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读达·芬奇的画作世界(下)丨名画背后故事—《蒙娜丽莎》
在上半部分的内容中
我们一同探秘了“达·芬奇笔下的女性”
《蒙娜丽莎》作为达·芬奇笔下最为著名的女性画作
更是成为了“卢浮宫三宝”之一
无数的现代艺术家
对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进行了诸多解析
想知道这幅世界名画
有哪些故事?
快来跟着我们一同探索吧
《蒙娜丽莎》
上图便是达·芬奇闻名遐尔的画作《蒙娜丽莎》,她的微笑是人们在观赏这幅画时探讨最多的话题,为了让模特呈现似笑非笑的表情,达·芬奇让蒙娜丽莎在整个绘画过程中保持严肃,同时他又请人当着蒙娜丽莎的面做滑稽表演,所以模特全程处于憋笑的状态,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微笑。
达·芬奇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以《蒙娜丽莎》为伴,用了16年的时间去不断完善这件作品。为了达到颜色色差渐变的效果,达·芬奇使用极细的画笔叠层添加,比如蒙娜丽莎的头发上的薄纱,这些效果用现代技术手段是无法实现的。
这幅作品将远景透视理论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幅画作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蒙娜丽莎肩膀背后的部分,颜色偏重,呈红色,边界清晰;第二层是中景部分,颜色渐渐往蓝色过渡,层次逐渐模糊;第三层是最远处,没有任何边界,全部颜色向更深的蓝色渐变,与第一层差异最大。通过颜色和边界清晰度的变化,来表现近景、远景与风景的不同层次。这幅画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00多年前的一天,一直收藏在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突然失踪了。经过两年的苦苦寻觅,发现原来是博物馆的一名清洁工偷了这幅画,这个清洁工是意大利人,他认为这幅画是意大利人的,便要把它带回意大利。他把《蒙娜丽莎》交给了佛罗伦萨一个博物馆,最后博物馆的主管又选择将它归还给了卢浮宫。这幅画的回归之路也充满荣耀,为使意大利人民能一睹蒙娜丽莎的真容,拉着这幅画的火车在意大利的各个车站停靠,并在法国总统的迎接下才回到卢浮宫。“艺术是无国界的,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属于所有人的,而伟大的达·芬奇不仅带给意大利人也带给了在座每一位观众艺术财富。”易诺晨教授如是说。
“作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仿制品有60多幅,收藏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其中一些也不乏出自名家之手。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的《蒙娜丽莎》出自达·芬奇的两名学生,这幅画与流传至今的原作相比,颜色更加鲜艳,并且在细节处理上有所不同:画中蒙娜丽莎的姿势不变,但有两根明显的石柱,原作中只能看到柱基的边缘一角。
”
著名画家拉斐尔也模仿过《蒙娜丽莎》,他的作品中石柱更加明显,因此这也引发了达·芬奇《蒙娜丽莎》是否被裁剪过的猜测。虽然经技术证实这种可能性很低,但仿作中不约而同出现的柱子为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关于这幅作品的另外一个有趣的猜想来自《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因此有人推测,在那段时间,达·芬奇一边去完善、修改他最著名的《蒙娜丽莎》,一边又在以相同的背景创作另一版本的《蒙娜丽莎》。除了我们常见的端庄优雅的《蒙娜丽莎》,还有一幅裸体版。这个版本带有浓烈的达·芬奇式风格:蒙娜丽莎的身体、姿势都具有女性色彩,但面容介于男女之间,而且这种男女并不清晰界定,这也为画作增添了别样魅力。工程师的文艺情怀
达·芬奇不仅是位画家也是具有前瞻性的工程师,他的手稿既是充满艺术感的画作,又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工程绘图的严谨。
虽然很多人是通过画作认识的达·芬奇,但他本人并不满足于画家这个称号,他更愿意大家称他为工程师。在500年前那个没有工程设计概念的年代,达·芬奇用全手绘的方式画出了类似现代工程设计图的作品。在这些图纸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机械装置以及拆分开来独立的零件,而且这些画作具有透视效果,他把自己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同样运用到了工程方面。严谨的工学态度、精准的绘测能力,让人很难相信图纸的绘制者和《蒙娜丽莎》的创作者是同一个人。时至今日
我们仍然很难想象
当时的达·芬奇是何其的博学多才
文艺复兴时期
涌现了一大批达·芬奇般卓越的人才
他们是
艺术界的瑰宝,更是人类永恒的不朽之花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精选探秘文艺复兴巨匠丨达·芬奇500周年系列讲座在西安创新设计中心举
对话艺术丨达·芬奇500周年系列讲座嘉宾专访
原标题:《解读达·芬奇的画作世界(下)丨名画背后故事—《蒙娜丽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