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转笔也有世界杯!老师口中的“坏习惯”,被他玩出了花
提到转笔,相信大部分的80后90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为面对学业压力的解压方式,转笔曾在校园里风靡过很长的时间。
但你知道吗?这项看似简单的指尖运动,如今也被玩出了花。不仅有固定流派、套路,还有全国赛、世界杯、几百万人交流探讨的专业论坛。
李放专注于自己的转笔江湖。钱江晚报 图转笔转成全国季军,拍了上百个教学视频
一支20到30厘米的笔,一会儿在指尖打着转,一会儿在掌心停留片刻,一会儿从食指转到小指,一会儿再倒着飞回起始点。在普通人眼里这番酷炫的动作就像杂技一样,但在转笔人的手中,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技巧。
在转笔圈子里,也许没人知道李放这个名字,但提起“p”,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开始玩转笔,李放坦言只是一个习惯,“初高中男生都会不自觉地玩一下,转着转着,就会觉得好像有点门道。”那时,高级的转笔技巧在国内并没有那么流行,李放都是靠看国外视频来学习,写作业之余的时间几乎笔不离手。
因为笔转得越来越酷炫,李放在同学心里成了“神”一样的存在。“我喜欢和人分享,所以每个课间,我座位边肯定是最热闹的地方。”在他的带领下,年级里转笔的同学越来越多。
课间休息时,操场上都是一群群跟着他转笔的人,以至于最后年级主任不得不下令,禁止在校园内看到这项“指尖“运动。
此后,李放一发不可收拾,在转笔圈渐渐出了名:2011年,在第一届智高杯全国转笔大赛上,李放取得了季军的成绩。2012年出国留学期间,他还特意去拜见了泰国世界冠军SpinnerPEEM。
2013年,昔日在舞台表演的他成为了第三届全国转笔大赛的评委:“那时没有想过未来,就是很纯粹地喜欢这项运动。”
除了自己跟着国外视频练,李放自己也成了“传播源”。两年时间里,他上传了上百个视频,其中既有十几秒的动作解析,也有几分钟的完整套路教学:“那时候我是整个论坛上最大的版主,视频最高点击量有二十几万。”
转笔教学视频。不起眼的业余爱好,也藏着纷繁的门派
虽然很多人都转过笔,但是李放玩的笔和日常用来写字的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转笔讲究一个平衡,所以日常绝大多数的笔是没办法做出那么多技巧的。”李放把自己组装的一支笔给记者介绍:中间的笔杆一般20-30厘米,两端都有笔头,还根据习惯加上了胶皮,这支是李放根据自己的习惯用多支笔的配件组装的,网上也有不少现成的款式。
有段时间,李放钟情于逛各种文具店,“因为进口笔笔头多为金属,相比塑料笔头更易让两端受重,转起来也更能掌握平衡。”这边加一点,那边取一点,如此一来,一支改装后的笔轻则几十块,多则要上百。
如今,像这样的改装笔,李放家里已有上百支。而他也养成习惯,出门总会带几支形状各异、不同材质的,跟着自己一起行走江湖。
除了笔有不同,转笔的技巧招式也有很多,“其实转笔也像武术一样,有各大流派。”像指尖柔软灵巧的,是为柔美派;玩转笔创意,出奇制胜的,也叫链接派;而熟习各种套路,甚至创造新套路的,则是专攻难度的暴力派。
玩转笔的年轻人。转开新世界大门,学习之外也能被认同
从同龄人中的“不学无术”到网络上的“转笔大神”,对27岁的李放来说,转笔,不仅是年少青春时最靓丽的一抹色彩,更给了他人生第一份认同感与荣耀。
李放告诉记者,其实他玩转笔,除了年少时的好奇和热爱,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对家庭的“叛逆”:“我家比较特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非常优秀,名校出身,所以给我的期待和压力也超乎寻常。”
成绩中游的李放另辟蹊径,一门心思钻在转笔上,也终于把这条道走通:“那时候全家反对我转笔,我爷爷还专门写了封信,大意就是‘转笔即是玩物丧志,会毁我一生’。”李放笑着说,“那封信我现在还留着,回头看看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而在转笔圈子里,像李放这样从中获得认同感甚至取得成功的少年,绝不占少数。有的人靠拍转笔视频在短视频APP上走红;有的人靠卖笔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今有了自己的事业,李放表演转笔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他仍然在关注着这个圈子的一举一动。
“那时候是真心投入,现在就成了纯粹的习惯,不甩两下还有点不自在。”2011年比完赛就出国留学,他依然没忘转笔的乐趣。
“转笔也叫‘Pen Spinning’,所以我们玩转笔的这群人,叫‘PSer’。”作为曾经的元老,李放基本已退居二线,但讲起转笔,讲起共同的名字,他的双眼炯炯有神:“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正面去看待这项运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