个青瓷和宝剑的大市场,青瓷占了绝大多数。这里的结构大多是,前店后厂楼上住人,除了本地人,外地人也有,但他们不大会做宝剑生意。
龙泉市上垟镇人吴建波的“瓷渡”也是众多店铺中的一个,店铺里堆满了各色各样的青瓷作品,墙上搁着的,地上堆着的,桌上摆着的。他说,青瓷这种东西就是要满满的好看,不像石雕,宝剑,家里放上一件就已经很浮夸了。
店后就是他的工作室,如今烧窑改为液化气,不像依山而建的老土窑,这种靠数字控温的现代化设备对于外部环境几乎没有要求,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青瓷制作的门槛。
吴建波在龙泉市区的工作室“瓷渡”
吴建波的青瓷作品几乎没有重复,他也喜欢不拘泥于粉青、梅子青这种传统青瓷颜色,也因此,合伙人说他是“佛系销售”,不喜欢的单子就不接。不喜欢待在店里的时候,吴建波就开车40分钟,回到老家上垟去,他在那边用祖宅做了一间民宿。
龙泉的民宿不算太发达,偶有几家说得上名的,也相距很远。有人分析过丽水旅游,因为高铁还没完全普及,多数人的策略都以丽水为大本营,辐射出去。住在丽水,每天跑一个地方,当天回来(松阳算是个例外),所以,不通高铁的龙泉并不兴民宿运动。
从龙泉市往上垟去的路上风光迷人,两旁的水杉黄绿相叠和蓝天相衬,偶有牛羊经过,慢行等候,80后吴建波就在车里放张楚的歌。车过青瓷小镇后不到一公里,就到了他的民宿“凡己”,名字没啥特别用意,就是平凡的自己。
民宿是老房子改造的,五间客房都采用硕大的落地玻璃,朝西,冬日下午晒太阳实属人间幸事。和崭新的房子形成对比的,是旁边的龙窑,长约12米,共8间,顺着山体倾斜约45°,柴火往洞口扔,火一烧,青瓷就“变”出来了,碗、碟、花瓶等等。这是吴建波出生后一年,父亲建造的,外公是技术指导。
上世纪七十年代,龙泉县政府在上垟镇设立“国营龙泉瓷厂青瓷研究所”(简称青研所),集中当时龙泉最优秀的民间艺人挖掘传统釉色配方、烧制技艺。李怀德、张高岳、供庆平、张高文、李怀善这些民间艺人都是那个时候的名人。吴建波的母亲也是青研所的职工。对于他来说,母亲就是自己的启蒙老师,灌浆-压坯-拉胚-修坯-粘接-刻洗这种青瓷工序几乎是信手拈来,他还尤其擅长人物造像。
国营龙泉瓷厂标志性的“大烟囱”
龙窑现在也会用,火烧起来的时候,窑身通红,像一条火龙往山上窜去。住客觉得新奇,走出房间观看、拍照、录影,楼上的客人还可以直接在私人阳台上俯瞰。
吴建波的“青瓷”民宿凡己落地窗边晒太阳
吴建波在民宿接待室模仿窑头做了个壁炉
吴建波会跟客人说他小时候的故事——烧窑的时候,得24小时看守,夏天热出一身汗。最怕就是出窑,肯定会被粗糙的匣钵弄得一身伤。
他说的都是龙泉瓷人的青春。
因为这些记忆,吴建波觉得自己不是为做民宿而做民宿,他会自豪地跟客人说“我民宿的空气里都充满了青瓷味道”——大堂模仿老窑设计了一个窑头,“烟囱”直通二楼。吃饭的碗、泡茶的茶壶、喝茶的杯子、盛菜的碟子……目力所及,用得上的都是青瓷,且不重复。客人的伴手礼是一份青瓷哥弟窑口福杯。但他从来不说这是什么青瓷主题民宿,预定平台上也见不到“唯一一家青瓷民宿”之类的渲染。
我去的时候,跟吴建波约好,除了来住,还要带我玩,走亲访友那种。走出民宿,对面就是曾芹记古窑厂——现存龙泉境内年代最久制瓷作坊、迄今窑火未断的百年古龙窑,2008年被列为“浙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
青瓷小镇展览中心
曾芹记古窑坊里的工作坊
古窑依山而建,窑身狭长,共22间,一次可以烧青瓷一万多件。
曾芹记规模大,分工明确,冬日暖阳下,工人坐在旋坯作,右手握钨钢修坯刀,左手护住陶坯。先削去底部的多余的泥,用修坯刀,顺着重心将底部修出底足。还有专门贴标签的人,负责将批量生产的橡皮logo“曾芹记”裁剪,贴在每件器物的底部用来烧制成一体。碰到熟人,吴建波用当地话和她聊了起来,想起跟我介绍,“我们一起在美院接受继续教育的”。
走出不远,看到李志明在“怀德青瓷工作室”门口晒太阳,吴建波跟他打了声招呼。李志明是李怀德的孙子,李怀德是龙泉青瓷创新派代表人物,也是青瓷大师徐朝兴的师傅。如今,怀德青瓷工作室和曾芹记一样,都以传统派瓷器为主。
再往前走就是中国青瓷小镇。
曾芹记古窑坊里的工作坊
简单来说,是一个以国营龙泉瓷厂为主体的青瓷主题文化旅游综合体,从青瓷文化展示、青瓷体验再到吃饭住宿全部涵盖。在里头,你也会发现,10元3件的青瓷比比皆是,甚至有“青瓷超市”,老板在店门口摆一个音响,放着翻唱版本的歌舞厅音乐。
青瓷小镇60元一张门票,如果是网购的打折票,就不含青瓷制作这一环节。我觉得最值得一去的是大烟囱部分,保留了八十年代的建筑风格,比如百拍不厌的楼道雕花,象征国营年代的隧道窑,新展厅外贴着青色瓷砖,老旧搭配得很和谐。
要是不进展厅参观,其实也可以不买门票,漫无目的地走,感受到时间的流淌。
八都溪在冬日暖阳下波光粼粼,两旁店铺林立,当地人把花花草草和要晒的鞋垫、帽子都搁在扶手上。吴建波儿时小伙伴父母开的小餐馆还在,这是他一不高兴就会去的地方。
吴建波说要开车回民宿,我说还是走走吧。这唯一的一条国道其实算不上特别幽静,不时有卡车经过,却不妨碍参天大树在换季时候呈现出的层次感。这一公里的路上,分布最多的就是青瓷作坊,其余,只有一个加油站,一间蔬菜铺,一座卫生院,餐厅、便利店这些城市景象在这里几乎没有,再往上开,就是宝溪,在那里,青瓷未曾断过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