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医文献】《普济方》若干问题探讨——以脾胃相关病证为例(文摘)
编者按:
该文刊载于《中医文献杂志》2019年第4期21-23,27页。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姚佳音
编辑推荐语:《普济方》是明初周定王朱橚主持编撰的大型方书。全书集十五世纪以前方书之大成,同时兼收传记、杂说、道藏、佛书中的相关内容,载方六万余首,乃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书中涵盖了明以前大部分方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可谓集大成者。
《普济方》由于所选医书都以简称相示,许多已不知为何书,更有许多方并无出处。其中的内容也是鱼龙混杂,有药证不符的,有方论不合的,有一方通治的,其对疾病的认识也与现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即以《普济方》中脾胃相关病证为例,作一简单探讨。
药症不符
《普济方》中所收录的方药大多对病机进行推测,加以症状描述,但其中存在一些药证不符的情况。如《普济方·胃腑门·胃热肠寒》调中汤治“胃热肠寒,食已辄饥,小腹痛胀”,针对“胃热肠寒”这一病机,应当寒温并用,然全方却以益气养血为功。
方论不合
《普济方》为大型方书,故全书以方为主,只在每篇的开篇有一些诸家的言论,这些言论大多来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三因方》《儒门事亲》等,涉及脏腑的生理功能,疾病分类(病因、症状),治则,注意事项,还有一些医案及方药举例。然而许多言论都没有标明出处,且方多论少,还存在论与方不合的情况。如《普济方·泄痢门·水泻》篇云其病机为“大肠虚寒”,然首张方诃黎勒丸却用了黄芩、黄连、白茅根、桑白皮、地榆等凉药。
还有治法与方药不符的情况。如《普济方·呕吐门·痰呕》有参术姜草四味治呕吐,乃理中汤无疑,然方后却言“投香燥脾胃等药,疾愈增剧,意欲饮水,此谓胃中冷,而胃口有热也。”观方中四味本温中健脾燥湿,亦无清“胃口有热”之品。
通治方剂
《普济方》中还记载了一些以一方统治某类疾病的方剂。尤在呕吐、噎膈与泄泻篇中较多。如《普济方·呕吐门·呕吐》治疗“一切吐逆,不问虚实冷热”的青金丹;《普济方·泄痢门·总论》治“一切泄痢”之御米丸等。这些通治方剂,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是否真能治一切呕吐,一切泄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疾病认识
《普济方》对于各类疾病的认识与分类,一是以脏腑为纲,故有脾脏门,胃腑门,大肠腑门等;二是以身体部位命名,如头门、牙齿门、身体门等;三是以病因命名(外感、内伤)如诸风门、寒暑湿门、伤寒门、热病门、诸气门、痰饮门等;四是以具体疾病命名,如咳嗽门、喘门、黄疸门、呕吐门等。每一门类下又具体有以下几种命名方式:以病因病机命名,以症状命名,以病因病机加症状命名,以治法命名,以具体病名命名。这种分类体系来源于《千金要方》及《诸病源候论》,是古人对疾病加以归类的最直观简便的方法。
《普济方》对一些脾胃病证的认识与现代《中医内科学》的认识亦有所不同,如《中医内科学》将噎膈的定义为“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普济方》中的噎膈位于“膈噎门”,其论述较为详尽完整,且将噎与膈分篇论述。然五噎中有一些卒噎的内容,似乎与其他噎膈不同,治疗方药也较为简单,仅用零饭,枫子,甘蔗汁、蜜等。还有一些方法更是离奇,如“以手捉噎人箸问曰,此等何物,噎人当答言箸,共食人云,噎下去,则立愈”“先以刀横水以后,尽饮之,则下”,似乎有心理暗示的成分,这些卒噎的内容应当不属于《中医内科学》噎膈的范畴,只是有吞咽困难的症状,更像是吃东西的时候突然噎住的情况。
—END—
原标题:《【中医文献】《普济方》若干问题探讨——以脾胃相关病证为例(文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