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南大门”牵手杭州“北大门”:淡化PK,转向协同合作
南京的“南大门”、离杭州最近的溧水区,与杭州的“北大门”、离南京最近的余杭区,这次牵手合作了。
12月21日,杭州市余杭区与南京市溧水区在杭州举行战略合作对接会,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合作、市场拓展等9方面展开合作。
当天,南京市溧水区区委书记薛凤冠还带领溧水区四套班子和部门负责人在余杭考察学习。
一个是南京区域中势头强劲的“黑马”,一个是杭州乃至浙江省经济最强的“第一区”,南京溧水与杭州余杭的“牵手”与合作,既成果丰硕,更具象征意义:不仅打破了之前外界对宁杭“PK”竞争的惯性思维,探索了宁杭联手寻求合作和协同发展的新动向,也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跨省域合作的具体探索。
提及长三角,众所周知,沪宁、沪杭、宁杭三条边,宁杭线一直是产业和经济最弱的那条,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短板。此番宁杭联手推动、发力打造生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有助于筑牢短板,让长三角成为真正的“金三角”。
目前,长三角区域间的联动合作大多是省际毗邻区域之间进行,如南京市江宁区与安徽马鞍山博望区、南京市浦口区与安徽滁州市南谯区,还有前不久揭牌的青浦、吴江、嘉善交界区域组成的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而像南京溧水与杭州余杭这样非直接毗邻区域之间进行合作的,还不多见。两者的牵手有望为此提供探索和经验。
宁杭“双子星”南北桥头堡的“联姻”为了溧水与余杭的合作“联姻”,溧水至少提早了半年进行谋划。为推进双方对接合作务实展开、结出成果,今年以来,溧水区相关负责人曾先后赶赴余杭五六趟。
杭州市余杭区,2018年GDP达2312.5亿元,增幅达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4亿元,增幅达20.1%,成绩亮眼。近年来,紧紧抓牢数字经济的机遇并将其先发优势持续放大,余杭区顺利地实现了“弯道超车”,终成浙江全省经济第一强区。
溧水,曾是位于南京郊区的“后进生”,但近几年,随着重大制造业项目的落地和投产,加之交通优势逐步改善,溧水现在在南京各项排行榜上常居前三,发展势头迅猛,堪称南京的一匹“黑马”。
“今年前几个月,双方一直在对接,其实就是在找各自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溧水区委副书记方靖对澎湃新闻说,这次战略合作签署会上双方领导讲的合作内容基本契合,“就是已经基本找到了两者共通的需求,优势互补。”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南京溧水与杭州余杭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了“九个共”的约定。即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创新共荣、市场共拓、产业共兴、品牌共塑、环境共治、社会共享、机制共创。
双方将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推动城乡、产业、科技、文旅等方面规划的衔接;加强交通共建,强化同城效应;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联手共建创新体;加速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商品等要素自由流动和共享;促进余杭数字经济与溧水制造业的产业互补;共同打造城市品牌、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在生态环境保护路径、污染治理机制探索创新等方面强化合作;建立两区战略合作协商机制。
以产业共兴为例,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说,溧水是南京制造业的“高地”,正在全力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而余杭正在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两者可以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上展开紧密合作。
“余杭的数字经济强,但相关企业也需要应用场景。”方靖对澎湃新闻说,如阿里云技术,可以与溧水的白马农高区相结合做智慧农业,放在制造业上可以做“工业互联网”。溧水则表示,在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临空产业、大健康产业等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对余杭开放资源。
溧水和余杭表示,双方要做好互补这篇大文章,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跨境电商、大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优势互补模式,促使产业生态链更加完整。此外,推动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与杭州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合作。
薛凤冠还表示,南京和杭州分别是江浙两省科教资源最集中的城市,溧水和余杭作为宁杭两市产学研可做的主战场,可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共享区域科技创新资源,联手共建创新载体,加速两地创新要素合理流动,使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双方合作不是对口扶贫的概念,而是基于资源互补。同时我们需要对标找差,余杭是我们学习的标杆。”方靖说,接下来,希望尽快启动一批项目,把合作落到实处。
探路跨省域合作这次南京溧水与杭州余杭“牵手”,也是两地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举措。
宁杭生态经济带的提法已久。据《南京日报》、《南京晨报》、江苏广电“荔枝新闻”等媒体的公开报道,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江浙联手繁荣宁杭城市带,作为融入长三角的新举措”。
事实上,自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便按下了“快捷键”。
宁杭生态经济带,指的是由宁杭主要交通通道(高速公路、高铁)串联起来的多个县市区,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270公里,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含部分太湖水域面积),约占江苏、浙江两省国土总面积的19%。
宁杭线虽然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腹心之地,但在沪宁杭三角(沪宁、沪杭、宁杭)中,它是一条传统“弱边”,也堪称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区域短板。一旦宁杭生态经济带能加快发展,将使长三角成为名副其实的“金三角”。
不过,宁杭经济带虽然是经济上的传统“弱边”和短板,但它的生态非常良好,可谓是长三角的“绿边”。因此,无论是学界还是官方均认为,宁杭经济带可以通过生态经济,在发展品质上实现“弯道超车”。
今年2月,苏浙两省发改委联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今年3月30日,杭州、南京、湖州、无锡、常州、镇江6市党政领导集聚溧水,共同签署《宁杭生态经济带行动倡议》。沿线的6座城市均表示,坚持生态优先共建原则、明确绿色集约发展路径、健全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今年12月初,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
“一系列国家举措,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深化与余杭的合作,两地携手开启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新篇章’,是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指示精神应担的使命,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发展应有的作为,更是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直接呼应和实质支撑。”南京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说。
今年9月,南京溧水区前往杭州举办了“2019南京·溧水宁杭生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杭州推介会”。会上,曾长期担任过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
王国平说,余杭和溧水是宁杭两市距离最近的两个区。余杭区是杭州的“北大门”,溧水区是南京的“南大门”。两者一个在宁杭经济带北段,一个在南段,可以共同发展,共同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这对双方都有裨益。
他还举例说,余杭的发展其实也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一定程度上,余杭的传统产业转移到了相邻的湖州的安吉和德清等地区,为其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反之,安吉和德清两县无论是房地产,还是产业园区发展,都在打“杭州牌”,这也是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王国平表示,愿意牵线搭桥,大力推动余杭、溧水展开合作。
此后,溧水主动推进这一工作。三个多月下来,溧水与余杭双方的相关设想,终于逐渐落实为具体的合作协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