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哥伦布:为了找到亚洲,我也是操碎了心

2019-12-06 14: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亚洲?

11世纪到14世纪,是土耳其人和蒙古人最为活跃的时期。游牧民族以欧亚大陆的内陆地区为中心,将东西方各个地区连接起来。在这个时代,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关于亚洲的新了解,莫过于十字军时代的祭司王约翰(圣约翰)的传说以及马可·波罗带回来的日本传说。

祭司王约翰的故事是1145年叙利亚安条克的主教于格在访问罗马教皇时带给欧洲人的。于格说:“在东方有一个被称为约翰的基督教国王所统治的大国,他麾下的军队,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打败了(伊朗高原西部的)梅迪亚和波斯的军队,并且攻占了他们的首都。”到了1165年,拜占庭皇帝甚至收到了祭司王约翰的亲笔信。信里说,东方的祭司王约翰享受72个国家的朝贡,想穿越他的领土,要花4个月的时间。虽然这封信是伪造的,但当时正是十字军战斗最为艰苦的时期,因此祭司王约翰的传说就如同希望的化身一般迅速地流传开来。这封信被翻译成100种以上的拉丁语版本,祭司王约翰的传说一时间在欧洲广为流传,甚至成了1488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动力之一。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带回来的关于亚洲和中国的信息,也使欧洲人对未知的东亚地区的兴趣大幅提高。他提到位于中国东方的大洋“秦海”时说:秦海中有7448 座岛屿,其中最大的就是日本岛,在这些岛上,盛产珍贵的香木、黑胡椒、白胡椒,还有丰富的黄金以及各种珍奇的宝物。泉州和杭州的商船可以在这些岛上获得丰厚的利润。马可·波罗还说,日本遍地都是黄金,这个岛国的国王所拥有的雄伟宫殿简直就是无价之宝,宫殿内的无数房间、地面上也都铺满了两个手指那么厚的金砖,不管是大厅还是窗户,全都是纯金打造的。

在这些动人的传说和明晃晃的黄金的刺激下,欧洲人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亚洲,找到黄金之国。

 

15世纪,威尼斯的弗拉·毛罗绘制的“世界地图”(收藏于威尼斯国家圣马可图书馆)

15世纪,威尼斯的弗拉·毛罗绘制的“世界地图”(收藏于威尼斯国家圣马可图书馆),地图的右上方是非洲,右下方是欧洲,在这幅世界地图的左侧(东),描绘着一个被岩石围绕起来的国家,就是传说中的黄金之国日本。

我是草根,我想一夜暴富

在寻找亚洲这股风的吹动下,哥伦布挺身而出。

哥伦布是一个善于从实践中获取经验的人。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的家庭。当时的热那亚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入侵而失去了东地中海和黑海的大市场,迎来了一段苦难的时期。和当时很多热那亚的年轻人一样,哥伦布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为了补贴家用而出海,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逐渐成长起来。20多岁的时候乘船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遭到英法联合船队的袭击,侥幸漂流到圣维森特角捡了一条命,从此就在葡萄牙里斯本的热那亚人聚居区从事海图和地图的绘制工作,同时还接受热那亚商人的委托乘船前往各地。

哥伦布在总结葡萄牙航海事业的发展、构想新的前往印度的航线之后,向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寻求资助。可是若昂二世在问询会上听了他的想法之后,觉得这实在太扯了,根本就是杜撰,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哥伦布的请求。不仅葡萄牙国王拒绝,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统治者也都拒绝过哥伦布,不仅仅认为他是个江湖骗子,更因为哥伦布要求的头衔、战利品回报率、统治权等等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统治者们的想象。

哥伦布碰了一鼻子灰:“说我想太多?明明是你们想太多。”哥伦布并没有因为这些闭门羹而气馁,毕竟一夜暴富的欲望实在太强烈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葡萄牙人捷足先登,否则一切计划将全部变成泡影。哥伦布必须尽快找到能够为自己的探险事业所发现的权益提供军事保护的后援。

 

哥伦布

对于以加那利群岛作为航海起点的哥伦布来说,最好的后援莫过于西班牙国王。然而草根出身的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还是在一夜暴富的强烈欲望的推动下,哥伦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得到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亲自接见,这还要归功于他和加那利群岛上种甘蔗的热那亚商人之间的深刻关系。在牵线人的斡旋下,哥伦布与伊莎贝拉女王签订了一份《圣塔菲协议》,任命哥伦布为西班牙的海洋提督。更重要的是,这份协议约定:

1. 赐予哥伦布“唐”的尊称,并且任命他为他所发现的土地的总督。

2. 在哥伦布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上进行的金、银、珍珠等贸易所得利润的1/10 属于哥伦布。

3. 哥伦布在大洋西方海域发现的岛屿和陆地,有权在该地推荐三人进行统治。

4. 哥伦布拥有大洋西方海域一切贸易纠纷的判决权。

5. 哥伦布拥有大洋西方海域一切贸易活动1/8 的出资权,以及1/8 的利益权。

有了这份协议,什么金银珠宝,什么一夜暴富,什么赫赫权势,都不在话下了,但前提是,要发现新的土地。

美洲不是我发现的,我找到的是亚洲

有了权益保障,哥伦布马不停蹄地招募船只和船员,用了大约10周的时间找到了3艘船和大约90名船员(还有一种说法是120人)。这3艘船,一艘是商船,另外两艘是以国王的命令为借口强行征用的西班牙多桅快帆船。船搞定了,船员的招募却十分困难。哥伦布甚至雇用了20余名被流放的犹太囚犯来充当船员。

1492年8月,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女王写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启航了。出发之后的航海,基本都是在摸索的状态下进行的。引导哥伦布进行航海的,是托斯加纳里的“错误的海图”——它是托斯加纳里以“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为基础,再加上马可·波罗的描述,根据想象制作出来的。但是,哥伦布却对托斯加纳里的海图深信不疑。因此可以说,实际上引导哥伦布航海的,是东北季风、指南针以及哥伦布坚定不移的信念。

 

托勒密的世界地图,现存的是15 世纪重新修复的版本,收藏于那不勒斯国家图书馆

初期的航行完全按照哥伦布的计划,在顺风的状态下每天能够前进大约160千米。但是,在从没有前人经过,并且没有任何目标物的大洋上航行,很容易使人心中产生不安。船员们对大洋的尽头是将船只带进地狱的大漩涡这个传说深信不疑。而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的大洋更是加深了船员们的恐慌。

到了10月10日,船上储备的粮食快要见底儿,船员们开始要求哥伦布返航。但幸运的是,船队在10月12日凌晨发现了一个未知的岛。经过36天充满不安的航行,哥伦布的船队终于抵达了位于加勒比海边缘,被巴哈马群岛的原住民们称为瓜纳哈尼的小珊瑚礁。哥伦布登陆后为了感谢神的保佑,将这座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神的恩宠)。

对哥伦布来说,成功横跨大西洋只不过是第一步。因为他坚信自己抵达的就是位于中国东部的秦海,而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哥伦布第一次航海的航线

抵达圣萨尔瓦多岛之后的三个月内,哥伦布一直在“幻想之海”中航行。而他所要寻找的,毫无疑问就是盛产大量黄金的“黄金之岛日本”。虽然在秦海上有7000余座岛屿,但因为日本岛被描述得非常巨大,因此哥伦布认为自己很容易就能够找到。

哥伦布最初将在加勒比海上航行了15天后发现的古巴岛认为是日本,但很快他就判断这是大陆的一部分,而将旁边的海地岛认为是日本。哥伦布将这座岛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思是“西班牙国王之岛”。

居住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原住民泰诺人的族长身上穿戴着黄金的装饰。据说哥伦布向族长询问关于黄金产地的消息,族长说在岛中央的西巴奥。哥伦布将西巴奥误听成“日本”,于是坚信这个岛就是“黄金岛日本”。

1492年哥伦布航海的成功,完全可以说是“意料之外”。哥伦布的航海没有实质性的海图可供参考,只有风险,他却幸运地横跨大西洋抵达了对岸的陆地。更幸运的是,本来说好要带金银珠宝回去,却带了一堆土特产的哥伦布,依然被西班牙王室信任。1493年9月,西班牙王室以大贵族的赞助以及没收的犹太人财产作为资金,命令哥伦布进行以向印度大规模殖民为目的的第二次航海。

 

第二次航海的目的,是要在哥伦布认为的“日本”和“亚洲”建立永久殖民统治。拥有17艘船和1500人的船队经由加那利群岛,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横跨大西洋,在11月抵达伊斯帕尼奥拉岛。第一次到达“日本”时,船队修建了一座叫“纳比达多”的要塞,并且留下了36名船员在此镇守。但是,当哥伦布再次返回纳比达多的时候,却发现留下的船员已经全部被杀害,要塞也被彻底摧毁。于是哥伦布在纳比达多的东部修建了一座堡垒伊莎贝拉,并且为了寻找黄金用尽了一切手段,但一无所获。

即便如此,哥伦布依然没有放弃。他在调查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同时,也在对古巴岛等地进行调查,但还是没有找到盛产黄金的地区。哥伦布之所以坚持这里就是印度是有原因的,因为根据《圣塔菲协议》,哥伦布只在印度(亚洲)有统治权,也就是说,哥伦布发现的土地是印度(亚洲)是他开展一切探险事业以及享有一切权益的前提条件。如果他发现的是一片新大陆的话,那么西班牙王室与他签订的协议就无效了。所以哥伦布无论如何都要让世人相信加勒比海是亚洲的海洋。财迷心窍的哥伦布甚至强迫他手下的船员们签订了一份契约,证明古巴岛就是印度大陆的一部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人真的可以不惜使一切手段。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

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德

无功而返的哥伦布还是获得了西班牙国王的信任。1498年,哥伦布率领6艘船进行第三次远航。这一次,他发现了南美洲,但他认为这是亚洲南部的大陆,就像欧洲南部有非洲一样。以“幻想的海图”为基准进行航海的哥伦布,在这次航海中也一无所获,他返回了加勒比海的伊斯帕尼奥拉岛。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意料之外的考验。一些因为伊斯帕尼奥拉岛不是日本岛而感到不满的西班牙人发动了叛乱,他们认为哥伦布对这座岛的统治是非法的,于是将他抓了起来。就这样,哥伦布被套上镣铐遣送回西班牙。从此,哥伦布对伊斯帕尼奥拉岛的统治权和航线垄断权都被收缴,一切全都归到西班牙国王的管辖范围之下。

1502年,哥伦布终于得到国王的允许,率领一支由4 艘破烂不堪的小船组成的船队进行第四次航海。在达连湾进行了6个月的航海一无所获。由破烂不堪的船只组成的哥伦布船队在险些就要沉没的危急状态下抵达牙买加岛,并且在1504年好不容易回到西班牙。

随着哥伦布的幸运女神伊莎贝拉女王逝世,哥伦布终于不再幸运了。1506年,哥伦布追随女王而去,在西班牙的巴利亚多利德病逝。哥伦布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开辟连接亚洲的“海上航线”的事业。

------------ 

以上内容摘选自《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9年11月)

 

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见识丛书41)

作者:[日] 宫崎正胜

译者:朱悦玮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日本NHK电视台人气教授宫崎正胜的历史科普书,媲美《极简欧洲史》的崭新世界通史,秒懂现代世界的形成

海上航路将被海洋分隔开的大陆连接起来。与陆地上的道路不同,每次航行时,海上航路都有可能如同海市蜃楼般消失不见。没有可靠航海图的海洋航行,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一样充满了危险。于是,航海图成为人们驶往新世界的必备工具。

航海图的诞生是人类俯瞰世界的尝试。与航海图相伴的一次次神奇发现之旅,也是人类不断探索世界、拓展认知边界、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本书以航海图为针,海上航路为线,将分散在各处的零散的、孤立的历史织成一部动态的、完整的、相互呼应的世界历史,描绘了从单一世界到复合世界的演进历程。

-End-

见识城邦

中信出版集团社科人文品牌

为独立思考的人服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