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以翔去世第七天:猝死不是毫无预兆,猝死并非不能预防!

2019-12-04 1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昨天,是高以翔头七。

小U和同事们仍唏嘘不已……

大家心中的王沥川,

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大男孩,

在公众的视野前轰然倒下,

带走年轻生命的

正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说来就来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先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的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心源性猝死临床表现如下:

(1)前驱症状:新的心血管症状的出现或原有的症状加重,诸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或疲乏无力,发生在终末事件之前的数天、数周或数月;

(2)终末事件的发生:特异的症状一般是急骤发生的心悸或心跳快速、头晕、呼吸困难、软弱无力或胸痛;

(3)心脏骤停:由于脑血流量不足而致的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

(4)进展到生物学死亡:如无治疗干预,持续4~6分钟的室颤引起不可逆的大脑损害,8分钟内若缺乏生命支持治疗措施,即刻复苏和长时间存活几乎不可能。

猝死,可能和这些疾病有关

有很多疾病都会使得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发生心源性猝死,例如冠心病、心脏结构性疾病、应激等。

1.

冠心病

冠心病是成年人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但是很多人在发生心源性猝死之前没有冠心病的症状和病史。

2.

心肌病

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3.

遗传性疾病

有些家族特别容易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案例,这可能与遗传相关,也就是父母将异常的基因遗传给了后代,一些决定心脏离子通道开关的基因异常,导致了其所调节的离子通道蛋白异常,是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例如长QT综合症(longQTsyndrome,LQTS),Brugada综合征等,它可引起突发的、不可控的、危险的心脏节律改变。

4.

心脏结构性疾病

心脏的大小或结构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心脏的电信号系统。例如长期高血压或心肌炎引起的心脏扩大。

除了这些基础疾病之外,还有一些机体异常工作状态也会导致心脏电信号系统的工作紊乱。

例如:

① 剧烈的体力活动。剧烈的体力活动会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能触发原本就有心脏疾病的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② 血液中钾或镁的含量太低。钾和镁在心脏电信号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 血液大量丢失。

④ 人体严重缺氧。

猝死征兆不明显,牢记黄金4分钟

看到这里,

U粉估计都有点害怕了,

有没有什么征兆可以提前预警我们呢?

研究显示约一半的患者在发生SCD前4周出现过预警症状,最常见的为胸痛,其次有呼吸困难,晕厥,心悸等,还有一些与腹部或其他疾病有关的症状,这些症状,还可能存在重叠。

这些预警症状反应时间主要是在24小时内,超过1周的比较少。但遗憾的是预警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其与SCD的因果关系和时间关系难以确定,除提示患者尽早就医外,在SCD防治方面作用有限。

心源性猝死的显著特点是发现之前往往没有征兆、死亡急骤、营救时间短。所以猝死急救有“黄金4分钟”一说,在发现有猝死征兆时,应第一时间启动符合标准的心肺复苏和自动除颤,并立即拨打120急救。

心肺复苏如何做?

看这里⤵

(视频来源:2016年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获奖作品)

AED除颤仪如何使用?

看这里⤵

(视频来源:YouTube)

如何预防猝死?少熬夜......

这两天也有些U粉很天真地来问小U,

"有没有办法能在天天熬夜的情况下预防猝死"

小U只想说,

没有,想得美!

为防止悲剧的发生,

预防重于治疗。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定期体检。心血管疾病以及心源性猝死,经常会找上貌似健康的人。对于三高患者(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应及时治疗,通过预防性服药,能有效挽救心脏骤停高危险因素患者的生命。

2、健康生活。小U的口号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按时睡眠、精神愉快,做个身心健康的都市人。

3、掌握心肺复苏要领。由于心源性猝死可以在家中、工作地点或于其他场所随时随地发生,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发生时的救援时间非常关键,所以掌握心肺复苏要领很关键。

预防

最后,小U衷心希望

大家都能在日常生活中

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

而不是直到有悲剧发生

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赐恩,宋卫锋,高远,刘亚兵,周易,邱春光.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的识别[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03):374-376+378.

[2] Marijon E, Uy-Evanado A, Dumas F, et al. Warning Symptoms Are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From Sudden Cardiac Arrest. Ann Intern Med. 2016 Jan 5;164(1):23.

[3] 张晨光,孙自贵,蔺凤颖.青年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09):133-134.

[4] 王莉.43例患者心源性猝死病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3):80-81.

供稿:慢性病防治科 邱桦

审稿:慢防群众 林涛

原标题:《高以翔去世第七天:猝死不是毫无预兆,猝死并非不能预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