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不用给孩子吃止咳药?儿科医生想告诉你的4个真相

2019-12-07 13: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鑫 丁香妈妈

孩子一咳嗽,全家都焦虑了起来,担惊受怕:

医生医生,孩子咳嗽老不好,是怎么回事?

医生医生,孩子咳嗽有没有药可以压一压?

其实,孩子咳嗽,不是一件坏事,还可能是一件好事。

相反,盲目止咳容易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咳嗽,是身体的保护机制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当有病原体、异物入侵呼吸道时,产生刺激,身体的保护性反射——咳嗽,就会开启。

婴儿鼻腔的生理构造特殊,也比大人的更敏感。除了病原体入侵,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会造成宝宝咳嗽:

孩子早上起床时候,会轻轻咳嗽两声,这一般是吸入了冷空气造成的。

孩子吃饭时,有时候也会轻轻咳嗽两声,这和被食物呛着了,对呼吸道产生刺激有关。

像春秋这些过敏高发季节,空气中的过敏原的增加,也会造成孩子咳嗽。

宝宝咳嗽了,与其急着止咳,寻求表面的和平,不如先排查下原因:

空气是否突然变冷 / 变干燥 / 变差?

孩子是不是刚吃了些刺激性食物?

家内外有没有尚未排除的过敏原?

咳嗽是一种症状,本质是有某种物质(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突然变化的空气等)对我们的呼吸道产生了刺激,引起的保护性反射。

当孩子咳嗽时,家长更应该做的,其实是找到孩子过敏的真正原因,一味止咳治标不治本。

咳嗽能帮忙清除呼吸道的刺激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首先,我们要知道咳嗽的发动机制:

先是短而深的吸气

接着声门关闭

伴随着声门的开启,膈肌和肋间肌收缩

肺内压力升高

在压力作用下

突然将肺内高压空气排出

咳——

咳——

两声中气十足的咳嗽,呼之欲出。

如果说网球飞出的速度是 80 千米每小时的话,那么我们咳嗽时产生的气流则可达到 161 千米每小时。

如此高速的气流,能够帮助人体排除气道中的异物、病原体、过敏原、以及粘液。

给孩子吃止咳药

反而是在帮助「敌人」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孩子咳嗽时,是身体在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作斗争。

但咳嗽,也是能够被控制的。这也是为什么含有「右美沙芬」、「可待因」等止咳药,能起作用。

然而,止咳并非好事:

1. 呼吸道会因为炎症分泌出痰液。一旦服用止咳药物,孩子可能因为痰液淤积,产生窒息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食药监局(FDA)不推荐 2 岁以下儿童使用感冒和咳嗽的非处方药治疗咳嗽。

图片来源:美国 FDA

2. 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异物或刺激物,如果不通过咳嗽时排除,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用止咳药物抑制了孩子的咳嗽反射,就好比给正在冲锋陷阵的士兵泼冷水。

那孩子咳嗽一直不好

也不用吃止咳药吗?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是的,不用。

孩子经历感冒后,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咳嗽,其实是因为还有一些病原体仍然赖在我们的身体里不肯离开。

我们的免疫系统仍然会发起后续攻击,使得喉咙里也会痒痒,引起咳嗽反应。

如果孩子只是感冒后的咳嗽,且没有伴随其他特殊疾病症状,家长大可不必担心,更不必吃止咳药。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咳嗽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睡眠,或者咳嗽超过了 30 天,也不建议家长擅自给孩子吃止咳药,而是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喉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使用一些非成瘾性的止咳药。

家长心疼孩子,一咳就给吃止咳药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咳嗽其实是孩子的自我保护机制,盲目用止咳药不仅对孩子没什么帮助,反而可能会掩盖真实的病情,得不偿失。

作为家长,还是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陪孩子度过难受的那几天。

内容策划:梅姨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本文经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变态反应(过敏)与免疫主治医师 项蔷薇审核

参考文献

[1]. 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第 3 版)

[2]. 儿科学(第 9 版)

[3]. 伯曼儿科决策(第 5 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