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湘风纪:名贵特产为何成了权力寻租、腐败交易的硬通货?

湖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官方微信“三湘风纪”
2019-12-21 11:39
一号专案 >
字号

伙伴们,周末好!

本周,湘潭生物机电学校4位校领导登上三湘风纪曝光台的“C位”。据通报,4人不仅违规接受企业宴请,饭后每人还“笑纳”一箱飞天茅台酒。又吃又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全抛之脑后,处分的板子自然也是“高举重落”!

人际交往中有句形容套近乎的俗语叫“烟铺路酒搭桥”。盘点近期通报的案例,以高档酒、天价烟为代表的名贵特产特殊资源,屡屡在一些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腐败案件中充当“主角”。如宁乡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平为多名私营企业主等人谋取利益,收受30年或15年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各类名酒235瓶,和天下、黄鹤楼“1916”等名烟101条;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审判委员会委员、副县级审判员陈永超收受“黑老大”文烈宏所送价值人民币9.6万元的紫薇盆栽一棵;沅江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胡经纬多次收受下属、服务对象和个体老板等人所送的各类名烟名酒,其中光收受的香烟就变卖得款172.18万元。

古往今来,中国人非常讲究礼数,普通人之间迎来送往带些礼品、特产以表心意,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名贵特产”倘若与公权力“牵手”,势必就会变“味”。

以案为鉴,“名贵特产”为何就成了权力寻租、腐败交易的“硬通货”?

主观上,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生活奢靡、贪图享乐。“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对于别有用心的人,“名贵特产”就是利益输送的“敲门砖”。从“玉不离手”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到“以兰会友”的贵州原副省长王晓光,无不是把“名贵特产”当作心头好,最终成为被人“拉下水”的突破口。

客观上,“名贵特产”具有高价值、可消费等特点,被一些腐败分子视为权力变现的媒介。同时,相比“真金白银”“豪车豪宅”,收送“名贵特产”更加隐蔽,容易让送者以“一般人情往来”之名行“雅贿”“暗贿”之实,让受者产生侥幸心理,放松思想警惕,成为谋取私利的“遮羞布”。

莫让“名贵特产”成为腐败的“病原体”,首先需要党员干部提高自身“免疫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小节不守,大劫难逃。一包烟、一瓶酒、一点土特产,不在于一次性击倒干部,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使党员干部逐渐放松警惕,一步步走进别人的“圈套”。对此,党员干部一定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从思想根源上彻底消除“特产只是一般人情往来”的模糊认识,拧紧廉洁从政的“总开关”。

莫让“名贵特产”成为腐败的“病原体”,还需靶向治疗、猛药去疴。11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利问题阶段性成效,全国共查处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2848个,处理4217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749人,给予党纪处分2009人、政务处分1161人。这既是成果展示,也是治理决心宣示。当前,年关将至、双节临近,正是“四风”问题的易发、高发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趁热打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防变味的“名贵特产”成为腐败交易的“润滑剂”。

如此一来,给“名贵特产”加入“防腐剂”,方能还社会一片风清气正!

(原题为:《“栽倒”在茅台酒中的4名领导干部......给名贵特产加点“防腐剂”》)

    责任编辑:何利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