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游圣境话来历|连云港及6个县市区

方志江苏
2019-12-12 18: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连云港东部城区  张言华摄

连云港地处江苏东北部,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素有“东海名郡”“淮口巨镇”之誉。自秦以降,为东亚腹地面向太平洋地区的沿海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在这里,山海风光,绘就神奇浪漫之都;西游故事,传扬不屈奋斗精神。徐福东渡,扬帆大洋彼岸,迎接未知世界的第一缕曙光;陆桥鸣笛,沟通欧亚大陆,架起交流交往的友谊桥梁。

连云港市

 

❑张言华摄

连云港市因连云港港口而得名。连云港市早在四五万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夏商时属徐州之域,为东夷部落一部分。西周时属青州。春秋为鲁国东境,后属楚。秦置朐县(治今市境锦屏山侧),属东海郡。汉承秦制。三国魏时属东海国。晋属东海郡。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移治今海州区,后废县为朐山城。泰始六年(470年)于郁洲(今市境云台山一带)侨置青、冀二州,南齐(479~502年)又兼置东莞郡、琅琊郡(治朐山城)及北海郡(治郁洲)。梁(503~557年)于宋朐县故地置招远县。

❑连云港港  张言华摄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为海州,治龙沮城(今灌云县西北龙苴镇),以其地临黄海而名;又改北海郡为东海郡,治安流(今市境东部);改招远县为朐县,属琅琊郡。北齐移海州治到朐县(今市境西南)。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琅琊郡、朐县改名朐山郡、朐山县。隋开皇初,废朐山郡,仍称海州,州治朐山,大业初又改海州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海州总管府,贞观元年(627年)废府,天宝元年(742年)改海州为东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海州,属河南道。

❑航拍连岛  张言华摄

 

❑连岛大沙湾海滨浴场  张言华摄

五代十国时,市境隶属多变。北宋时,海州先后属淮南路、淮南东路;南宋隆兴 (1163~1164年)初入金,属山东东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后改为海宁府,寻降为海宁州,属淮安路。明洪武(1368~1398年)初复称海州,并以州治朐山县省入,属淮安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属江苏省。

❑花果山 范守梅摄

 

❑花果山景区  云台山景区供图

民国元年(1912年)废海州直隶州置东海县,属徐海道,县治海州。同年4月,析东海县东南、灌河以北、云台山以南11镇置灌云县,治所板浦,东海、灌云、赣榆、沭阳通称海属四县,同属江苏省徐海道。民国22年3月,江苏省划分为13个行政督察区,海属四县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东海县城海州。同年12月,改为9个行政督察区,以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县名为区名,第十三区改为东海行政督察区,辖东海、灌云、赣榆、沭阳、涟水5县。同年,与陇海铁路相衔接的东端海港建成,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而取名为连云港。

❑湿地秋韵  郭欣亚摄

民国24年(1935年)1月18日,江苏省决定,连云港埠设置普通市,定名为连云市。同年,江苏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东海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八行政督察区,辖东海、灌云、赣榆、沭阳4县,专员公署仍驻海州。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解放了今连云港市地区,并取新浦、海州、连云三地的地名首字,成立新海连特区,直属鲁中南行政公署,1949年底改新海连特区为新海连市。1950年5月新海连市与东海县合并成立新海县;12月撤销新海县,恢复新海连市和东海县,属山东省临沂专区。1953年1月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

❑渔舟唱晚  张言华摄

196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1962年升为省辖市,成为江苏省7个省辖市之一。1983年1月,原属徐州、淮阴的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1996年7月,灌南县从淮阴市划属连云港市。2001年撤销云台区,原辖区分属新浦和连云两个区。2014年,新浦区、海州区撤销,设立新的连云港市海州区;赣榆县撤销,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至2019年8月,连云港市辖3县3区,即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和赣榆区、海州区、连云区。

❑市树:银杏  

市花:玉兰

连云区

 

❑连云新城  张言华摄

连云区为古郁洲的一部分。秦时属薛郡,后属郯郡、朐县。汉属东海郡朐县。三国魏时属东海国朐县。晋属东海郡朐县。南北朝时属东海郡东海县和赣榆县。隋、唐、宋、金时属东海县。元时属朐山县。明、清属海州。民国元年(1912 年)4 月,属灌云县。“连云区”, 是以连岛和云台山两处名胜之首字而得名的。连云港开埠后,民国24年(1935年)1月,江苏省政府委员会第718次会议决定在连云港埠设置普通市,定名为连云市。

❑徐圩盐滩  张晓晖摄          ❑藤花落遗址

1949年11月,连云市撤销,改设连云港办事处,属新海连特区专员公署。1951年8月改称连云港区,驻临海居委会。1952年改称连云区。1958年复名连云港办事处。1969年更置连云区,区政府驻连云港镇。

❑海上云台山  司伟摄

1985年12月,区人民政府从连云港镇迁至墟沟镇。2001年11月,原云台区所辖中云街道、朝阳镇、板桥镇、徐圩镇划归连云区。2005年4月,新浦区的猴嘴街道划归连云区。2010年,东辛农场、青口盐场划归连云区。

❑海上云台山二桅尖观景台  连云港市志办供图

海州区 

❑海州城区

夏、商、周时期,古海州地区为人方国(东夷、郁夷国)一部分。春秋时属郯国。战国时易为楚地。秦在今海州地区置朐县,海州地区开始有明确的行政建置。海州之名始于北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为海州,治龙沮(今灌云县龙苴镇)。海州之称,缘于城市建在东、北紧临大海,南依朐山的一块山麓台地上。北齐文宣帝时,移州治于琅琊郡(今海州城)。隋唐宋元间,名屡易,辖地也屡变。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海州为东海郡,唐初改东海郡为海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海州为东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东海郡为海州,领有朐山等县。

❑海州古城  海州区供图

北宋时,海州属淮南东路。南宋时,为金所占,属山东东路,辖朐山、东海、沭阳、赣榆、涟水5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海州升为海州路,后改为海宁府,不久降为海宁州,属淮安路,领3县。明代复称海州,属淮安府,以州治朐山县省入,改沭阳属淮安府,领赣榆1县。清雍正二年(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辖赣榆、沭阳2县。民国元年(1912),裁直隶州,析州地为东海、灌云二县。

❑孔望山摩崖造像

❑秦东门城雕  牟进勇摄

1948年11月海州城解放后,以海州城为中心建锦屏区(以境内锦屏山而得名),1952年7月锦屏区更名为海州区。1983年6月,合海州、新浦两区为新海区,1986年6月,海州、新浦两区再度分置,恢复海州区。2014年,新浦区、海州区撤销,设立新的连云港市海州区。

❑将军崖岩画  海州区供图

赣榆区 

❑赣榆新城  司伟摄

虞夏时地属东夷,殷商时地属人(夷)方,西周时为莒国、祝其国境域。战国时期,先后归属齐国、越国、吴国、楚国等。秦时置赣榆县,隶属琅琊郡。西汉时,今赣榆县境内有赣榆、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汉平帝刘衍封大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县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云台山)。东汉建安三年(198 年),曹操废赣榆县,以地归利城郡。西晋太康元年(280 年),复置赣榆县,移治艾不城,不久复治郁洲,仍属于东海郡。

❑赣榆新港  司伟摄

 

❑秦山岛  朱代桂摄

南北朝时,赣榆兴废多变。宋泰始六年(470年),宋侨立青、冀二州于赣榆县(郁洲),后又侨置齐郡治赣榆县。东魏武定七年(549 年),侨置郡县,置义塘郡,治义塘县,领义塘、归义、怀仁三县;置东海郡,治赣榆(郁洲),后移治临海镇,领赣榆、安流、广饶、下密四县;置武陵郡,治上鲜(今沙河镇城子村),领上鲜、洛要二县。隋开皇三年(583 年),废武陵、义塘二郡及上鲜、洛要、义塘、归义四县,以怀仁县隶属海州。自此,隋、唐、宋,赣榆均称怀仁县,隶属海州。金大定七年(1167 年),改怀仁县为赣榆县,此后历元、明、清直至民国,均称赣榆县。

❑夹谷山  朱代桂摄

春秋鲁定公十年(前500),孔子相鲁会齐侯于夹谷山。山上现存圣人殿、圣庙、奎星阁等建筑群遗址以及圣人泉、夹谷圣踪等相关名胜。

民国三年至民国十六年,赣榆属徐海道。民国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七年属东海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1945年)因纪念符竹庭将军更名竹庭县。1950年复名赣榆县,隶属于山东临沂专署。1953年划归江苏省,属徐州专区。1983年划归连云港市。2014年撤县建区更名为赣榆区。

❑徐福祠  张杰摄

东海县 

❑东海县城  邵光明摄

夏、商时属徐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时属鲁国东境的郯国,战国时易为楚地。县域有明确行政建置始于秦代。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秦置郡县,境属东海郡朐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高帝时置东海郡,其疆域相当于秦代的郯郡。三国时魏改东海郡为东海国,朐县属东海国。至晋,朐县仍属东海郡。南北朝时期,改朐县为朐山县。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年),在郁洲(今连云港市云台山一带)设立青、冀二州,并在青州北一里设置东海郡和东海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东海县,因其地东面临海而得名。

❑东海县西双湖湿地公园百合花园  汪文翔摄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在郁洲设东海县。又设广饶县,属海州东海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东海县入广饶县,仁寿元年(601年)又改广饶县为东海县,治古郁洲岛。大业(605~618年)初改属东海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东海郡为海州。唐武德四年(621年)于此置环州,以其四面环水得名;八年废环州,并省青山、石城、赣榆(三县皆治古郁洲岛)入东海县,改属海州。

❑华东第一温泉    东海县供图

东海温泉,又名羽山温泉,位于东海县县城西北11千米处。境内温泉镇有常年如注、冬夏如汤的温泉。羽山传说是舜帝殛鲧之地,山上尚有殛鲧泉、禹王峰、三缝石等古迹。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东海入朐山。明洪武(1368~1398年)初,朐山县省入海州。民国元年复改海州为东海县。抗日战争时期,以陇海铁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民主革命政权。

❑中国东海水晶城  王道柏摄

路南地区于民国29年(1940年)置东海县,1949年5月撤销,划归沭阳、灌云县二县;路北地区于民国30年(1941年)置海陵县,民国35年(1946年)改为东海县,治东石榴树村,先后属山东省鲁中南、滨海、临沂地区。1950年5月与新海连市合并为新海县,同年12月复原建置。1953年初,东海县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1953年县政府由东石榴树村迁驻海州,1957年由海州迁驻牛山镇。1983年划归连云港市。

❑顾客在选购水晶饰品    张开虎摄

灌云县 

❑灌云县城  魏士化摄

灌云县境,春秋时属鲁。秦时属朐县,初属薛郡,后属郯郡。汉代属东海郡。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属海州朐县、朐山县。元时属海宁州朐山县。明朝初年,改海宁州为海州,朐山县并入海州,属淮安府。清为海州直隶州所辖。

❑潮河湾  张正中摄

民国元年(1912年)析东海县东境置县,因南临灌河、北枕云台山,取二地名首字命名“灌云”,治板浦镇。民国三年至民国十六年属徐海道。民国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七年属东海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属苏皖区党委第二地委。民国三十年,改为东灌沭办事处,属淮海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一年恢复灌云县政府,又以县境盐河以东成立灌东办事处。民国三十四年灌东办事处并入灌云,县治迁至今杨集镇。民国37年(1948年)11月,灌云县全境解放,县政府驻伊山镇。1949年属淮阴专区。1983年划归连云港市管辖。

❑开山岛夫妻哨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肖勇摄 

 

❑灌云伊山景区  大伊山旅游经济区管委会供

灌南县 

❑灌南县城

“灌南”的名称则因地处灌河流域、位于灌云县南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境域先后属鲁国和楚国。秦代属朐县。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置海西侯国。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改置海西县,隶属东海郡,治所在今灌南县东南,此为境内建县之始。东汉境属仍旧。三国时属魏,划归广陵郡。西晋,境属因之。东晋十六国时,废海西县,境属朐县。南朝曾属侨置青冀二州;北朝至元代,境域或属朐县,或属朐山县。明清时境内北部属海州,南部属安东县。

❑汤沟酒业产业园

灌南素有“酒乡”之称。早在明代,汤沟古镇先后办起香泉、天泉和福星等10 多家槽坊,酒香飘荡数里之外,酒业占据汤沟镇“半边天”。

辛亥革命后,于东海县南置灌云县,今境内新安镇以北属其辖地,余属沭阳县和涟水县。1942~1945年,中共在境内设抗日民主政权灌东办事处。

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北部属灌云县,南部属涟水县,东南属涟东县(1950年撤销,归涟水县)。1958年,析灌云县9乡和涟水县5乡置灌南县,治所新安镇,隶属淮阴地区。1996年7月,划归连云港市。

❑灌南二郎神庙鸟瞰  曹玉和摄

- END -

组稿: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与连云港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编撰。

文字来源:《江苏建置志》《江苏省市县概况》《江苏省志·地名志》《连云港市志》

    责任编辑:方志江苏1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