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要不要啃老难道还需要辩吗?

李勤余
2019-12-15 21:3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奇葩说》是一档很有意思的综艺节目。既有娱乐性,还能让观众动动脑,这或许也是其广受观众欢迎的原因之一。最近闲来无事,翻看往期视频时,却发现了一个让本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议题——“毕业后过得很拮据,父母愿意让我啃老,该啃吗?”

《奇葩说》节目现场 视频截图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后头,那就是正方,也就是支持“啃老”的那一方,竟然赢了。接下去,是场内场外一片欢腾的场面。几位主持人不仅再度肯定了正方的观点,还语重心长地加上了自己的点评。而在屏幕上飘过的弹幕,大多也是称赞正方选手“有才华”的声音。最让人唏嘘不已的,还是那些对反方“讲大道理”的嘲讽。

当然,辩论终究是一种话术的交锋,未必能和真理挂上钩。正如这期节目所显示的,正方选手的最后一搏,抓住了反方在技术上的漏洞——不该说议题不对,而是要证明自己的观点。

可在我这个局外人看来,这个议题本身,确实是错误的,而且是无可挽回的错误。节目可以为它设置无数前提,比如,毕业后的拮据只是暂时的、父母的心意不能被辜负等等,但说一千道一万,该不该“啃老”,难道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吗?

其实,错的并不是《奇葩说》。作为一档主打辩论的综艺节目,如果议题不能吸引眼球,又怎么能让观众安安心心地坐在屏幕前呢?正方的获胜,也不是那么难理解。正如主持人在一开头就提到的,这档节目的议题从来没有什么“标准”。是啊,如果不能发出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又如何能展示年轻人的独特个性,又怎么对得起“奇葩”二字?

所以,和一档综艺节目较真,未免有些无聊。何况真有人要较真,《奇葩说》也可以轻轻松松地用“美术馆着火了到底救画还是救猫”之类的逻辑来化解尴尬。

只是,“啃老”问题背后的沉重意义,毕竟不是靠几句玩笑话,或者是某位选手的语言游戏就能被消解的。应该说,在这个世界上,总还有一些道理和价值,值得人们去坚守和相信。一旦社会没有了必须尊重的界限,一旦生活没有了必须遵守的准则,一切将会变成怎样?我不敢设想。

让《奇葩说》来背锅,当然是不公平的。同样是辩论,当年的“狮城辩论”的议题又是怎样的呢?“信息高速路对发展中国家有没有利”“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能不能统一”“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应该看到,公共关怀,正从由宏大到微小、由严肃到轻松。这是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奇葩说》,只是顺应了这一潮流。退一万说,就算如今再办一场“狮城辩论”,它的观众数量恐怕也到不了《奇葩说》的零头。只是,这真能说明“道理”已不再重要吗?

眼下,正正经经和胡说八道都不受待见,但要是正正经经地胡说八道,反倒能受到追捧。这里面,既有新新一代个性张扬的可喜趋势,也潜藏着某种危险——不再相信任何“道理”,意味着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将这种逻辑无限放大,就将成为“傲慢”。历史早已证明,人类世界里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大多来源于此。

行文至此,我更为自己是严肃媒体的严肃写作者而感到自豪。娱乐无罪、“奇葩”无罪,但要描述、认识人类、社会、世界,光靠它们是不够的。我仍然坚信,在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价值、一些道理值得我们去守护。正因为如此,我和你,才会相聚在这里。

    责任编辑:李鹏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