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手机听电影,“听”出一个产业来
这不仅仅是公益事业,更有可能是一个产业
文/庞宏波
使命。
“我是中途失明,读书读到高二发高烧然后失明的,之后就辍学回家学了盲文。那个时候就没有条件再看电影了,那已经不是我的菜了,所以就没有触动。尽管后来也看,但真的是看一次痛一次,虽然挺渴望的。”
实际上,作为朱葛软件CEO和移动电影院无障碍版本的顾问,朱清毅的话让人并不意外。视障群体的“弱势”,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只能接受这种“看一次痛一次”的不公命运。真正让人意外的,实际上是关于背后的一系列数字。
目前,国内视障人群超过了1700万,但无障碍电影经过不懈努力目前能够每年制作百部电影,也就是全年52个周每周大约可以有两部无障碍版本的电影供应。但实际上,由于无障碍渠道的匮乏,真正能够将无障碍电影触达到视障群体当中的极其有限。据朱清毅回忆,每年能够看电影的次数是一次,每次看电影的数量是一部。
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实际上不仅仅是视障群体文娱活动的匮乏,目前盲人群体中文盲率达到了43%。在调查的样本当中,有70%的盲人群体从事盲人按摩工作。教育、文化资源的缺失,实际上造成的是整个社会结构和生活水平的改变。
移动电影院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高群耀表示:“移动电影院的使命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来的时候,消除原来的观影障碍。”如今,无障碍版本的推出,某种程度上也是顺应了产品的使命。
在朱清毅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项公益事业,实际上无障碍电影的未来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从1700多万视障人群到2000多万听障人群再到视听下降的老年群体,广大的群体和场景运用,本质上足以推动无障碍电影成为一个新的产业。
1
10年“起步”
为什么难触达?
视障人看电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就说在家看电视剧吧,我们很容易因为情节就跟随进去了。但电视嘛,看着看着就会出现动作场面,没有语音,有的时候也会有场景去渲染氛围。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问身边的家人,但家人正看的起劲,每次都是你等会,你等会。他没办法给你来讲,等到有可以讲的时候他还要继续看,所以他说也说不清楚,我们都干着急。看电影就更别提了,除非给你讲的那个人看过很多遍,他真的看懂了而且专门给你讲。”
朱清毅从“内在”的角度表达了无障碍电影的障碍,实际上从“外在”的角度来说无障碍电影的障碍仍然非常复杂。
目前,国内影院的无障碍设施非常匮乏。相比视听障碍,此前电影院坐轮椅的影迷想要进入影厅都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无障碍电影的版权问题以及制作团队的问题,无障碍电影成为了真正阻碍有障碍群体和文艺作品之间的“障碍”。
如今,无障碍电影制作的常态化,某种程度上推动着无障碍电影起步。朱清毅第一次看到无障碍电影是《战狼2》,这种与普通大众共享“热点”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但实际上,国内无障碍电影起步已经10周年了,目前也仅仅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线下影院尝试有限的无障碍电影放映。在12月17日,无障碍电影发展与推广的研讨会上,无障碍电影推广的严峻性还是体现地非常明显。
直到现在,线下电影院本身“硬件不足”,无障碍电影版权难以短时间内解决以及制作数量偏低的“软件不足”依然是困扰无障碍电影推广的病症所在。
更重要的是,关于“无障碍电影”推广的落点究竟在哪,实际上依然不清晰。往往,无障碍电影的推广被看作是一项关爱弱势群体的公益行为,是满足弱势群体共享文艺作品的“义举”。但在研讨会上,盲人群体43%的文盲比例是更现实也更重要的数据这意味着缺乏足够的教育下沉和文艺触达,视障人群和现实生活的“沟壑”在增加。尽管在一些岗位上给视障人群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但基本的生活水平满足和尽可能的生活方式平等实际上还是两个概念。
2
互联网
使命与愿景。
线下影院的无法满足,某种程度上必然依赖线上。视障群体如今使用手机已经非常普遍,朱清毅目前每天有三到四个小时,通过10倍速的读屏使用手机。这一点,也成为了无障碍电影线上推进的最大支撑点。
这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残障群体出行观影不畅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通过手机端线上放映来满足需求。
移动电影院作为线上观影的新渠道,本质就是为了零障碍观影。所以2019移动电影院无障碍电影放映技术中心正式成立,聘请中国残联信息无障碍技术特聘专家朱清毅担任首席顾问,2019年12月,移动电影院通过了中国盲人协会的无障碍技术检测认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盲协认证的无障碍观影平台。
朱清毅在正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发现诸多app并没有“无障碍”考虑,例如常见的“广告弹窗”读屏无法读取,也无法关闭,所以只能完全退出任务重启。而在移动电影院无障碍版本的设计当中,这些“障碍”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朱清毅是朱葛软件的CEO,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无障碍产品的研发、检测和改造。此前,不少爱心企业在制作无障碍软件的过程中往往“闭门造车”,所以导致无障碍软件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也造成了爱心企业的资源浪费。
在此次移动电影院无障碍版本的设计过程中,诸多细节得到了完善。例如会自动识别手机是否开启语音软件,如果开启就会自动切入到无障碍版本;另外,传统手机观看视频,手机会自动横屏。对于低视力或者说残余视力的残障人群,辨别起来非常困难。移动电影院无障碍版本在横屏后,语音会自动提示屏幕已成为横向,主屏幕键或者说home键在屏幕右侧。
另外,作为第一个测试移动电影院无障碍版本的朱清毅,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以往无障碍电影往往是mp3格式的,比特率很差。而移动电影院的立体声效果,就解决了早期无障碍电影的杂音。
“影院感”,成为了朱清毅多次提及的一个词。实际上,移动电影院无论是2.0版本还是海外版、无障碍版,都是尽可能在线上还原观众的“影院感”。尤其是对于视障人群来说,在尽可能简洁的操作模式下,“影院感”所带来的心理体验显然要比想象中重要的多。
3
未来
“重要的可能不是无障碍电影,而是制作无障碍电影的团队。”
早期的无障碍电影,实际上在解说上只能做到“直译”。朱清毅举例说,例如一条狗转弯跑走。早期无障碍电影的解说大致是:“在大街上,走来了一条狗,狗伸着舌头,右转跑了起来。”而在现在的无障碍电影当中,解说大致是:“炎热的夏天,柳树热的垂下了柳枝,一条黄色毛发的狗,身上占满了灰尘,踩在地面上溅起一点粉尘,狗伸着长长的舌头,在路口左右地看了看,快速地跑了起来。”
朱清毅说,相比前者,后者的描述更有动感。实际上,无障碍电影不是让视障人群“看热闹”,而是真正的欣赏艺术。所以,相比无障碍电影的版权问题,无障碍电影的制作团队整体水平更加重要。“要让盲人在脑海里去同步演绎这个电影,这应该才是无障碍电影需要去达到的水平。”
朱葛软件和移动电影院经过了无障碍版本的合作以后,也制定了一个升级的计划。现在的无障碍版本主要针对的是盲人所需要的语音版本,后期针对弱视、色盲、老花眼等不同视力问题,设计不同的无障碍版本,包括有2000多万听障人群的手语版也在考虑当中。
实际上,相比国内,2002年,美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各大电视台每季度至少提供50个小时的黄金时段节目解说。而更早的“无障碍”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电视台就在副声道提供口述服务。
如今,美国基本上所有的电影制作制作成数字模式后会有一个“无障碍”声道版,配以不同的语音配音,以供视力障碍观众在影院自由挑选。视力障碍人群进入影院观影,只需要找到工作人员索要特定的耳机通道就可以正常“听电影”,而不需要影院其他观众观看,同样也不需要专门组织包场“特供”。
目前,国内也渴望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来推动“无障碍”观影。实际上,相比有障碍人群,开车族和认知比较慢的人群,同样决定了无障碍电影有着更大的市场空间。
“狭义上的无障碍,是给那些可怜的人带去艺术,广义上的无障碍,实际上应该是针对所有人的。所以无障碍电影的发展高度,也是不能封顶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