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志四川•非遗】珙县麦秆画:从乡土走向世界
2019-12-12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麦秆画是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其作为皇家贡品始于隋唐时代。麦秆画工艺源于古代僰人(都掌蛮)在秦汉时期的发现和发明,在珙县一带民间流传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古代僰人最开始将其编织或绘制成花鸟、动物图案,用于辟邪、祈求来年丰收以及家居装饰。有史考证,早期麦秆画作为僰人故里一种驱邪和装饰用品曾存在漫长的时间,展现了僰人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场景。 麦杆画是以田间地头的小麦秸秆为原材料,它的制作工艺纷繁复杂,整个工序全凭手工完成。通过将优质麦秆浸泡、熏蒸、清洗,然后剖开熨平,再进行粘贴、勾图、烫色等,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熏烫部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适当融合版画、国画、剪纸、烙画、浮雕等诸多艺术手法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彩,之后再经剪、裁、印、贴等工序,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又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麦秆画主要以自然风物和与之长期生活相伴的神鸟虫鱼、图腾、崇拜物为题材,成品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被称为“中华一绝”“中国手工艺术精品”,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2016年,珙县麦秆画列入第五批宜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珙县手工麦秆画入选“四川优秀旅游工艺品”。2019年,珙县麦秆画应邀参加在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开幕的“廊上之约:聚会传统——中白民间艺术精品展”,两幅作品“送福”“洁美”被选为中白友谊象征,被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永久馆藏。有着2000年历史的麦秆画飞出了一片新天地,为世界人民讲述着古老东方的神秘和美丽,成就了一段麦秆传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中共珙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标题:《【方志四川•非遗】珙县麦秆画:从乡土走向世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