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人,为啥这么爱补肾?

2019-12-03 15: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健康南粤

夜里总起来上厕所?

你可能肾虚了……

精神不济总打哈欠?

你可能肾虚了……

腰总是酸酸的?

你可能肾虚了……

在有些人眼里,几乎所有的情况都能和“肾虚”这俩字挂钩,开口说“腰疼”,就会有人对你露出意味深长的坏笑。

再加上街边的牛皮癣广告、电视购物等打着“肾虚”的幌子铺天盖地而来,更是让大家对“肾虚”深信不疑。

中国人补肾,有多野?

有了独特的“肾虚”,自然产生了特别的“补肾”文化。

很多东西,都和“补肾”沾上了联系!

不信,看看街边的烧烤摊,如果不去点几串烤腰子、烤韭菜补补,好像你的肾就是不完整的。

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男主角花4000万请巴菲特吃饭,主角竟是东北烤腰子!足见烤腰子在国人特色饮食中的地位。

《西虹市首富》电影截图

凭借着强大的联想能力,中国人的“补肾”食物清单广阔得令人咋舌!烤腰子绝对只是冰山一角。

从北到南,从沙漠到海洋,从热带到寒温带……一切能与肾、男性特征沾边的动植物,都有可能被认为能补肾壮阳。

这份“补肾”清单大致可分为三类:

“以形补形”类

以动物肾脏,及外表看起来有“棍棒”、“强壮”之意的动植物为主。

腰子作为猪或羊的肾,用来补人体之肾,在很多人看来绝对理所当然,鸡鸭鹅牛等等动物的肾也早已是桌上餐。一切有肾的物种似乎都在瑟瑟发抖。

柱状物被当做补肾佳品也很广泛:从西北荒漠中的苁蓉、山林蘑菇中的松茸菌、非洲的犀牛角、铁棍山药,到从太平洋中发现的象拔蚌,都被国人一一纳入补肾名单。

(高能预警)象拔蚌被摸后喷水

“取类比象”类

只要某一动物展现出特别强的阳刚之气,国人便发挥想象力,认为只要吃了他们身体某一部位,便会吸收它们的威猛阳刚。

比如因为老虎气势凶猛,所以通常认为虎骨虎胆能壮阳。

蚂蚁虽小,但力气大,所以它们也能有壮阳功效。

海狗、海豹,因为在婚配方面保持一雄多雌,所以它们的鞭成了壮阳名药,它们的肾成了壮阳圣品。

“发热催情”类

这一类以韭菜、羊肉、狗肉为代表。

韭菜的辛辣气味能让人兴奋,而羊肉、狗肉,在冬天里要是被炖成一锅汤,吃完身体暖暖的,人们以为这些是“肾气足”的表现,所以韭菜、羊肉等通常也会被拿来补肾。

总结

“以形补形”、“取类比象”、“发热催情”等方式都不靠谱!

它们是在缺乏科学认知的情况下,古人的一种天真想法,没有任何医学理论与实践依据。

中国人,为啥这么爱补肾?

是种文化病

著名性学专家马晓年教授指出,现在人们常说的“肾虚”,是一种文化病。

《国际疾病分类》仅把它列在附录之中的“文化特定性障碍”,即最初只在某种特定文化中发现,而且也仅存在于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

世界卫生组织将“肾虚”定义为“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精神障碍”。

认为它是一种对精液丢失的担忧,从而产生严重焦虑,而焦虑激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又进而转化为躯体症状。

对“肾虚”有误解

典型的补肾广告一般是这样:

男主不幸“肾虚”,女主关心带着幽怨地望着男主,男主陷入自责。然后补肾神药降临,男主服药后,两人幸福地拥抱。

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主打补肾功效的药品种类多达数十种,售价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价格差了上百倍。

遇上性生活不协调的时候,很多人“感觉身体被掏空”,就以为自己可能是“肾透支”了,急急忙忙买上几盒“补肾药”补补。

其实,大家都被骗了!

补肾=壮阳?

泌尿生殖科专家指出:民间观念和广告宣传夸大误解了“肾虚”,“补肾”不是壮阳!

中医的“肾虚”跟西医的“肾功能异常”是两码事!

中医的“肾虚”不仅表现为性功能方面的改变,还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阳虚水泛等证型,表现为人休早衰或生长发育迟缓,补肾的概念也涉及补肾气、滋肾阴、温肾阳。

中医对“肾虚”的调养,主要包括调整作息、辩证用药、调补肝肾等。

我国从来没有批准过任何具有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吃各种乱七八糟的“补肾神药”,根本不可能产生壮阳的奇效。

如果你觉得有效,主要还是安慰剂效应,在于你的心理作用。

无论是中医的“肾虚”、还是西医的“肾功能异常”,都不能自行判断,有不舒服就看医生,千万别自己乱“补肾”,还误了健康!

来源:健康时报、身体密码破译局

编辑:梁杰祥

设计:廖香莲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中国人,为啥这么爱补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