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美林业故事|青海普氏原羚民间保护者:希望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青海普氏原羚民间保护者:希望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图为普氏原羚和尖木措 文思睿摄 “它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家住达玉村的尖木措将手机里普氏原羚的视频给记者看时感慨道,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流露出欣慰的神情。尖木措今年43岁,是个普通的牧民,但这已经是他自发救助普氏原羚的第23年。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青海和甘肃等地,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已濒临灭绝,目前仅存于中国青海省青海湖湖滨地区,全世界仅有2793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达玉村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孜河乡,这是一个有着300户牧民、13万亩草场的牧业村,受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影响,这里有适合普氏原羚生存的芨芨草滩以及半沙化地区。
据悉,1958年以前达玉草原有上千只普氏原羚,但随着草场严重退化、沙化面积逐步扩大、偷猎者横行、狼群捕食等问题日益严重,几十年内普氏原羚的数量骤减至几十只。
1996年,20岁的尖木措在报纸上偶然看见普氏原羚的相关报道后,他逐渐意识到普氏原羚的重要性。从那时起,尖木措与同村好友苏科开启了救助普氏原羚的行动,到目前为止他们总共救助了四十余只普氏原羚。
从前尖木措和苏科只能徒步去巡护,生活条件好转后,尖木措便自费购买了汽车,但日常工作量极大,到目前为止,尖木措已经有三辆车报废了。
苏科说:“有一次尖木措急着去救助被围栏挂住的普氏原羚,骑车的途中肩膀的骨头被摔断,断了的骨头刺穿皮肤,他当场昏迷。”
12月17日青海湖湖滨地区,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15摄氏度左右,一场大雪刚刚过去,寒风凛冽。
天刚蒙蒙亮,尖木措等人开车走了20多分钟,将草料运送到普氏原羚的活动区域铺散开,顺便清理垃圾,并在冰面上凿泉眼、挖沟渠。尖木措的鼻尖被冻得通红,嘴里呼着白烟,裸露在外的手也已僵硬红紫。
尖木措说,由于高原高寒等因素,每年11月到来年的4月是普氏原羚生存最为困难的时期,草木枯萎、水源冻结,普氏原羚无法自主获取足够的水和食物,这时最需要人类的帮助。
图为尖木措为受伤的普氏原羚包扎 文思睿摄在这23年间,尖木措清理草场垃圾、自费租赁草场、凿冰取水、阻止猎杀……他的行为逐渐改变了周围人对普氏原羚的态度。
2016年,尖木措在沙丘里发现一只刚出生的普氏原羚,虚弱无力,便将其抱回家喂养,他的儿子朋毛仁青为其取名“小沙漠”,尖木措应接不暇时,其岳母便帮着照顾“小沙漠”。一年之后,尖木措的岳母去世,“小沙漠”连续几日都在尖木措岳母经常晒太阳的地方等待,一看见有老人经过,便追上去,闻了闻,察觉不是尖木措的岳母,便又回到原处等待,这一等就是七天。
尖木措说,他文化程度不高,但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家乡的生态保护以及普氏原羚的救助出一份力。他希望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后辈子孙能肩负起救助普氏原羚、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
普氏原羚的心脏较小且脆弱,许多受伤的普氏原羚在去青海湖管理局救助站的路上便死了,经救助站与尖木措等多方协商后,尖木措可将受轻伤或者刚出生就因失去母亲而暂时无法独立存活的普氏原羚带回家,精心照料,直至它们伤好,便将其放回它们的族群。
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岸保护站检测员王兴军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在150只左右,在尖木措等人自发的保护和官方救助中心的救助下,普氏原羚数量增至上千只。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文思睿
原标题:《最美林业故事|青海普氏原羚民间保护者:希望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