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机器人们在上海的医院里做手术、消毒、导诊、送药……
手术视野更开阔,手臂更细长、转弯更灵活,上海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上阵,助力医生开展泌尿外科手术。
12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当日上午10时起,在该院手术室,一台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在进行,患者是一名73岁老人。
“站”在他手术床边的是一台长有四支纤长手臂的银白色机器人,随着主刀医生发布的一声指令,机器人的手臂灵活、精准地展开操作,在患者狭小的盆腔空间内灵活翻转,完成了切除病灶,缝合切口等一系列操作,手术时间没有超过2个小时。
澎湃新闻记者从多家医疗机构获悉,当前,形态各异、用途多元的机器人正在进入上海各大专科以及综合性医院,功能也覆盖了导诊、消毒、送药等,取代了一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专门为达芬奇手术设计的手术室12月18日上午10点手术正式开始,在为患者病灶周围开了5个操作孔后,主刀医生、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前列腺与尿控科主任韩邦旻坐在操作台前,将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伸进指套控制操作杆,双脚控制脚踏板,通过传感器将指令传输给手术台前的机器人,在最大可以放至15倍的立体三维高清视野下,病灶周围的各种组织纤毫毕现。
手术台另一边,泌尿外科中心前列腺与尿控科副主任荆翌峰作为手术助手,经过辅助孔进行辅助操作。机器人手臂通过穿刺通道进入盆腔,精确完成主刀专家做出的切除、打结等一系列动作。
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夏术阶教授介绍,由于这名患者前列腺肿瘤病灶较大,手术关键点之一是术中对肌肉、血管和神经的精准保护,因为这些血管与神经组织的分毫之差关系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如尿失禁与男性功能。
手术用时不到2个小时,顺利切除病灶,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得以完整保留,预计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进食和下床行走。
相比前三代“达芬奇”机器人,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哪些功能提升?
主刀医生韩邦旻说,在手术视野、机械臂灵活度、手术深度、内窥镜直径等方面,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都有显著提升,可覆盖几乎所有外科术种,特别是在疑难、复杂外科手术上,更符合“精准、微创,快速康复”的现代外科理念。
韩邦旻表示,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最大手术视野角度从原先的60°提高到80°,并可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转换视角,其具有的四支机械臂能够540°灵活转弯,使得原本在腹腔镜系统下难以完成的某些动作可较为容易完成,另外,手术器械也比前几代更纤细、更长,可深入体腔内进行更深远的操作。
另外,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适应征更广,可进行的手术种类更多,具体的术式选择范围也将更大;这些改变都是根据临床的实际需求所做出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前三代,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费用也并无上涨。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在医疗机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仅限于手术机器人,也用于导诊、送药、消毒等。
而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住院部大楼,目前有4名机器人在11和13楼病区完成药品配送,它们从2018年9月进入医院工作,从最初的2名机器人如今已经扩展到了4名,医护人员给它们取了可爱的名字——“童童”1号、2号、3号、4号。
只要接到医生或护士的下单预约,它们就能准确无误地将药物、器械等送达,甚至还能自己乘坐电梯、开大门。每天穿梭于病区中的“童童”机器人,也吸引了诸多住院患儿的关注,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安抚作用,也成为患儿在住院期间每天期盼的一道“风景线”。
院方透露,以前为了减少对医护人员潜在的辐射危害,医生护士每次进病房都要穿上铅衣,还要将一周内需要服用的药物一次性发给患者,另外需要通过监护视频完成查房、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而有了“钛米机器人”,它可以代替医护人员发药查房,机器人可自如地前往每一个隔离病房,呼叫姓名后,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患者,可自动与患者进行简单交流,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还可以与患者开展视频交流,增加了交流的便捷性,也可以缓解患者在隔离病房的焦虑情绪。而通过机器人身上的辐射检测设备,医护人员还可以随时采集隔离病房的环境辐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报警。
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各大医疗机构,而5G、AI等新技术的出现,将会助力机器人在医疗机构开展更多尝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医院在开展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后,也正式成立了机器人手术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将搭建机器人微创外科平台,并不断探索其与5G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交叉应用,同时进一步优化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多个外科领域的疑难、复杂手术中的质量、安全与效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