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半月谈聚焦农药瓶污染:源头收集难、资金压力大、运输成本高

邹明仲 王建/“半月谈”微信公号
2019-12-19 08:30
绿政公署 >
字号

田间地头给农药瓶安个家。  半月谈 图

全国农村正在广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半月谈记者在辽宁、黑龙江等省调研了解到,整治行动取得效果,但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问题仍让不少干部群众头疼。一线干部群众建议加强源头治理,鼓励开展农药瓶回收,遏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分阶段逐步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难题。

农药瓶最让人头疼

在不少农村地区,田边地脚、塘里沟边,农药瓶随处可见。在黑龙江省东部一个村委会旁边,一大堆回收的农药瓶没有及时处理,降雨过后,农药残留物流在地上,汇入村子的边沟里。

废弃农药瓶不是普通废弃物,而是有毒有害物质,遇到雨水冲刷,或经暴晒后,残留农药会渗透到土壤中、沟渠里,对土壤和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

农药包装废弃物多为塑料或玻璃制品,以堆放或填埋等方式处理难以降解,简单焚烧又会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气体。辽宁省阜新市章古台镇党委书记于凤祥表示:“农药瓶很不好处理,镇里不具备处理能力,现在只能由镇里回收,暂时存放在固定的仓库里。”

农村每年产生的农药瓶(袋)的数量巨大。辽宁省阜新市章古台镇清泉村村民王庆海说,种地要在出苗前后上两遍除草剂,再加上营养药、除虫药,每亩地就会用上三四瓶农药。

一位县农业干部算了一笔账,该县220万亩地,一亩地用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各种农药包装物约3个,平均每2万个一吨,全县一年的农药瓶就达330吨。“一吨农药瓶无害化处理的各种费用约2万元,如果全部处理,需要投入600多万元。对一个农业县来说,负担非常重,所以实际回收率很低。”

源头收集难、资金压力大、运输成本高

据了解,全国多地正因地制宜推广垃圾分类、转运、处理体系,但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的治理,却面临一些难题。

——源头收集难。半月谈记者在一些农村地区走访发现,当地虽然开展了垃圾分类,但是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一些垃圾箱虽然对投放的垃圾进行了区分,但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混投混放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收集难度,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仍然有待提升。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现在来看,村民主动参与垃圾整治的意识不强,“政府干、百姓看”的现象依然存在,改变传统习惯、形成环保意识需要一个过程。

——配套资金压力大。辽宁多位地级市住建部门干部反映,对于是否申请省里垃圾处理的项目,心里很矛盾。“不申请,就失去了得到资金的机会;申请,就需要自己配套,比例很高,反倒增加了压力。”

半月谈记者从辽宁一地级市的农村垃圾处置项目预算上看到,全市计划建设24个垃圾中转站,8个垃圾填埋场,投资概算8052万元,获得拟支持资金为1970万元,需要自己配套75%以上。

——运输成本高。一些地方县域面积较大,要将农药包装袋等废弃物运送到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路程动辄上百公里,运输成本每吨近万元,这样的成本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可以接受,对于农业企业或农药店来说就太高了,地方财政也没有这项预算。

破解难题须从源头发力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提出:“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责任主体明确了,但各地基层干部认为这项法规缺少细则,难以落地、难以操作、难以实现,现在还没有农药经营者因为没尽到回收义务而受到处罚。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如今农药厂到处都是,玻璃农药瓶的型号不像啤酒瓶型号那样一致,五花八门,不利于回收工作。同时农药瓶回收也没有从源头上发力,农药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出来。

黑龙江省嫩江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丁兆军建议,加强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商店的监管,严格执行销售台账制度,鼓励生产企业、经销商按照销售量回收同等数量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在源头上控制农药废弃包装物乱丢。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提高废弃农药瓶的再利用率,只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才能让市场形成主动回收机制。

(原题为:《小小农药瓶,污染大问题》)

    责任编辑:李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