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帮助一个13岁男孩,两位7旬老人相约捡破烂,夜跑半座城

2019-12-05 14: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近日,每到夜幕降临,在河南省襄城县老城区的一些生活区附近,都会出现两位拾荒的老人,她们将垃圾桶里的塑料瓶、硬纸板等生活垃圾挑拣出来,装进一个共同的蛇皮袋里。捡完一个垃圾桶后,两位老人又接着走向更远处的垃圾桶。“我们是给孩子凑救命钱呢。”12月2 日晚11点左右,凛冽寒风中的街头空无一人,满头白发的王秀兰一边在垃圾桶旁翻找着能卖钱的废品,一边对摄影师说。

和王秀兰一起拾荒的老人叫文鹤,她们是一对亲家,王秀兰的女儿嫁给了文鹤的儿子。“我外孙患上了白血病,11月末做了骨髓移植,到现在已经花了60万。”王秀兰说,为给外孙治病,她把自己的棺材本拿了出来,亲家母也把农村的房子卖了,现在只能和她住在一起,“女儿告诉我,外孙子移植后排异费用更高,但家里再拿不出钱,我和亲家母商量后,就搭伴出来捡废品。”图为12月3日,两位老人将捡拾的废品卖掉。

王秀兰的外孙子叫张文博,今年13岁,家住襄城县茨沟乡肖庄村。今年8月7日,小文博在河南郑州的省儿童医院被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经过3个多月的化疗,文博体内的细胞残留依然还有3.07%,在医生的建议下于11月29日进仓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图为10月30日,坐在病房中的张文博。

患病前,文博是一名即将踏入初中校门的小学生,他学习努力,喜欢踢足球,在家也很懂事,特别讨全家人喜爱。10年前,文博的外公因肝癌去世,留外婆王秀兰独自在县城的老宅生活。5年前,文博的爷爷也过世,奶奶一个人在农村居住。“我和孩子奶奶一直靠女儿、女婿照顾,女婿在工地打工,女儿在县城打零工,钱挣得不多,但日子也勉强过得去。”王秀兰说。图为11月1日,妈妈毛福基在医院照顾移植前的小文博。

文博患病后,爸爸张亚冰和妈妈毛福基不得不辞去工作到医院照顾他,家里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孩子前期治疗了3个月,把家里东拼西凑的30万花光了,后来要移植,女婿和孩子配型后,又四处向亲戚朋友求助,才凑齐了30万的进仓费,给孩子做了骨髓移植。”王秀兰说,进仓后,女儿在仓里陪外孙子,女婿负责做饭洗衣服,她和亲家母就在县城的老房子里相依为命。图为王秀兰老人生活的房子。

“孩子和他爸爸的骨髓配型是半相合,听我女儿说,半相合移植后的排异很厉害,排异费用大概要50万到80万。为给孩子治病,家里已经负债累累,这后续的排异费让女儿女婿一筹莫展。”王秀兰说,看着为难的女儿女婿,也为了救可爱的小文博,无奈之下,她就和亲家母一起干起了捡废品卖钱的事。图为两位老人在垃圾桶里翻捡废品。

王秀兰介绍,她今年70岁,年轻时在建筑公司上班,30年前不慎在脚手架上摔下,造成脑部和腰部受伤,落下了头疼、腰疼的后遗症,几十年来都无法干重活,特别是腰疼一发作,腰就直不起来,一年365天离不开药。现在外孙子有病,她为了省钱,每天只能用特别便宜的“头痛粉”止痛。图为王秀兰老人每天服用的“头痛粉”。

王秀兰的亲家文鹤今年73岁,为给孙子治病,她果断卖掉了农村老家的祖宅,无处可去后就客居在了亲家的家里。“她在县城找了个做保洁的工作,担心别人不收,还把自己的满头白发染成了黑色。”王秀兰说,因为亲家母白天要做保洁,她们俩都是利用晚上和清晨出门捡废品,捡完废品后,亲家母去上班,她就在家里给两个人做饭。图为文鹤老人在整理捡拾来的废品。

“晚上出去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到12点才回家,每天要绕着老城区走20多里地,几乎走遍半座城。早上是赶在环卫工人上班前,否则垃圾一运走就捡不到了。”王秀兰说:“捡30个矿泉水瓶子才有一斤,一斤只能卖两块五,好的废纸板一斤6毛,易拉罐是一毛一个。我俩捡一周的废品,大约能卖100多块钱。虽然很少,但我们也只能做这些了呀!”图为王秀兰老人在夜色里捡拾废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