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什么是景德镇?

2019-12-13 19: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红色赣鄱 ,作者红色赣鄱

红色赣鄱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赣鄱文化 共建美丽江西

英文“China”

首字母大写表示“中国”

小写意为“瓷器”

陶瓷是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

是中国走向世界

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

地处江西东北部的

景德镇

(▲景德镇地理位置示意图)

是千年古镇、世界瓷都

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

是一座可以与世界对话的城市

(▲景德镇人民广场)

今天的文章

红色赣鄱带你走进

世界瓷都

江西景德镇

01

千年古镇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

景德镇有着

2000多年的冶陶史

1000多年的官窑史

600多年的御窑史

(▲景德镇历史沿革)

在约10亿至14亿年前

这里曾是浅海

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变

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岩体

这些岩体经风化蚀变

形成了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藏和瓷石矿藏

成为丰富的制瓷原料

(▲1869年,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访问景德镇,考察后著文介绍瓷石和高岭,还根据汉语高岭一词的读音译成今天通用的英文Kaolin一词,从此国际上把类似这样的粘土称为高岭,“Kaolin"成为国际通用名词。图为浮梁县高岭村)

光有制瓷原料远远不够

以昌江为主轴

东河、南河、西河、小北河

梅湖河、建溪河等50余条大小支流

在这里呈叶状分布,遍布乡村

(▲景德镇市区水系图)

优良的水质、丰富的水资源

给淘炼瓷土和水碓粉碎瓷石

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清代督陶官唐英在《陶冶图说》中指出:“造瓷首需泥土,淘炼尤在精纯”。图为清代人绘制的匠人取河水淘洗泥釉的场景)

此外 纵横的河流

又为瓷器提供了运输渠道

景德镇位于饶河支流昌江中游

水流充沛,河道水流平缓

至鄱阳湖水路仅90公里左右

长年可通船只、木筏

(▲清代人绘制的“瓷器制造”绘画)

优质的高岭土、瓷石矿资源

丰富洁净的水源、燃料资源

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共同构成了一个

水土宜陶的瓷器生产系统

让无数传奇和故事

都从这里起航

飘向大海和地球的各个角落

(▲景德镇人民的母亲河——昌江)

从汉代开始

这里就开始制造陶器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一角)

这里古称新平

因地处昌江以南

在唐代改称昌南

(▲如今的景德镇依旧有许多与新平有关的名字,图为新平中学)

时光如车轮滚滚

历史发展到了1004年

这是宋真宗上位的第八个年头

这一年,真宗皇帝做了两个重大决定

(▲宋真宗 赵桓)

首先,他与辽国签订了著名的“檀渊之盟”

换来了宋朝百年的和平

而另一件事却鲜为人知

也是在这一年

真宗皇帝按捺不住对青白瓷的喜爱

(▲景德镇 青白瓷)

干脆将自己的年号“景德”

赏赐给这种瓷器的产地

从此 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

延续千年至今

02

世界瓷都

公元1127年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因为战乱原因

景德镇的北方竞争对手

定窑、耀州窑、磁州窑

从此绝迹于南方市场

公元1278年

元军攻陷江西

南宋王朝陷入绝地

龙泉窑所在地浙东丽水

吉州窑所在地赣中吉安

先后成为战场

宋朝从此灭亡

(▲吉州窑所在地——赣江边的吉安县永和镇)

可以说 两宋的失败史

就是一部景德镇竞争对手的遭难史

在这一波的战火中

那些曾经和景德镇竞争比划的名窑们

不是人口逃散,就是几乎荒废

唯独偏处赣东北一隅的景德镇

凭借相对闭塞、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

在群山的庇佑下,得以保全

同年 元世祖忽必烈

在距离景德镇约20公里外的浮梁县

设立浮梁瓷局

(▲浮梁古城)

在此烧造专供官方使用的皇家御瓷

在元庭重商崇工的推动下

景德镇创烧了影响世界的青花瓷

(▲景德镇生产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景德镇从此步入高光时刻

中国制瓷业由百花齐放变为景德镇一枝独秀

元末乱世,景德镇再次躲过战乱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

并设有三至五品的督陶官

这也让景德镇所属的浮梁县

变得尤为重要

为方便浮梁县令和督陶官沟通

浮梁县令是五品而非七品

(▲中国唯一的五品县衙——浮梁古县衙 )

御窑厂的设立

奠定了景德镇世界瓷都的地位

让景德镇有了自己的灵魂

官窑的研发与创新

从洪武釉里红,永宣青花,到成化斗彩

兼容创新,不断迭代

代表着当时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

(▲景德镇生产的洪武釉里红,被誉为“明朝的开门红”)

景德镇的整个城市布局

和陶瓷生产系统也都围绕着御窑厂进行

从此 景德镇的制瓷业

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明代缪宗周曾写下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诗句

感叹这座容纳了近10万景漂的城镇的繁华

仅仅是“窝里横”远不足以

让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

公元1567年

明朝终于重开海上贸易

据记载:仅1569年~1636年年间,经葡萄牙商人从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就高达2亿西班牙元。1729年~1774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景德镇瓷达4300万件。瑞典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次航行,公司就赚了90万克朗,而那时瑞典整个国库只有100万克朗。

与此同时

“大航海时代”全球化浪潮

及郑和下西洋将瓷器

远销至西亚、非洲东海岸、欧洲、东南亚

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拓了景德镇的全球市场

(▲景德镇陶瓷出海示意图)

也促使了景德镇周边地区

都昌、祁门、鄱阳、抚州、南昌等

人口汇集到景德镇陶瓷行业谋生

创造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

(▲清嘉庆景德镇地图)

让景德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瓷业中心”

也成为了“中国四大名镇”中

唯一以单一手工业撑起的城镇

(▲明代开放后,景德镇同时与江户(东京)、马尼拉、巴达维亚、德里、开罗、威尼斯和巴黎等地进行贸易,根据各国需求制作符合当地品味和需求的瓷器)

03

时代变局

1911年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

景德镇皇家御窑厂正式关闭

(▲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景德镇虽然是传统手工业城市

但由于掌握无人能及的工业水准

和完整产业链条

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

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于一身

千年历史的景德镇

积累了无可替代的文化财富

形成难以超越的软实力

新中国建成后

景德镇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

又迎来了往日的繁荣

1958年

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

景德镇陶瓷学院

在这里成立

(▲201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解放后的短短十余年

景德镇就建立起十大瓷厂为主的陶瓷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相继组建了建国、人民、光明、新华等十几家大型瓷厂,景德镇人一直习惯统称“十大瓷厂”)

从原料、研发,到生产,门类齐全

并且跃居成为江西省

仅次于省会南昌的第二大主要城市

据记载,建国初期

江西省的出口创汇

99%来自景德镇的制瓷业

(▲上世纪50年代的景德镇,工业发达)

因为身居腹地,地处山区,面向东南沿海

让景德镇赢得了国防工业三线建设的机遇

1969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

决定在江西建设直升机及其发动机厂

(▲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国营昌河机械厂)

景德镇因此成为了国内九大航空制造基地之一

具备直升机设计,研发,生产能力

(▲2019年11月3日,航空工业昌飞生产的AC311,亮相首届南昌飞行大会)

1982年,由昌河汽车研制的

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在景德镇诞生

一经推出,便占据了

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的微型车市场

(▲上世纪80年代的昌河公司制造的汽车)

“景德镇制”从最传统的手工业

到最先进的高精尖的飞机、汽车

都在为共和国的发展

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九十年代

大工业时代即将过去

景德镇又开始走向了曲折的探索之路

全国国营工厂公私转制的大时代中

景德镇国营瓷厂也开始走向了解体、重塑

与此同时,大批下岗工人为了谋生

个体作坊和私营企业逐渐兴起

成为了今天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主体

(▲1993年之后气窑的引进,使得小规模、个体化生产成为可能)

长时间的开采

导致景德镇境内的

高岭土等制瓷材料面临枯竭

2009年,景德镇被列入

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

(▲制瓷原料——高岭土)

与此同时,潮州,德化、唐山这些同行兄弟们

借助沿海优势野蛮生长

(▲北方瓷都 唐山)

景德镇的陶瓷工业生产和出口

贸易被全面超越

(▲景德镇陶瓷产业园区,群山环抱、发展受限)

04

浴火重生

三面青山一面水

一城瓷器半城窑

景德镇,不仅是世界瓷都

更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

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红绿古交相辉映的旅游名城

(▲远眺景德镇昌江百里风光带)

1930年7月6日,方志敏

在龙珠阁

创建了景德镇第一个红色政权

(▲景德镇龙珠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景德镇人民为了实现崇高理想

浴血奋战、前赴后继

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浮梁新四军瑶里改编及程家山旧址

(▲浮梁新四军瑶里改编所在地——瑶里镇)

乐平市红十军建军旧址

(▲乐平市众埠镇界首村红十军建军旧址)

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

各种遗迹遍布城乡

景德镇地处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66.6%

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

(▲浮梁汪湖景区原始森林)

历史上景德镇特产

素有"一瓷二茶"之称

据记载 唐德宗在位期间

浮梁一地每年上交茶税十五余万贯

占全国37%

(▲浮梁茶文化街)

以至于白居易在此感叹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古窑的神火

通明千年仍不熄

2013年4月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晋升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

批量、统一、标准化的瓷器生产逐渐淡出视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观的提高

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种新时代的背景下

景德镇依托既有的完整产业链基础

形成了更加艺术化、更具创意的

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产品生产集群

从景德镇开始从统一化的壮汉形象

走向了一个小而美、精而细的陶瓷创意城市

(▲由原宇宙瓷厂改造而来的陶溪川文创园)

信息化带来的“陶瓷+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

更是让景德镇成为新的“网红”城市

吸引着成千上万陶瓷艺术的朝圣者

形成了独特的“景漂”、“景归”现象

(▲非洲90后留学生罗伯特和他关于“一带一路”主题的陶瓷作品《在一起》)

极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据景德镇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6735.02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23.5%,约为2011年的4倍

交通的日益改善

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 景德镇旅游业蓬勃发展

先后被评为

中宣部推出的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国家旅游局向海外推出的35个王牌景点之一

全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

对景德镇御窑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

2019年5月,总书记视察江西时作出了

“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的重要指示

(▲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

2019年8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

标志着景德镇开启了重振辉煌的新千年

(▲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一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2019年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考察江西,寄语景德镇

“创出千年瓷都新风光,打造国际瓷都”

(▲李克强总理仔细观赏陶瓷工艺大师们的作品)

中央领导的多次批示、视察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

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也彰显了景德镇在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

传承发展中国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的过程中所担负的重大使命

而这一切,必将让景德镇

早日成为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

05

发展探索

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是“金字招牌”、国家使命

在瞄准“世界级”的标准

(▲李克强总理在试验区考察)

推动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

如何保护好

自然环境和历史文物

拉大城市框架、重组城市功能、

优化交通网络、做强世界瓷都?

值得探索

景德镇市地处

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

崇山峻岭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张

难以逾越的屏障

(▲远眺景德镇三河村西北部的群山)

城市建成区方面

从1987-2017年的中心城区

建成区面积变化折线图可以发现

(▲数据来源:景德镇统计年鉴)

步入21世纪

随着景德镇产业布局的调整

建成区面积增加迅速

2007年达到72平方千米

约为1997年30平方千米的两倍多

2017年达到86平方千米

2007年-2017年

10年只扩大了14 平方千米

(▲景德镇城市扩展用地变迁图)

从上图可以发现,由于地形的限制

2010年来,景德镇城市用地扩张

主要分布在高新区、昌南新区

(▲远眺景德镇高新区)

城市人口方面

景德镇市中心城区(昌江区、珠山区)

从上个世纪20年代的20万人

发展到2017年末常住人口50.01万人

近百年来,城区人口仅增加了30万左右

按城市人口划分

景德镇属于中等城市

论建成区面积、论城市人口

都难以支撑景德镇

实现“国际瓷都”的城市发展目标

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

景德镇市旧城区人口密度较大

城市道路系统不完善

如:东西向受皖赣铁路的切割

造成景德镇城区东西交通干路不畅

西北受到罗家机场净空限制区的制约

(▲皖赣铁路景德镇站)

从城市发展方向来看

通过城市扩展用地的分析可知

就现阶段城市经济实力可跨越的门槛

主要在西南,其次在东北、西北方向

(▲ 景德镇城市用地扩展分析表)

向西北发展需要克服罗家机场限空区制约

向东北开发高铁新区要克服山体阻碍

向西南发展将面临行政区划的限制

(▲景德镇城市发展门槛分析图,中心城区缺乏成规模的新增土地空间)

面对诸多门槛

试验区在建设过程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消除人为门槛

加快罗家机场迁建

推动皖赣铁路扩能改造

和景德镇火车东站搬迁工作

释放城市空间发展潜能

远期可以从更大区域范围内

考虑城市空间发展

适当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其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加大陶瓷遗址保护力度

加快推进老城区工厂外迁

调整用地布局

合理规划并明确功能分区

(▲景德镇试验区的5个重点区)

再者,优化内外交通

调整对外交通设施布局

加强组团间快速通道的建设

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的

并结合路网的改造和用地的调整

大力建设珠山大道文化传承轴

和昌江百里风光带

(▲试验区核心区示意图)

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老旧小区改造

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试点

建设山水人文智慧城市

(▲景德镇夜色)

伴随着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

试验区建设的有力推进

千年瓷都景德镇必将

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成为冠领中国、代表江西走向世界

世界感知中国、认识江西的国际瓷都

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什么是景德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