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起实施,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

赵辉/西安晚报
2019-11-30 09:26
地产界 >
字号

11月28日,《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贯彻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划定了核心、重点和一般保护区范围,形成了以海拔为基准、“海拔+区块+生态廊道”为特征的分区保护体系,核心保护区的面积占比由原来的0.77%提高到13.92%,规定秦岭区域内县以上人民政府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终身制度。

核心保护区范围扩大到海拔2000米以上

《条例》把核心保护区范围由海拔2600米以上扩大到海拔2000米以上,将秦岭主梁两侧各1000米、主要支脉两侧各500米以内的区域和有关保护区块列为核心保护区。重新调整规范了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范围,核心保护区的面积占比由0.77%提高到13.92%、重点保护区面积占比由26%提高到30%。

严格约束开发行为,《条例》规定在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实行产业准入清单制度,实施产业和项目全区域、全过程监管。禁止在秦岭主梁以北开山采石,扩大了禁止矿产开发的区域,对房地产开发作出禁止性、限制性规定,将商品林采伐、整治退出水电站、河道湖泊管理等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统筹考虑秦岭范围内群众生产生活,不搞“一刀切”

秦岭在我省境内面积5.82万平方公里,涉及6个设区的市39个县区358个乡镇4020个村的489万人。立法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特别是注意听取秦岭范围内各市县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对征集的1000多条意见认真研究吸纳。

统筹考虑秦岭范围内居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产建设活动,实行分类处置,不搞“一刀切”。将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内的城镇区域纳入一般保护区管理,对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内的村庄要求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保障秦岭核心保护区原住居民必要的、基本的生产活动。

突出源头治理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

《条例》明确,编制绘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分区保护图,形成以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为统领、以省级专项规划为依托,以设区的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让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地落实。

实行分区保护,划定核心、重点和一般保护区范围,形成了以海拔为基准、“海拔+区块+生态廊道”为特征的分区保护体系;实施专业保护,统筹考虑秦岭自然生态各要素,对秦岭植被、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分专章进行了规定;开展专项保护,对涉及秦岭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当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严格审批制度,分章节对矿产资源开发、交通设施建设、城乡建设和旅游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严格规定。

《条例》专门增加了“监督管理”一章,明确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监管责任,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监测、监管体系,强化基层执法、综合执法,突出源头治理。加大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规定秦岭区域内县以上人民政府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终身制度;建立了约谈制度,对秦岭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持续下降或者未完成秦岭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改善目标的地区,要对有关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高违法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夯实了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明年底前实现,专职网格员队伍全覆盖

会上还对实施好《条例》,做好下一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部署。要求加快形成规划体系,省秦岭办要加快《总体规划》修编,涉秦岭6市和省级相关部门可先期启动市级规划和专项规划修编工作,确保总体规划在明年4月底、省级专项规划在7月底、市级规划9月底、39个县级规划在年底前印发。

强化国土空间管控,省林业局、省文物局要加快完成对边界模糊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划定。省自然资源厅要指导未纳入产业准入清单管理的涉秦岭20个县区编制准入清单,年底前完成秦岭北麓4市16个县区生态红线勘界定标落地。省生态环境厅要加快确定“三线”范围, 尽快出台秦岭区域环境准入清单, 构建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秦岭6市要不断健全完善四级网格体系,年底前网格员上线激活率要达到95%以上。探索建立专业化、专职化网格员队伍,力争明年底前实现秦岭区域内的4020个行政村全覆盖。

(原题:《《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2月起正式实施,核心保护区面积占比由0.77%提至13.92%》)

    责任编辑:刘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