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学生评估最新结果:我国学生学习时间长但效率低

2019-12-04 21: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我国学生学习效率如何?与全球学生相比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 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显示,在全部79个参测国家(地区)中,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学生的学习时间过多但效率低,且学生对学校归属感为负数,满意度偏低。专家指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中国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素养排名第一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0年发起的对基础教育进行跨国家(地区)、跨文化的评价项目,目的是对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进行评价,反映学生参与未来生活的能力。12月3日,OECD正式对外公布新一轮PISA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在全部79个参测国家(地区)的抽样测试中,我国四省市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上的平均成绩分别为555分、591分、590分,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均排名第一。

此外,测试结果还指出,我国四省市学生基础素养达标率、数学单项素养高水平学生总数、综合素养高水平学生总数上均居第一位。据了解,PISA将3个领域素养表现均达到高水平的学生定义为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国四省市全面发展学生占参测国家(地区)全面发展学生的比例为25.2%,排名第一。

“这与近年来我国坚持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密不可分,肯定了当前课程改革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方向。”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指出。

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31.8小时/周,学习效率偏低

在学习时长方面,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31.8小时/周,按照学习时间长短排序,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4位,学生学习时间较长。

从单项学习时间来看,四省市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上的平均学习时间分别为4.6小时/周、5.0小时/周、5.5小时/周,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7位、第8位和第3位。三项课时占总课时数的47.6%,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17位。

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相伴随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学习效率。从学习效率来看,我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效率分别为119.8分/小时、118.0分/小时、107.7分/小时,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分列第44位、第46位、第54位,学生总体学习效率不高。

“从整体上说,这反映了我国教育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水平还不够高。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必由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仍然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如何减负?在张志勇看来,学生校内学习时间长,学校课时数超标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因此,要严控学生校内学校时间,坚决查处超标、超时、超量等不规范的教学现象。同时,还要引导相关利益主体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有效减负。转变学校育人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可选择的课程;鼓励教师课上精讲精练,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增加探究性、项目性作业。

此外,还应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学生发展,扭转其“将孩子在所谓主科上取得更高成绩视为关键发展”的传统观念,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机构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学生对学校归属感为负数,满意度偏低

除了学生总体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幸福感偏低也是引发公众关注的一个问题。根据测试结果,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为-0.19,满意度平均分为6.64分,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51位和第61位。

“我国四省市学生学校归属感和满意度均较低,表明学生在学校里过得并不那么开心。”张志勇说。

他认为,如何在取得高水平教育质量的同时,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生活是亟待我们关心和解决的问题。重建中小学教育生态,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即育人。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必须保障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学校要创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关注学生高水平表现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特别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升学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升学道路。”张志勇说。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