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忆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陆士新院士:一生致力癌症病因研究
2019年12月6日,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陆士新与世长辞,享年90岁。
陆士新,是我国分子肿瘤病因学开拓者之一。他心系祖国和人民,低调谦逊、严谨求实,生前不愿被外界纷扰,一生致力于肿瘤病因学、化学致癌与癌变机理的研究,鲜有对其公开的报道。
数载坚守 防治食管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冬日,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新科研楼二层的一间办公室,虽然简朴但书香四溢,书桌上还有一摞未拆封的信封;几盆绿植迎着阳光,其叶蓁蓁,却不知主人永远不会再回到这里!
12月19日上午,在这个陆士新曾经奋斗过的院里,“深切缅怀陆士新院士的追思会”正在举行。“以陆老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个人命运始终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感慨,在新中国卫生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需要医学科学家去攻克,其中有常见病,还有重症疾病。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陆士新到了食管癌最高发的河南林县。
彼时,后来以开凿红旗渠闻名的林县,大约每3个男性和每5个女性,分别就有一人罹患食管癌疾病。1957年,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向上级反映,说林县有“三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食管不通。在一些病情严重的村庄,几乎家家都有人患食管癌。
因此,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肿瘤医院的前身)刚成立就接到了国家任务:去林县了解当地食管癌情况。结果,那里癌症的高发情况令人震惊。很快,北京相关医疗机构组成“北京医疗队”,开始了对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的研究。
1971年,陆士新参加北京医疗队并担任副队长,到达林县开展基础研究。当地,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艰苦。没有实验室,自己造实验室;没有蒸馏水,自己制作蒸馏水;没有仪器设备,就想方设法地购买和引进……
他认为,找到致癌原因的关键,就是要查清当地人的饮用水和食物中到底有没有致癌物。他走遍了林县姚村公社的村村户户共494个井,编号并提取水样;收集了几百人的唾液、胃液与尿液以及各种粮食、酸菜等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这些样品中均存在亚硝胺类化合物及其前体物,且含量均高于低发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陆士新坚守在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从事大量人群研究长达15年。
最终,陆士新得出大量研究成果:在食管癌高发区人胃液与膳食中,首次分离鉴定出特异性诱发食管癌致癌物甲基苄基亚硝胺和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首次在国际上报道并证实亚硝胺能诱发人食管上皮癌;系统证明了亚硝胺是中国食管癌主要化学病因;确定了环境因素在食管癌病因中的重要作用;为林县防治食管癌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参与制定了“五项防癌措施”,指导林县食管癌宣教和防治工作长达数十年。
2007年,陆士新再次检测了河南省林县环境中霉菌和亚硝胺含量,发现均已大幅下降,食管癌的发病率也下降了50%。就此,在食管癌的防治上,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上下求索 探究肿瘤病因学研究的热点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陆士新不断探索创新。他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随着科学发展,他也从肿瘤的病因学、化学致癌与癌变原理的研究转向分子生物学领域,在系统地研究了食管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化的基础上,又首次克隆出4个食管癌相关的新基因(ECRG1-4)。他的课题组所研究的ECRG2基因还获得了国家专利。美国、德国和印度等国家的科学家也跟随他们研究ECRG2基因并有相关论文发表。
长期的科研经历和敏锐的思维,使陆士新总能捕捉到新的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早在2003年,他就提出国内应开展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在国内鲜有人开展此项研究的情况下,他就积极宣传、讲解肿瘤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并以75岁高龄亲自走访有关专家和机构,最终得到重视与支持,推动了我国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他的课题组在《干细胞与发育》等国际权威肿瘤杂志上发表了肿瘤干细胞相关论文,这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上发表有关肿瘤干细胞的论文。随即,他主持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大会”,来自国内外的132名学者参加了大会。为普及肿瘤干细胞知识,陆士新又组织编写了《干细胞与肿瘤》一书。陆士新对我国肿瘤干细胞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肿瘤病因学研究和肿瘤靶向治疗开创了新的思维与途径。
执着奉献 引领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在攻克肿瘤的一生中,陆士新曾获得国内外无数荣誉和奖励。但对陆士新来说,这从来都不重要。
1997年,他在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不再参与国家及省部委的评奖活动,就是为了鼓励广大青年科学工作者研究与创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身为一名在肿瘤病因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陆士新视科学研究为生命,他的精神感动和鼓舞着许多人。“陆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俯下身子,致力于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最终找到了林县食道癌高发的病因!”宋树立说,以陆士新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科学家,热爱祖国、执着奉献,直接推动了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
在我国著名肿瘤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看来,“老陆是一位真正把病人放在心里的科学家!”已经90岁高龄的孙燕期望,大家要传承陆士新的这种精神,不论是陆士新的接班人,还是传承人,都要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临床诊疗,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真正让百姓受益。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姜伟,回忆了他和恩师陆士新的一件往事。当年,他在国外留学时,陆士新找到他,在他的住处打了一个多星期的“地铺”,省下来的住宿费用却直接购买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仪器。“恩师对我这些年的支持,对学生的关爱,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会把恩师的工作传承下去,做好研究,带好学生!”
“陆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是一位有人民情怀的科学家,他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防治食管癌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说,“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陆老为我们竖起的人生丰碑,深刻启示和强烈感召着中国的医学科技工作者戒骄戒躁、不懈探索、勇攀高峰!”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追忆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陆士新院士:一生致力癌症病因研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