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访古佛之美,上海视觉学院文物高研班考察北朝佛像

江村
2019-12-05 08:04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上海视觉学院文物高研班寻访考察山东河北古佛像(02:26)

成立于2017年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是中国高校首家专业文物修复学院,近日,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副院长季崇建发起并主持的中国文物鉴定与修复第二期高级研修班再次开课,并组织学员到山东、河北等地进行了古代佛像的考察与游学。

考察所经之地是中国北朝北魏至北齐的经济文化中心,其佛教造像多为近20多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皆精美无比,或清隽,或古拙,或沉静,各具风格,并有着内在的关联。

季崇建对澎湃新闻说,“比如当年青州的北齐佛像出土后,非常震撼,但这样的美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山东诸城出土的佛像就可作为一个佐证,而2012年,河北邺城的佛像出土,对于曲阳的佛像又重新认识了,所以走一条访古路线,必须要走完整。”

诸城博物馆藏北齐佛首残件  
对古代佛像研究者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山东可谓震撼之地,无论是博兴县龙华寺窖藏造像的发现,还是诸城佛教窟藏遗址的考古,都以其数量与精美程度丰富了北魏至隋代佛教艺术的内涵,而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出土,更是弥补了中国佛教艺术研究中对北魏和隋唐之间,特别是东魏和北齐佛教艺术研究实物资料的不足,为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古代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等提供了珍贵资料。尤其是这批佛教造像绝大多数保留着鲜艳的彩绘和贴金,改变了过去几十年对于佛教造像都是素面无色的认识,被列入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文物鉴定与修复高级研究班举办的第二期(中国古代寺院佛像鉴定与修复)游学之旅也因此从山东博兴开始。

高研班在山东博兴博物馆参观考察现场

山东博兴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有盛名的当为1983年于龙华寺遗址出土的金铜造像,其中有铭文的40余件,年代从北魏太和二年至隋代仁寿三年,历时四个朝代,长达125年之久,而石佛造像数量则有200件之多,最有名的北齐螺髻梵王立像,白石,螺旋状发髻,脸庞清秀,眉眼细长,眼睑低垂,唇薄,似带微笑,袒右胸,斜披贴体袈裟,衣纹凸起。双臂置于胸前,双手已残,是目前国内现存的唯一一件单体圆雕的螺髻梵王像,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与考古价值。博兴县博物馆馆长张淑敏女士介绍说,博兴佛教造像中,目前仅博物馆藏就有400余件佛教造像;且材质多样,有金铜佛像、石佛像、白陶佛像等,且铜佛像、白陶佛像都是他处少见的;题材方面则有佛、菩萨、比丘、弟子、飞天、供养人等,并反映出当时的释迦多宝、弥勒、观音、卢舍那等信仰。

博兴博物馆馆藏的龙华碑,雕造于隋代,其碑文字体是我国的隶书向楷书转化时的字体,其书法研究价值和雕刻的技艺手法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北齐螺髻梵王立像  山东博兴博物馆藏
北齐菩萨齐像   山东博兴博物馆藏
青州博物馆是目前唯一的设在县级市的国家一级博物馆,1996年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不少精品均在此陈列,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 菩萨、 弟子、 罗汉 、 飞天、 供养人等多种题材。造像有浮雕 、 镂雕、 线刻、 贴金、 彩绘,造型生动,据研究学者介绍,龙兴寺窖藏佛像有坐佛和单体立像,坐佛分为跏趺坐像和倚坐像两类,在外在造型上,青州佛像大多为平螺肉髻,面部短而圆润,薄衣贴体。在衣纹装饰上,则紧贴佛像身体刻画而略有高低层次变化,给人一种质薄透体的效果,修长、挺拔而秀美,在线条运用、传情达意、塑绘结合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州博物馆藏北朝菩萨像
青州博物馆藏北朝菩萨像
青州博物馆藏北朝佛立像
青州博物馆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青州博物馆藏北齐菩萨像

与青州相距约140公里的诸城古称密州,两地出土的佛造像属同一体系,但细处又有所不同。诸城造像以圆雕为主,菩萨佩饰繁缛华丽。而青州造像则以背屏式并施以绚丽的彩绘为其特征。诸城博物馆收藏有大量龙兴寺遗址佛教窟藏出土石造像,最有名的当属圆雕卢舍那佛巨型头像,顶部略有残缺,头面饰有细密规整的螺髻,脑门上的发际线呈垂弧状,额际宽平,面部方圆清秀,五官宽大,嘴角上扬,微笑,眉毛舒展,添了大佛的神秘色彩。现场同时还展出唐开元二十年(732)刻的“卢舍那丈八圣像放光碑”。由碑文可知,此像为卢舍那佛,头高1.10米,最大围2.60米,重数千斤。如此大的圆雕佛头像世间罕见。

圆雕卢舍那佛巨型头像  诸城博物馆藏
唐开元二十年(732)刻的“卢舍那丈八圣像放光碑”  诸城博物馆藏

诸城出土的这批石造像根据脸形面相、体态服饰和雕造工艺的异同,可分为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时期,而以北齐时期的造像最为精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文物鉴定与修复高级研究班还专门考察了诸城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现场感受正在整理与修复中的文物,并就部分文物的修复进行讨论。青州与诸城相距约140公里,总体上看,两地出土的佛造像属同一体系。但细视之,则又有所不同。诸城造像以圆雕为主,菩萨佩饰繁缛华丽。而青州造像则以背屏式并施以绚丽的彩绘为其特征。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差异,是与两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所接受的外来因素的影响不同有关。古代诸城滨海多港,海运发达。北魏前期,诸城为高密郡的郡治,北魏后期成为胶州的州治。东魏、北齐时期仍为胶州州治。可见,在南北朝时期,诸城是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的一处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海运的便利,与外界特别是南朝的交流非常密切,在佛教造像艺术上较多的吸收了南朝的因素,形成了较明显的自身地方特征。这些特征是北朝造像与南朝造像在内容题材、雕造工艺诸方面相互交流影响及有机结合的结果。可以说,诸城的这批佛教造像,代表了当时南北两朝的最高水平。

诸城博物馆藏北齐石雕刻佛像的衣饰

参与考察的高研班成员邱元久说,青州博物馆展出的是当地近年来出土的雕刻精美、贴金彩绘保存较好的石质造像,时间自北魏晚期以迄北齐,其中以1996年龙兴寺窖藏的发现备受瞩目,出土造像所透露出的静谧深思、静定内省的气质,丰润优雅的姿态及动人的微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诸城出土的这批石造像,时代特征明显,发展脉络清晰。其中4件有纪年铭刻的造像为分期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齐鲁大地果真人间蓬莱,并蒂莲华。另博兴县博物馆的双身像像座与神王像座、太子像既兼具青州本地造像风格特点亦有明显的河北元素。”

佛造像考察现场
诸城博物馆佛造像考察现场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副院长季崇建说,一路行来看到的古佛像实际上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过去当青州佛像出来以后,非常非常震撼,当年刚发现在震撼之余,我就说青州佛像未必最美,如果说去追溯它的话,山东诸城的佛像就可以作为一个佐证,因为青州佛像绝对不是一个孤证,而是有连贯性。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之为山东系佛像的造像风格。回过头来再看,五十年代的时候,河北出了曲阳的汉白石佛像也是轰动性的,发现地修德寺的地位没有被推翻过,永远立在中国寺院雕刻佛像的一个顶端。2012年,邺城的佛像出来了,对这些于是又重新认识了,所以我们讲,我们走一条访古路线,必须要走完整。”

高研班的研学之旅随后走访考察了河北博物院的曲阳佛像及正定、邯郸、临漳等地的古佛像。

河北博物院藏佛像
河北博物院藏北齐菩萨立像

河北博物院以收藏1950年代在曲阳修德寺遗址发现的大批精美佛造像而知名,包括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而以东魏、北齐和隋代造像居多,多为小型单体像,一般残高约20~30厘米。还伴出有半成品和少量石料。修德寺石造像的发现和出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佛教考古的一个重要收获。修德寺纪年造像中,以隋大业年间造的最多,共48躯,其次是北齐天保年间的,共33躯。修德寺石造像的题材,经历了对释迦和弥勒菩萨信仰为主,过渡到重视阿弥陀佛和修德寺纪年造像中,以隋大业年间造的最多,其次是北齐天保年间的,修德寺石造像的题材,经历了对释迦和弥勒菩萨信仰为主,过渡到重视阿弥陀佛和菩萨信仰的过程。无量寿佛和阿弥陀佛造像出现于北齐,至隋代超过了弥勒菩萨的数量。造型上,也有由瘦削修长到方颐矮胖再到丰满挺秀的变化过程。佛衣由最初的褒衣博带,发展为轻薄透体、衣纹简疏的样式。造像的面容,北魏的慈祥严肃被唐代的平易亲近所取代。

河北博物院藏菩萨像
河北博物院藏佛像
河北响堂山山顶石窟

说到北齐造像则不能不提河北的响堂山石窟,因多为北齐皇家修建,季崇建将之比为古代造像中的“官窑”,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响堂山现存北朝晚期洞窟11座,即南响堂7座,北响堂 4座。北齐石窟多具仿木结构窟廊,其中南响堂第3、7窟,北响堂第2、3窟,在窟前四柱三开间窟廊上方又凿有大型覆钵、山花蕉叶、刹杆及火焰宝珠等,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塔形窟。窟门两侧雕八角束莲柱,门额饰以精致的宝塔、飞天,门侧壁浅雕肥大忍冬纹,整个外观装饰华丽。

响堂山石窟佛像

响堂山石窟造像

响堂山石窟的雕饰
响堂山石窟的北齐石刻认纹

“响堂山石窟上承北魏豪放之风,下启隋唐飘逸浪漫之气,在石窟雕刻史上写下了光彩而独特的一页。”响堂山石窟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张林堂介绍说,可惜民国初期,文物贩子的盗窃贩卖,让响堂山石窟的大量精美文物流失海外,“截至目前,已知流失海外的响堂山石窟精品有一百余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的博物馆、艺术馆、大学及部分私人收藏中。”

响堂山石窟流失海外的文物
响堂山石窟流失海外的文物
响堂山石窟流失海外的文物

到新中国成立前,南北响堂石窟均已无人管理,渐趋破落。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北响堂石窟,现存大小洞窟9个,堪称窟窟精彩,其中尤以名为刻经洞的第三窟和名为大佛洞的第九窟最为出众。
响堂山石窟

临漳博物馆虽然是县一级博物馆,然而邺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使得这一地区出现的文物极其重大,2012年1月10日至25日,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东郊的北吴庄发掘出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北吴庄佛像埋藏坑出土造像数量众多,经测量编号的共计2895件(块),另有3000左右造像碎片和少量砖、瓦、瓷片。造像堆放密集,其间未见有明显的分层和间隔,总体呈无序状态。质地以白石为主,少数为青石,个别为陶质及其它石质,表面多残存有彩绘和贴金痕。时代从北魏至唐代,以东魏北齐时期造像占绝对多数。经新近统计,造像底座约900件,题记造像300件左右,题材涉及释迦、弥勒(交足、倚坐)、阿弥陀(无量寿)、药师、定光、卢舍那、释迦多宝、思惟太子、观世音、双菩萨和双思惟像等。早期造像组合以佛三尊像常见,北齐以后出现较多的以佛或菩萨为主尊的五身像和七身像组合。

临漳博物馆藏,武定二年菩萨像正面
临漳博物馆藏,武定二年菩萨像背面
临漳博物馆藏北魏佛像

文物高研班还参观了河北正定县隆兴寺的宋代大佛及定州博物馆收藏古代佛像,正定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一些成员认为,定州博物馆馆藏的隋代开皇二年青石菩萨立像,北朝汉白玉佛造像,对了解南北朝时期佛教邑社提供了珍贵资料,“一路走来,饱览北朝时期在雕塑艺术上的划时代成就,从历史洪流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威武力量及美学思想,这一周的游学体验,意犹未尽,可谓是大美不言、石质玉韵的雕塑美学饕餮盛宴。”

定州博物馆藏佛像
定州博物馆藏,供养菩萨像(北齐-隋)
定州博物馆藏,武平二年造彩绘像

定州博物馆佛造像考察现场

高研班学员周耀杰说,这次考察所经之地是中国北朝帝国北魏至北齐的都城中心,经济文化繁荣,又正当佛教传入中国之时,其佛教造像艺术登峰造极,“领队的季崇建院长是山东青州,河北曲阳等地的佛像遗址发现和修复重建亲历者,故此游学结合了看,听,动手等全方位的学习,相得益彰,所获满满。北魏北齐帝国的造像艺术融合了绘画,雕刻,书法,服饰工艺等多项艺术元素,佛像雕刻有刀法犀利,浑若天成,隐约又见到了玉石汉八刀的影子,有佛陀修身束腰,肩若削成,婀娜多姿,仿佛洛河女神回到人间,有菩萨鲜衣怒马,色彩斑斓,吊坠配饰,琳琅满目,可比肩当代时尚,有神兽肌肉饱满,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若神话故事重现眼前。艺术源于平民百姓之中,平民生活中思想的寄托,信念的执着,提供了艺术创造和传承的环境,中华五千年历史不是国家王朝的更替,而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文物鉴定与修复第二期高级研修班授课现场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文物鉴定与修复第二期高级研修班授课现场,季崇建在讲解

对于此次文物高级研修班的课程设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副院长季崇建说,在考察之前,也包含有对山东河北古代佛像艺术的课程讲解及雕塑实践,“尽管只是八天的课程,这八天如何设计,是很重要的。总体上我们还是立足于看博物馆的藏品,边看边讲。所看的都是实实在在是从考古现场挖出来的、毫无争议的文物,一定要避免社会上讲的拿私人的东西给人家看,或者‘国宝帮’的东西,现在‘国宝帮’经常办一些莫名其妙的展览,个别高校也因此被‘沦陷’,社会影响很大,我们也是大学,但是我们有着自己的优势,很多专家都有着在上海博物馆等文物机构等的背景优势,我们办班就是看专业博物馆的文物。”

据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第一期文物高研班是去年8月启动的,除集中进行古陶瓷修复的授课外,研修班还安排学员在太仓、 南昌、高安、景德镇等多地进行考察和修复实践。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文物鉴定与修复第二期高级研修班授课现场

高研班成员考察诸城博物馆
参加两期高研班的学员欧海群说,文物高研班除了授课,通过实地考察考证,这一次山东河北之行既感慨佛像雕刻艺术之精美,文化价值之高留下深刻印象之余,也逐步理清佛教传入中国的融合之路、佛像雕刻演化之路,包括对于中国博物馆现状有进一步深刻思索,“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谓当时北方蛮族与华夏民族大融合大交流大混战的时代。佛教盛行,这个时期的佛像是我目前个人认为见到的最美佛像。其总体线条柔美,和谐完美,雕刻精细,笑容沉静,形成‘曹衣出水’的风格。真正感受到佛教徒应该具备的平和舒缓和遇变不惊的威仪。真真想不到如此悲壮的时代产生如此美丽的雕塑艺术,或者正是他们心中所向往的美好世界。文物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奢侈品和时尚用品,它的美千年来恒古不变,愈久愈迷香。沉浸于老祖宗的荣耀里而迷失方向才是可悲,我们当代人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与发展才是我们应当做的。”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长周斌表示,文物修复学院的高研班针对社会人员对高层次文化的需求,采用小班化、模块化教学设计,结合理论教学、参观考察和动手实践等课程内容,成效显著,今后将继续把这样的高研班办深办好。据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今后还将举办包括青铜器、古代书画等方面的文物高研班,并与地方博物馆进行深层次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合作。

(本文部分展品介绍参考当地博物馆提供的资料,录音整理,志朋)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