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汶川地震后的熊猫抢救行动

2019-11-29 17: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讲述了一个珍稀物种的进化史。作者赵良冶,作家、熊猫文化研究人,长居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地区,一生追随大熊猫足迹,经三十多年追访考察,跟踪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工作,数十次深入一线,采访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和民众,积累大量一手资料,娓娓道来熊猫与人的那些故事。

一、惊魂一刻

惊魂一刻,发生在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午后。

午休起床,我端坐书桌前,手指轻快地敲击键盘,一串串文字跃上电脑屏幕。

一部熊猫题材的作品研讨会召开在即,作为作者,总得谈谈创作思路和体会。研讨会由四川省作协主办,阿来、邓贤等知名作家亦将参加。

突然,楼房来回晃动,电脑滑向一边,古玩柜摆放的物件“噼里啪啦”满地摔。天旋地转,我一脸茫然,继而醒悟:地震来了!摇摆加剧,我蹲下

身子六神无主,仿佛嗅到死亡的味道。

还好,地震出现短暂停顿,然而没跑几步,强震再度来袭。我调转头,就近躲入卫生间,现浇房里相对安全。

同一时间,夹金山邓池沟,地面在抖动,群山在摇摆,山体滑坡,尘土飞扬,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全木结构的天主教堂,房梁“吱吱”作响,小青瓦不停往下掉。惊慌失措的村民们,纷纷逃离房屋,站立于空旷处,神情恍惚。

同一时间,一山之隔的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突然地动山摇,继而头晕目眩,人们无法站稳脚跟,大熊猫同样如此。基地工作人员很快回过神,惊呼:地震了!

时间定格在当天下午二时二十八分。

核桃坪基地,闻名国内外的熊猫饲养场。两山夹一沟,场地狭窄,圈舍散布其间,依山顺河沿平缓处修建,错落有致。

当日天气晴好,核桃坪阳光遍洒,满山竹林微风轻拂,清澈的皮条河欢快流淌。“五一”大假刚过,参观人数骤减,除几拨外国旅游团,便是少量散客。另外,还有民工忙于房屋修缮。

六十三只圈养大熊猫,多数在午休,酣睡不醒,对游客热情的呼唤毫无反应。游客兴致不减,拿起相机,捕捉感兴趣的画面。

大地震毫无预兆,只是太阳躲进云层,不忍目睹惊天劫难。

游人们各有所好,英国游客去听大熊猫知识讲座,美国游客忙于同幼崽们亲近,法国游客漫步观赏美景……

刹那间,天塌地陷,山川失色,浩劫降临。

山崩地裂那一刻,几十米高的输电线铁塔,就那么几晃,便扭成麻花,瘫倒地下。一声巨响,基地大门河对岸,一座山轰然倒下。紧接着,大门旁边,又是整座山崩塌,将道路堵个严实。

皮条河两岸,山体大面积滑坡,巨石纷纷滚落,溅起高高的浪花,河道几乎堵塞;泥土如瀑布,夹裹着石块、树干飞奔直下,势不可当。靠山一边的圈舍,顷刻被摧毁,如同推倒一排排积木。尘埃四起扑天盖地,天空顿失光亮,一切坠入黑暗。

圈舍被砸烂,惊慌失措的大熊猫冲出笼子,四处窜逃。

空气中尘土飞扬,呼吸困难。耳畔,只闻大地的咆哮声、群山解体的撕裂声、巨石滚动的撞击声、游客绝望的尖叫声、大熊猫惊恐的哀鸣声……恐怖的九十秒过去,核桃坪面目全非,满眼青山化为满目疮痍,皮条河浊浪翻涌,景况惨不忍睹。

这阵仗,说不恐惧是假话。第一波强震刚过,惊恐之后,当班领导和职工就一个想法:救人救熊猫!至于自身安危,谁也来不及细想,脑海里泛起的是责任,胸中涌动的是豪情。

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出任总指挥,短短几分钟,二十来位职工全部到齐。当务之急,是集中游客和民工,还有大熊猫,寻找求生通道,尽快转移。

饲养员谭成彬当天值班,经历了那场生死营救。这位藏族小伙子,家住十公里外的红花树村,四川省中医学校毕业,二〇〇五年进入基地,从事大熊猫饲养工作。

余震频繁来袭,山体不断滑坡,飞石不时坠落,惊险场面吓得人魂飞魄散。然而《论语》有言:勇者不惧。核桃坪基地职工皆勇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何惧之有。

领导当先,职工跟进,用英语和中文奔走呼喊,组织疏散。

谭成彬找到两位外国老太太,她们紧抱在一起,不知失措。谭成彬外语水平不高,一边用简单的英语宽慰“没事的,很快会过去”,一边搀扶她俩去往安全地带。

很快,中外游客和民工找齐了,临时聚集在熊猫厨房外。逐一清点,除一位民工遇难,其他人都平安,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此地不宜久留,但正门被山石牢牢堵死,怎么办?

熟悉周围情况的职工建议绕开正门,另寻逃生之路。荆棘丛中砍出便道,一个小时后,职工们护住游客,五人一组,绕行至熊猫医院围墙,爬梯而上。再顺着墙头,一步步小心挪动,转移至正门外桥边。

翻越栏杆走过桥,坐上停车场的旅游大巴,大家暂时有了安全感。

二、抢救国宝!

此时的我,待地震稍缓,与妻子搀扶着跑下楼,于博物馆广场避难。周围人惶恐不安,争相诉说险况和后怕,不停打手机关心亲人,但忙音一片。

可以肯定是大地震,但震中在哪里,众说纷纭。

下午四时许,收音机传来消息,播音员语调低沉:汶川发生八级地震,震中映秀。

汶川安危,我忧心如焚,特大地震肆虐处,恰是中国大熊猫主要栖息区。多次卧龙之行,途经映秀,二者直线距离十来公里。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核桃坪基地的熊猫岌岌可危!

三年过去,幽静的雅安碧峰峡熊猫基地里,提及汶川地震,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汤纯香依旧心情沉重。

强震袭来时,他在研究中心二楼办公室,虽一度紧张,但卧龙属地震多发区,并没太在意。接下来感觉不对,晃动剧烈非比往常。抬腿想朝基地跑,根本站不稳。

地震间隙,汤纯香飞步下楼,加入抢险队伍。

将撤离人员护送至桥头后,黄炎组织男职工返回饲养场,抢救大熊猫。

当时暴雨倾盆,身临其境的汤纯香回忆道:

惨烈的景况,让我们全惊呆了,大规模的山体滑坡让基地遭受重创,两侧的山垮掉近一半。脸盆大小的石块,房子般的巨石,散落一地,犹如战场;树枝像是刀削的,遍布馆区,一片狼藉;一脚下去,半腿泥浆。饲养场损失惨重,巨石、大树裹着大量泥土横冲直撞,门窗损毁,墙体断裂,围墙支离破碎。一句话,触目惊心!

大熊猫也不例外,惊呆了吓傻了,不知所措。

幼崽们惶恐不安,东躲西藏总觉不安全;亚成体熊猫趴在树桩上,两眼呆滞。成年大熊猫,无法出逃的,龟缩圈舍一角,等待死神降临;聪明一点的,几步蹿上树梢。围墙倒塌的大熊猫,自认天助我也,狂奔而去。

基地职工不顾危险,首先冲向熊猫幼儿园,去年刚出生的熊猫幼崽,最不放心。放养场的木架上,不知所措的幼崽们相依为命,无助地挤成一团。数一数,十四只都在,毫发未损,只是个个灰头土脸。

抢救幼崽好办,连逗带哄,手抱肩扛,一只只送至基地办公室。

成年大熊猫麻烦,极度恐慌下脾气暴躁,再熟的饲养员也是靠近就咬。没道理可讲,只能先实施麻醉,再送进河边完好的圈舍。

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最令人放心不下。一旦有闪失,无颜面对大陆和台湾同胞。跑到圈舍,职工们愣住了,眼前废墟一片,堆满大小石块,两只熊猫去向不明。

抢救行动片刻未停,谭成彬直奔“帼帼”。这是他负责的一只雌性大熊猫,交配不久,估计身怀有孕。来到圈舍,发现房屋和院墙千疮百孔,中央横卧巨石一块。

声声呼唤,没任何反应,不祥之兆涌上心头。谭成彬心有不甘,仔细搜寻,爬上室外运动场,猛地抬头——那不是可爱的“帼帼”!半山坡乱石后,露出半张脸,可怜巴巴朝下望。

递上苹果,“帼帼”惊魂未定,毫不理睬。不能耽误,将上百公斤重的“帼帼”注射麻醉药后,火速放上担架,谭成彬等轮换着抬。

这么做风险极大。长期与熊猫打交道,职工们都明白,被麻醉的熊猫处于浅昏迷状态,意识尚存,具有攻击性,人过于靠近,一旦咬住就不松口。为确保安全,以往都是笼子抬,可危急关头,谁还顾得上这些。

半个多小时后,“帼帼”醒来,谭成彬长舒口气。

“睛睛”也是谭成彬找到的。这只亚成体熊猫一直不见踪影,还是眼尖的他从窗口发现。小木屋内,饱受惊吓的“睛睛”,双手紧抱木柱,全身颤抖,惶恐不安。小木屋被乱石撞变形,打不开门窗,谭成彬用脚使劲踹门,不奏效。他急中生智,转身搬起石头,砸破木板钻进去,一把抱住“睛睛”冲出来。

“睛睛”不识好歹,胡抓乱咬,谭成彬两臂受伤。

人在熊猫在!基地职工们奋不顾身,冒着泥石流、飞石反复搜救,大熊猫被不断救出。这个群体是何等豪迈!黄炎、李伟、黄治、邓林华、周志强、韩洪应、周命华、高强、张林、张亚辉、刘斌、曾文、刘桂英、李庆艳、李凤……谭成彬一口气,报出二十来个人的名字。

圈舍破损严重,尤其是靠山的一边。失去住所的大熊猫重新组合,在河边的圈舍里几只住一起。傍晚时分在山上树丛中发现的“团团”,也在其中。

说来也怪,这些成年大熊猫,以往全是独处一室,从不容许别人染指自己的领地。唯独今天,挤一屋子,却各自静坐一隅,不再撕咬打斗,寻衅闹事。是明白大难之际,不可内耗?还是大家伙在一起,可以壮胆?大熊猫此刻的心思让人摸不透。

初战告捷,饲养场六十三只大熊猫,找回一多半,只有四只失踪,待进一步搜救。

基地职工舍生忘死救护国宝之时,王鹏彦带人赶到。

地震来临第一时间,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领导们想到的就是核桃坪基地,那里地势险要,凶多吉少。可沙湾至核桃坪公路多处坍塌,电话中断,具体情况不清楚。

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黄建华在北京治病,局长张和民在成都开会,管理局副局长、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王鹏彦当机立断:无论如何,必须抢通道路,前往增援。当年“五一棚”里用甘蔗逗“珍珍”的青年,经过多年历练,早已今非昔比,变得果敢老练。沙湾到核桃坪七公里,推土机一路开道,整整用了两小时。

翻过围墙,王鹏彦进入基地,为安全计,他要求将熊猫幼崽转移到研究中心办公楼旁,借售票木屋暂时栖身。幼崽们要吃要喝,职工们冒险冲入房间,取出奶粉和医疗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地震后气温骤降,入夜出奇地冷,十度不到,职工和中外游客、民工全部撤至沙湾。

谭成彬没入住沙湾,深夜时分,他突然想起家中的妻子,还有出生两个多月的女儿,便匆匆借了一辆摩托车,回村子探望。左邻右舍的房屋大多垮塌,自家也不例外,幸好妻子和女儿及时跑出。我俩相识后,曾听谭成彬说,那些日子,他的爱分两半,一半保护大熊猫,一半呵护妻子和女儿。

道路不通,房屋坍塌,停水停电,存粮无多。更可怕的是通讯中断,仅有的一部卫星电话被砸坏,与外界失去联系。

当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应了民间说法,大震后必有大雷大雨,灾祸连连。

还嫌不够,山石呼啸而下,泥石流滚滚而来;余震不断,一天时间里达一千多次。即便如此,为方便照顾受灾熊猫和寻找出逃熊猫,职工们不顾危险,第二天就返回核桃坪,住在帐篷里。

大家分析道,几只熊猫饲养多年,虽说受惊出逃,但终归恋家,再加上没有食物,不会跑远。于是,职工们边投放它们爱吃的苹果、胡萝卜,边发出急切的呼喊。“圆圆”“毛毛”“小小”“妃妃”……失踪熊猫的名字,整天在山谷间回荡。

这一招奏效。五月十七日,“妃妃”自行归来,抓起苹果,狼吞虎咽;到了晚间,“圆圆”饥饿难耐,在基地边上打转转,被发现带回。

五月二十六日,距基地两公里,发现一只大熊猫。救回一看,却是十九日强余震时惊跑的“茜茜”,不在四只失踪大熊猫之列。

最后发现的是“毛毛”。六月九日,清理“毛毛”圈舍,泥石挖至一半,恶臭难闻。扒开查看,确认“毛毛”无疑。职工们心情沉重,专门为它举行了葬礼,反复说要“毛毛”放心,一定照顾好它的宝宝“文雨”。

至于“小小”,至今生死不明。

浩劫过后,核桃坪基地六十三只大熊猫,一轻伤一重伤,一遇难一失踪。大灾面前,这实在是个令人欣慰的数字!

各项救灾工作高效运转,秩序井然。领导分头负责,职工分片包干,照看熊猫,寻找食物,清理维修圈舍,扫除垃圾防疫消毒,夜以继日忙不停。

损失很快统计出来:三十二套熊猫圈舍,十四套完全不能使用,其余破损严重。科研楼、大熊猫医院成危险建筑,水电系统瘫痪,药物所剩无几,大熊猫精饲料仅够七天……

又何止卧龙,宝兴、大邑、崇州、都江堰、北川、平武等大熊猫栖息区,地震波强大的威力逐一横扫。

两天以后,卧龙与外界的通讯恢复,国家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得知卧龙灾情。五月十四日下午五时,解放军直升机降落卧龙,接走七名重伤员;十五日上午,三架直升机再次降落,撤离三十五名外国游客;十九日,第一批救援物资从夹金山方向绕道运达,包括粮食、方便面、矿泉水、竹子、药品……

此时,张和民已在卧龙,忙得不可开交。

地震发生时,万分焦急的张和民恨不得插翅飞回。下午从成都出发,开车一路狂奔。都江堰出城不远,紫坪铺一带大滑坡,哪里见得到公路的影子?

张和民决定步行回卧龙,与职工共患难。翻山越岭,第二天中午赶到映秀,景色秀丽的小镇已成废墟一片,惨不忍睹。往前看,耿达就在山那边,只是山体大面积崩塌,大路小路全毁。

此时消息传来,西线公路抢通,可由宝兴、小金绕道卧龙。车到雅安,张和民又接到电话:火速来成都,同省林业厅领导一道,五月十六日乘直升机飞卧龙。

不止基地职工和大熊猫,张和民和领导班子要操心的事更多。不要忘记,保护区挂有另一块牌子——卧龙特别行政区,下辖卧龙、耿达两个乡镇,五千名劫后余生的灾民需要帮助。

二十日,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黄建华强忍病痛,带领七辆大货车,路上颠簸两天半,从西线公路送来大米、蔬菜、药品、衣物和帐篷。

黄建华这一趟,是瞒着国家林业局领导的——离开北京的医院,自作主张回来后,肾结石天天痛得他冒冷汗,按领导的指示,只允许他在都江堰安置灾民,调运物资。

救灾物资源源不断,但卧龙熊猫已无家可归,科研“航母”遭受重创,三十年心血付之东流。基地损毁不说,四周山体岩石赤裸,野生竹林被滑坡山石掩埋,重建家园绝非短期内能够实现。更有甚者,每次余震都会引发熊猫们新的惊恐。

严峻的现实摆在眼前,大熊猫作为特殊“灾民”,唯有紧急转移,方为万全之策。

国宝去向何方?看着研究中心制定的避险疏散方案,决策者们的大脑飞速运转着。备选方案中,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碧峰峡基地,顿时脑海里满是那里的青山碧水。

就是它了——国家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决定。

如今,不得不佩服国家林业局当初选择研究中心第二个基地时的明智之举。假如当时放在都江堰,此刻毁灭殆尽,卧龙熊猫将无处栖身。

西线公路,进入灾区的唯一通道,那些日子空前热闹,翻越夹金山的汽车每天上千辆。军车满载人员和装备,最先开进;货车紧跟,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抢运急需物资;救护车、防疫车源源不断,为了灾民健康……

保证道路畅通的养路工抬头意外看到,竟有运载大熊猫的汽车经过。

近代熊猫生存史上最大规模的转移行动开始,首先运出八只“奥运熊猫”。

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奥运熊猫”必须尽快赴京,为全球体坛盛事鼓劲助威。五月十八日,警车开道,三辆高护栏货车依次跟进,“奥运熊猫”离开卧龙,到成都换乘飞机。

以后两个月,大规模转移分三次进行,预案周详。

为确保安全,转移由四川省林业厅森林公安局统一协调。每次转移前,先让大熊猫吃饱喝足,再用竹笋将其诱进大铁笼。熊猫娇贵爱晕车,加上沿路坡陡弯道多,需控制车速,谨慎驾驶。走个把小时,车队停下,逐一检查熊猫状况,再喂点苹果喂点水,缓解它们的紧张和焦急。

抵达碧峰峡时,每每漆黑一片。基地的人守候一旁,车队到来,便一拥而上打开车厢,亲切地呼唤大熊猫的名字。熊猫们折腾一天,这时仍抓紧笼子栏杆,好奇地观望陌生的环境。

成年大熊猫,四个人抬起铁笼,喊着小心,稳步走去;大熊猫幼崽,每人抱一只,快步送进幼儿园。千里奔波,终于到家了,等待熊猫们的,少不了一顿美餐。三次疏散,二十八只熊猫入住碧峰峡,其余转移到成都、福州、昆明、武汉等具备饲养条件的地方,还剩七只幼崽暂留卧龙。

第二年开春,留在卧龙的幼崽“文雨”“武俊”们全部搬入碧峰峡,与小伙伴们汇合。

碧峰峡基地,一时成为全世界圈养大熊猫最多的地方。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

作者: 赵良冶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9-9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