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上海对口支援夷陵扶资更“扶智”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同住长江边,共饮一江水,上海、夷陵因三峡工程而牵手。
自1992年起,上海结合夷陵所需、上海所能,开始了27年真心、真情、真意的倾情帮扶。27年来,围绕让三峡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上海累计援助夷陵区资金5.478亿元,项目434个,帮助引进经济合作项目22个,委派挂职干部14批22名。
对口支援,不仅要扶资,更要“扶智”。近些年,上海在持续不断“输血”的同时,在产业扶持、人才培养方面给予大量帮助,不断增强夷陵发展“造血”能力。
在上海的帮扶下,夷陵区从山区贫困县跻身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一类县市区十强,连续14年荣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是三峡工程所在地。自20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筹建开始,夷陵即启动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它是湖北省三峡工程移民最早、就地就近安置移民最多、移民结构最复杂、安置难度最大的县市区。
许家冲移民新村被称为“坝头库首第一村”,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当时19岁的谢蓉成为三峡库区第一批移民,跟随父辈们一起离开了家园,搬迁到这个村子。
过去,村民以传统的水稻、柑橘、茶叶种植为生。搬迁移民后,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妇女留守在家,除了锅台灶台,就是串门聊天打牌,谢蓉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原本热闹的坝区逐渐安静下来,谢蓉开始迷茫起来:“又没地,又没工作,自己要找一条路子出来。”2012年,她组织一起跳广场舞的姐妹们组建了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开始创业。可是,初期产品没有特色,她的销量并不好,第一次试水没有成功。
2014年,谢蓉和其他5位移民妇女受邀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参加培训。在上海,她学到了如何把手工产品做得更有卖点,如何营销自己的产品,由此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到了上海,感觉一下子打开了视野,”谢蓉说道,除了可以在产品上挖掘当地特色外,其实还要关注产品的实用性,这样消费者会更愿意购买。
于是,她和姐妹们回去后深耕当地非遗绣艺“牵花绣”,开发出以“中华鲟艾草布艺挂饰”为产品的首款公平贸易旅游产品,还试着将当地的艾叶填充到绣品里,打造“手绣+艾草”的生态特色文化理念。
谢蓉开发的中华鲟艾草布艺挂饰路子找对了,销路也打开了。谢蓉注册了“峡江绣女”“三峡·艾”等具有三峡特色的商标。渐渐地,产品开始走向全国市场。
在静安区社联会的牵线下,谢蓉和上海市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合作,通过“手工艺+旅游服务”模式,带领更多移民创业就业。如今,企业带动200多名移民绣娘灵活就业,以计件的方式支付报酬,2018年创造的收入就超过200万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一直是上海对口支援的首要目标。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上海除了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加速孵化新产业,为移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以外,在劳动技能培训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比如,上海援建了夷陵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许家冲移民创业园、营盘社区移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就业技能培训平台,孵育了以像谢蓉这样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更是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对夷陵区实行“两优两免”政策,帮助万余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上海务工就业。
“订单式”培训干部
如何让上海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在夷陵区生根发芽?这离不开对口资源平台的搭建和人才的培养。
一个地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当地干部的视野。上海为夷陵每年定制“订单式”的培训,目前累计培训人数已达5600多人次。
夷陵区对外交流合作办副主任曹钦透露,干部培训班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标准化的培训班,每年在上海安排2-3个,根据夷陵的需要确定主题,比如环保艺术、综合执法等,“我们把我们需要的课题告诉上海,上海为我们定制一个培训班。”
另一种是计划外的培训班。“可能是中央下发了一项政策要求,比如2017年底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第一时间向上海提出培训的请求,并通过上海的平台协调我们干部去江浙两省进行学习。”夷陵所需,上海所能。曹钦说,通过到上海培训,把先进理念和管理办法带回来,受益的夷陵干部覆盖区、乡(镇)、村三级,比例已达到了90%。
据夷陵方面介绍,太平溪镇镇长刘勇曾于2012年赴静安区商务委上任,3个月的挂职锻炼让他眼界大开。比如,乡村的人情风盛行曾让他这个镇长非常头痛,一些农民辛苦赚的钱无奈一半都给了份子钱。在上海,他取到了真经——顺势而为、以人为本,就是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细节入手,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回去后,他在村里设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引导大家红事少办、白事简办、事事文明办。这样的管理方法受到了村民们普遍欢迎。
为持久学习上海先进经验,太平溪镇还与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形成了村(居)委会结对共建机制,这是静夷两地开创性的探索。如今,静安14个街道(镇)与夷陵13个乡镇(街道、试验区)结对共建实现全覆盖,区直单位结对共建基本实现全覆盖。
“援助资金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是地区发展的一个载体,但是夷陵目前的发展更需要开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前卫的技术。”曹钦说,这才是既能创造价值、又能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是夷陵发展的重要“造血”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海对夷陵的帮扶从其实际情况出发,从前期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智力帮扶,为夷陵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让夷陵的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