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极行·队员日志|气旋+涌浪,雪龙号驾驶台观“4D大片”
“雪龙”号航行激起巨大浪花。澎湃新闻南极科考特派记者 何锴 图
要说考察队员们在船上最害怕什么,“晕船”绝对位列榜首。“雪龙”号自完成中山站第一阶段卸货任务返回霍巴特途中,屡遭风浪考验,这可让不少队员饱受颠簸之苦。
12月12日,“雪龙”号刚刚告别浮冰区,还未进入魔鬼西风带,就正面遇到了一个大气旋。由于气旋所在位置正好处于“雪龙”号必经航线上,并且持续时间长,“雪龙”号避无可避,只能正面通过。12月13日凌晨,记者在驾驶台看到,前方海面到处翻涌着白色浪花,“雪龙”号下面仿佛有一只巨手,不时的将船身慢慢抬起,然后再重重砸向海面,有时候船头压起的水花可以打到近20米高的驾驶台,着实恐怖。
12月14日,气旋东移,“雪龙”号遭遇的风浪逐渐减小,接下来,“雪龙”号将穿越西风带抵达霍巴特。根据气象预报,前方航线上没有大气旋,风浪并不大,预计浪高仅有两米左右,对于刚刚遭受了四五米风浪考验的考察队员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南纬45度到60度附近,常年盛行五级到六级风,又称“魔鬼西风带”,是我国历次南极考察队进出南极的一个海洋“屏障”。根据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计划,“雪龙”号将6次穿越西风带。
正当大家为西风带这次“给面子”而感到高兴时,12月18日晚上,船长朱兵通过全船广播告诉了大家一个坏消息:“明天经过一个大的涌浪区,浪高预计5米,持续24小时。”朱兵还在广播提醒大家,将物品固定好,并且不要到甲板上去。真是一波三折,很多队员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雪龙”号航行中。澎湃新闻南极科考特派记者 何锴 图
12月19日,涌浪如期而至,因为侧涌,“雪龙”号不像之前的前后摇晃,而是左右剧烈摇摆。上午一睁眼,发现房间里摞好的矿泉水、饮料等纸箱已经在地上四散的躺着了,矿泉水瓶洒落一地,要知道一箱饮料有十几斤呢,由此可见船晃动的有多厉害。
来到五楼会议室,左侧的一排椅子已经全部倒下,齐整整的和人为摆放的一般,我本想上前扶起来恢复原状,但想到船还得晃,一会还得倒,于是打消了念头,先任其躺会吧。
到了下午,船的晃动还是没有减弱,在房间里不时的听见有东西掉落在地上,还有椅子与地板摩擦的声音。人站在房间里,如果手边没有抓东西,双脚就会不听使唤,能跌跌撞撞的从东头晃到西头。即使坐在凳子上,也经常连人带凳子在地板上“摩擦”。
来到顶层的驾驶台,机动驾驶员刘少甲正在值班,这里是全船视野最好的地方,但此时却让我感到有些眩晕。一方面是因为船的楼层越高,晃动得越厉害。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视野开阔,反而有了更好的参照物,随着船身侧摇,远处的海平面不停倾斜,很快消失在窗户中,又慢慢出现,向另一头倾斜,感觉就像观看4D电影,身体和视觉得到了双重“刺激”。
“你们不晕船吗?”
“船员从不晕船。”刘少甲先是一脸严肃,然后又笑着对我说,“晕船也没办法呀,无论多大的风浪,值班船员必须坚守岗位,哪怕一边吐一边值班。”
船医张俊峰在第一次穿西风带时晕得不轻,此次的风浪相较上次更大,但他反而没有晕船,“最难受的是第一次穿西风带,现在大家应该都适应船上生活了。”张俊峰说,从目前来看,队员们的状态普遍还好,甚至没有人来找他开晕船药。
虽然航路颠簸,但船上的文体活动却有声有色地开展里起来。从12月11号开始,考察队利用短暂的窗口期,趁着风浪有所减小,见缝插针的组织了兵乓球比赛,目前经过三场比赛,已经初分胜负,计划在到达霍巴特前决出冠亚军。此外,“南极大学第二学期”也于12月18日正常开课了,35次中山站越冬队员赵福、张正刚分别向大家讲述了气象预报和医疗知识。
“雪龙”船外正波浪翻滚,船内,我们的南极科考队员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证明——西风带,并不可怕。
(11月19日于“雪龙”号,作者系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记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