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针对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 北京互联网法院提出了五点倡议!

2019-12-20 2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文化娱乐产业蓬勃发展,社交媒体在迅速普及。“粉丝”与“偶像”再也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公众媒介渠道不断拓宽,“粉丝”和“偶像”的对话,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得以实现。因此,与之伴生的各类网络空间乱象开始不断浮现,尤其在青少年中,更加明显。

北京互联网法院在集中审理涉网侵害人身权案件时关注到,网络空间中青少年实施侵害名誉权行为的纠纷较为多发,网络言论失范行为亟待规范。北京互联网法院坚持“以裁判促规则,以规则促治理”,集中研判青少年涉网侵害名誉权案件,深挖青少年言论失范问题成因,探索相关治理对策。围绕调研成果,12月1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以“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

来自共青团中央、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委网信办、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和协会领导,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雯,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颖,新浪、腾讯、百度、豆瓣、知乎、B站、天涯社区等12家互联网平台代表,出席本次发布会。

会议现场发布了《“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问题研究报告》,该报告涵盖对北京互联网法院涉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纠纷的基本情况,“粉丝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的主要特点、成因分析、治理对策与建议等多个方面内容。

姜颖副院长介绍,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收案41948件,其中,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3836件;网络名誉权侵权纠纷1075件,在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占比28%。

北京互联网法院经调研发现,以青少年为涉嫌侵权主体(即案件被告)的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集中出现于从事演艺工作的公众人物名誉权侵权案件中,体现出近年兴起的粉丝文化的突出特点,此类案件共计125件,占全部网络侵害名誉权纠纷的11.63%。

据报告显示,此类原被告在年龄、职业上具有明显特点。作为被告的青少年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占比70%,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9岁。原告共涉及34名演艺工作者,职业多为演员、歌手,通过出演热播电视剧、网剧等影视作品及参与选秀综艺节目等受到广泛关注。

被控侵权行为内容包括使用侮辱性语言、捏造事实等,使用“饭圈” 特有语言成为显著特征。涉诉侵权行为相对集中于社交平台,包括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豆瓣等。

“粉丝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呈现较为显著的特点,比如实施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时粉丝心态明显,侵权中多使用“饭圈”网络语言,逃避诉讼特征显著,法律意识淡薄且存在侥幸心理等。同时,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还发现,部分涉诉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受到同属性粉丝群体追捧;更有甚者,在诉讼期间发起“打赏”活动,组织同属性粉丝为其筹款。在此案件中北京互联网法院亮明司法态度,不仅判决被告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还认定被告因涉诉所获打赏款项构成违法所得,全部收缴以示惩戒,成为全国首例。

该报告深入分析了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成因,包括家庭、学校等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培育不足,部分公众人物未承担社会责任对公众进行正向引领,社交平台缺乏与时俱进的网络言论管理机制,同时粉丝群体化、网络化、组织化催生的网络空间亚文化与新业态,为网络失范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对此北京互联网法院建议各方力量联动,共同培育健康用网文化,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随后北京互联网法院张雯院长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倡议书。她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北京互联网法院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及时亮明司法态度:一是要发挥好审判职能作用,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建设清朗网络空间;二是要借助全流程线上审判的优势,强化互联网上的庭审公开,让每一个案件都变成生动鲜活的法治司法公开课;三是要加大司法建议力度,及时反馈司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促进源头治理;四是要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强化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协同相关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形成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合力,共同促进互联网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此,北京互联网法院提出五点倡议:倡导网络言论发布者承担话语责任,对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坚决说“不”;倡导广大网络用户拒绝网络暴力,依法上网、理性发声;倡导文艺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引导粉丝群体理智追星;倡导网络服务提供者生产有品质、符合人民多元需求的鲜活的文化产品,为优质内容提供更加友好和便捷的传播渠道;倡导全社会形成维护公序良俗、树立良好风尚的合力。

随后,相关行政机关、协会组织、互联网平台公司及文化传媒机构代表,就积极履行网络空间治理相关主体责任,共筑清朗网络空间进行了深入交流。

最后,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雯的倡议下,与会相关领导、互联网平台公司及文化传媒机构代表上台,表达携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清朗网络空间的共同愿景。

记者:刘瑜

通讯员:任惠颖

摄影:刘建华

原标题:《针对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 北京互联网法院提出了五点倡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