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制日报:上海黄浦区,留住“上海味道”背后的治理智慧

余东明/法制日报
2019-12-07 08:58
浦江头条 >
字号

法制日报12月7日消息,一面是高楼大厦的现代气息,一面是穿堂过弄的传统地气,近年来,上海市黄浦区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面临众多老城区治理难题,是迎合时代发展,还是眷顾传统记忆,成为考验地方党委政府“治理智慧”的一道难题。

“法治引领、问需于民、项目运作、固化成果,由此形成实现精细化治理的工作闭环,这就是我们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金钥匙。”中共黄浦区委书记、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主任杲云说,“新时代、新思想要求我们既要解决影响城市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要引导诸多城市新业态的依法有序规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深入黄浦区的高楼大厦和背街小巷,探访“上海味道”背后的治理智慧。

法治引领

寿宁路是上海有名的“小龙虾一条街”,前些年,这里无证无照经营者众多,油烟噪声扰民不说,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常年投诉不断,群众反映强烈。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原来被小餐桌挤占的马路畅通了,清一色的小龙虾店被多样化经营业态取代,湿嗒嗒油腻腻的路面露出了柏油马路的原色……

其实,这只是黄浦区治理小餐饮行业的一个缩影,黄浦区餐饮二元结构明显,既有高档豪华的餐厅,又有占餐饮业总数七成的小餐饮店,这些小餐饮店管理水平低下,已成为城区精细化管理和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不可忽视的短板。

2017年黄浦区在上海首次提出小型餐饮标准化管理的概念,由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制定《小餐饮单位管理规范》和《小型餐饮单位标准化建设评估及奖励实施细则》,对于难啃的“硬骨头”,则建立一户一档,实施清单式、项目化管理,治理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今年,黄浦区又结合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社会需求,形成了2.0版《小餐饮店管理规范》,对小餐饮的治理提档升级。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芹说:“小餐饮既是城区治理的难点,又是城区温度的标志,既需要‘放’又需要‘管’,如何平衡两者的价值取向,着实考验了我们的治理智慧和执法能力”。

纵观近年来黄浦区的社会治理特点,法治引领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和执法者的精神自觉和行动自觉。

比如针对困扰党委政府多年的拆违难题,黄浦区在上海率先发布《关于拆除违法建筑执法办案指导意见》(简称“拆违十条”),通过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和执法资源,对拆违工作“如何分类、什么程序、怎么协作、谁来指挥”等内容予以规范。

又如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治理难点,黄浦区率先出台《关于落实商务楼宇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工作方案》,针对乱敲承重墙的城市顽疾,又率先出台《关于损坏房屋承重结构违法行为综合治理的若干规定》,针对广大业委会的运作难题,则出台了上海首个“业委会法治评估体系”,并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我们每年聚焦的项目都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运用法治的引领力,整合现有法治资源和执法资源,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黄浦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刘辉说。

项目运作

黄浦区保屯路221号,入口是一扇小门,再是平常不过,推门而入却别有洞天。记者拾级而下,看到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健身房,各种健身设备一应俱全。而早年间,这里却是一间废弃多年隐患重重的防空洞。

据了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浦区建造了大量诸如此类的防空洞,如今大部分已退出民防序列。经排摸,全区已丧失战时防护功能的公用民防工程近600个,总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但由于当时建造标准和质量不高,加上长期渗水浸泡,这些防空洞工程结构老化,部分洞内还有毒害气体,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如何排除这些隐藏在地下的“隐形炸弹”,黄浦区民防办先后制定《退出民防序列公用民防工程隐患整治操作手册》《退出民防序列公用民防工程隐患整治管理要求》企业技术标准,以及政府规范性文件《黄浦区退出民防序列公用民防工程隐患整治管理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标准、施工操作程序以及闭环式政府监管流程机制。

如今近7万多平方米防空洞得到整治,有效提高了城区公共安全性能,群众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据悉,今年这个项目被评为黄浦区第三届最佳法治实践优秀案例。

其实,早在7年前,黄浦区就启动了“全面依法治区、建设法治黄浦”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如今已进入第三轮。每年都有一大批法治化治理项目立项、落地。

纵观近年来陆续落地见效的项目,有的侧重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方面,有的以破解城市治理中老大难问题为重点,有的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为根本,还有的通过创新工作机制破解新兴业态管理难题。

“这些项目涵盖社会治理和民生工程的方方面面,每个项目都直接回应群众的期待,触碰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我们通过项目化运作,围绕城区治理法治化,聚焦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主动作为,善于在各种法律法规中寻找最有效的法治化治理路径,提升效能,破解难题,提高干部群众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觉性。”中共黄浦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吕南停说。

成果固化

移动互联的新业态下,“一键下单”成为最便利化的时尚,交易、支付和物流统统搞定。而现在,在黄浦区政府部门,办事也像网购一样便捷。

据悉,黄浦区大力推动“双减半”工作,全区21个部门对584项审批服务减少了53%的时限和57%的材料,全区涉及行政审批服务的科室数量减少至24个。

与此同时,黄浦区还率先探索创新楼宇经济信用管理制度。据了解,楼宇经济是黄浦区的特色,其比重占区域经济六成以上,全区共有67栋税收亿元楼。

记者看到,这里依托市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区经济运行平台以及第三方征信公司数据,对154个主要商务楼宇进行客观科学的信用评价,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对楼宇企业的高效监管和精准监管。

法治环境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软实力,也是构成营商环境的基本要素,黄浦区全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并将此作为一个个具体的依法治区项目,稳步推进,在提升政府管理与服务效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全市领先,法治正成为黄浦区核心竞争力。

据悉,黄浦区作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创建单位,为了固化法治化治理的成果,黄浦区通过和华东政法大学共建的依法治区评价体系研究中心共同对“黄浦区依法治区‘十三五’专项规划”进行了中期评估,并对依法治区重点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

与此同时,黄浦区还启动了自上而下的督导机制,层层传递落实责任,在上海率先开展“四个责任制”专项检查,研究制定了《黄浦区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和“年度考核清单30条”,构建形成基层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法治建设四个责任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的机制。

由此,一大批新规章、新制度陆续出台,一大批法治化治理成果得到固化,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新经验从这里诞生。

“法治建设需要重民生、顺民意,需要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方能聚沙成塔、满园花开。我们持续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努力为新时代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难题贡献了‘黄浦智慧’。”中共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巢克俭说。

(原题为《破解治理难题释放城市温度 上海黄浦区留住“上海味道”背后的治理智慧》)

    责任编辑:姚俊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