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责任践行者年会圆桌对话|公益事业可持续:人才发展很重要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实习生 李彤
2019-12-13 16:21
来源:澎湃新闻
公益湃 >
字号

12月12日,由澎湃新闻主办的“2019澎湃·责任践行者年会”于上海举行。本届年会以“非常公益”为主题,同时设置“美丽中国”“可持续公益”“商业向善”等议题,围绕绿色环保、公益人才专业化难题以及商业向善过程中的创造力发挥等内容展开讨论。

“2019澎湃·责任践行者年会之“可持续公益”圆桌对话

12日下午的第二场圆桌对话,以“可持续公益”为主题,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凌春香,国际公益学院教务总监叶慕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筹资总监高俊旭共同探讨公益事业面临的永恒问题:可持续发展。

凌春香首先分享了爱德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经验。

她表示,爱德自成立至今已将近35年,他们曾挺过10年艰难期,发展到今天已有相对较大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创新非常重要,“每一个阶段都要满足社会需求,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大政策,包括社会整体需求融合在一块,不断创新发展。”

“很苦的十年”发生了什么,爱德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凌春香说,爱德早期资金、理念、技术包括人才引进都和国际接轨,由海外资金捐赠,在国内的公众知名度很低,传播是一大弱势。2005年左右,国家经济腾飞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爱德预知到了海外资金的大幅下降,将工作特别是筹资重点由国外转向国内,并逐步开始做互联网的宣传和筹款,发展新媒体。

“适应不同的环境,适应不同的语言。”她说。

随后,国际公益学院教务总监叶慕亚分享了国际公益学院在短时间内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原因。

叶慕亚指出,2015年学院成立时,相当于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公益慈善管理知识体系课程。一方面,学院在引进管理教育体系时做了很多本土化工作,如成立案例中心,进行本土案例挖掘;另一方面,学院公益慈善的教育很强调慈善与商业、社会的结合。这种结合第一在于搭建基于公益、商业、社会的体系,并在招募学员时进行设计,跨界招募;第二在于教学设计上做跨领域,如在课程设计方面既强调公益慈善的价值观,也涉及商业、金融。同时,学院也发挥其国际优势,纳入国外课程。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筹资总监高俊旭分享了基金会吸引明星,极具影响力的秘诀。他说,中华社会救助基金的特征:敢作敢为。总结下来基金会的特点有:第一,专业,尤其强调对于客户的服务意识要专业;第二,高效,对于企业、明星的公益营销需求迅速反馈、指导、监督并保证实施;第三,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如何把握政策环境与社会公众需求的分寸?

高俊旭则表示,基金会“符合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他们设计的项目会和民政部、上级主管单位做充分的报备和沟通,在主管单位同意以后进行小范围试点,并提交相关报告,向社会公示,在条件允许下投入更多资源,迅速打造品牌化。

高俊旭也指出,面临公益市场越来越难做的现状,基金会有三点培育市场的原则:第一,基金会要往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可以参考前辈和同事;第二,专业化角度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成本;第三,从外部培育市场,让公益成为企业商业行为的前站。

对话的最后,凌春香谈到了公益的机构问题。

她表示,不管是机构管理还是项目操作层面,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爱德的组织文化建设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除此以外,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方面,对于行业来说,人才梯队非常重要,包括存量和增量两方面,这也是整个行业的痛点和难点。

凌春香表示,首先,公益在道德层面让大家肃然起敬,在职业和其他专业化的层面却成效较弱。其次,国内目前没有或很少出现公益、慈善的选修课,也没有此类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价值仍未达到高度,很难吸引人才。最后,公益行业的薪酬也较为敏感,公益慈善从业人员的发展通道尚未搭建完善。同时,从数量上讲,公益事业本身存量比较少。从质量上讲,很多专业化的培训缺乏体系,仍待继续加强。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