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于丹:我们尊重文化差异,但是不让差异成为隔膜

澎湃新闻记者 李文姬
2019-11-29 17:1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11月28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所属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首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北京故宫举办。

在建福宫花园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就文化的差异与连结、传播与互鉴,采访了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于丹表示,既然要去全力推进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那就要在文明的基因中找到更多的相似点,找到更多的建设性。

“我们尊重差异,但是不让差异成为隔膜。我们强调它的共通,但是尊重和而不同。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应用,还是把它转化成世界文明的互鉴,中国的文化都会在今天生机盎然地活着。”于丹说,“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需要感性的,需要从政府到民间、从历史到现代,大家有机化合而形成一个友善的场。”

谈对话:以平等姿态完成一个化合反应

当记者问到这场互鉴会与以往有何不同时,于丹语带兴奋地表示,过去觉得开一个高端的文明讨论一定是论坛的形式,一定是有学者四平八稳、引经据典来做阐述。但是这一次不是,这次是对话。大家都是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去交流和碰撞。有很多论坛每一个观点摆在那里,互相是不相关的,是一种物理组合。但对话不同,它是一个化合反应场,对话的高级感就在于它以平等的姿态完成一个化合反应。

于丹认为,好的对话不仅仅是人的语言,它有环境、有建筑、有人的态度,这一切都超越语言之上。

“这场对话是在故宫建福宫的花园里进行的,我们还能够看见古色古香的建筑,我们可以看见冬日暖阳照着古画。你能够感觉到中国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纸上的学问,它不仅仅是典籍里面的那些哲言,它其实还是一个生活方式。它是中国坐北朝南、负阴抱阳的建筑,它是人在这个季节秋收冬藏的感受,所有这一切其实都在参与着这个对话。” 于丹说。

谈差异:强调共通,但尊重和而不同

在谈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连结时,于丹表示,都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卷帙浩繁,但在这些词的背后,大家都觉得还有一点神秘、一点隔膜。中国文化不要仅仅讨论它的存在,更要讨论它的传播。一个好的存在只有在好的传播里面才真正能够被大家理解。在世界意义上来讲,文明互鉴这个概念是大家都应该采取的一种方法论。

“比如说故宫和卢浮宫,就是一组特别有意思的比较。它们都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皇家宫苑,后来又都成为了著名的博物馆。从它独立的建筑、藏品,从它历史上宫苑到现代服务艺术的变迁,都有很多的共同点。但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于丹说,“比如故宫最近这几年里文创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中国文创最大的亮点,那些萌萌哒的皇帝开始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而卢浮宫做的特别好的地方则是在慈善和公益教育。像这样一种比较互鉴,能够让二者之间有更多的连结。”

“再比如说,现在已经是严寒萧瑟,中国人要过大年了,在春节之前先是圣诞节。”于丹笑言,“我经常开玩笑,西方的节都是从天上下来的,中国的节都从地里长出来的。西方的节是向神致敬,而中国的节是向祖先汇报这一年的心得。所以西方的信仰在教堂里,中国的信仰在祠堂里。这中间没有高下之分,但是有差异的。”

于丹透露,目前她正带领着研究院建立跨文明传播案例库,也就是把所有像这样一组一组的案例都对列起来,找到其中的共性,找其文化渊源的差异,再找到它们在今天全人类文化中的共同作用、共同价值。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