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元春:推动中产阶层倍增计划,促进橄榄型社会形成
“中国目前很重要的短板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中产阶层的获得感不够。”12月24日,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在当前经济发展中要高度关注中产阶层的培育。
刘元春认为,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是中国大市场形成的关键,也是未来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我国将在明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刘元春表示,要实现以上目标,同时要实现中国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推动中产阶层倍增计划,促进橄榄型社会的形成。
中等收入与高收入比的变化趋势刘元春表示,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对中产阶层不利。自2015年后,我国中等收入与高收入比持续回落,这一是由于全球技术持续改进所带来的就业冲击,二是全球竞争对于资本的有利条件使高收入群体收入增加,同时我们的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有所提升。
刘元春指出,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中等偏下人群的收入在2018年、2019年的增长速度已经下滑到1.2%,中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已经达到了世界的中上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在收入分配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方面的趋势需要得到重视。
换言之,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当前的经济形势一方面是财产净收入增速有抬头趋势、有利于高收入阶层,另外有一方面是有利于低收入阶层,呈现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中产阶层消失的现象。
在消费方面,刘元春注意到,我国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相比下降速度很快,“也就是说我们大量的消费是依靠政府消费来进行支撑的。”这需要改变以政府主导型投资为主动力的发展方式,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最终消费占GDP比重。
刘元春进一步表示,要关注与中等收入群体有关的社会压力。他介绍道,近期在智利、阿根廷、哥斯达、秘鲁等拉美国家都出现了骚乱,这些国家在收入增长和扶贫方面进展都很好,同时基尼系数下降的幅度也较大。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边际变化,中产阶层的机会、收入、获得感的变化可能会非常剧烈。
刘元春认为,我国要旗帜鲜明的地推动中产阶层收入扩张和培育,要用专门的规划与战略性谋划以增进社会流动,进一步促进公平。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基尼系数持续下降、贫困问题持续改善、增长速度持续改善的过程中,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基础,同时也为社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