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嘉年华”学员举证困局:“封闭”培训与难以证明的虐待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2019-11-29 14:49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俯瞰成都嘉年华营地。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图

陷入虐待举报丑闻的成都嘉年华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以下简称“嘉年华”)已被摘牌;而举报者也陷入举证困局——如何进一步证明“嘉年华”曾经虐待、体罚那些接受辅导的“问题学员”?

11月27日,举报者谢矛(化名)再度向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报案结束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警方仍未立案。因为此事过去时间较长,目前证据还比较欠缺,是否立案需进一步研判。

一位长期从事刑事案件侦办的老民警告诉澎湃新闻,时间太久了,如果没有当时受伤就医记录,或视频、音频等证据,警方要定案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举报者称,这里他们接受的是全封闭式“辅导”,不能自由进出,也不允许带手机,体罚惩戒学员时都注意不留外伤,这方面都证据他们也很难获得。

谢矛担心,如果不能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嘉年华”是否很快又可以换一个“马甲”重操旧业?北京市法典航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德志认为,这类机构所谓“封闭式”管理可能助长违规行为,应该杜绝。

从“维尔彬”到“嘉年华”

11月23日,《南风窗》杂志以《以拯救的名义,他们把孩子送进地狱》为题对“嘉年华”被指虐待学生一事进行了报道,“嘉年华”被网友称为翻版的“豫章书院”。

该报道称:这里以学生管学生,以问题少年迫害问题少年,有学生称,这是一个等级森严、异化人性的矫治体系:极限体能、体罚、暴力;谄媚、举报;“越顺从,越有权力”。有学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逃跑:有人喝碘伏自杀,有人拿砖头相逼;有人谋划去厨房抽一把菜刀,挟持人质逃出去。但窝里反起来了,被自己人告发,被打得哭喊一片。报道还称,曾经还有吸毒人员被送来。

“嘉年华”大门口曾挂了三块招牌:一块写着成都嘉年华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另一块写着成都市应用心理研究学会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还有一个写着成都市嘉年华健身服务基地。而工商登记系统和教育登记系统中,并无“嘉年华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这个机构。

据工商信息显示:背后的企业成都嘉年华健身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21日,注册资本为100万,法定代表人陈德平仅持股0.9%,另一股东叫陈德凤,持股99.1%。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9年7月12日,就曾有人在天涯社区发帖称“郫都区嘉年华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招收‘不良学生’,并对其进行折磨”。

成都郫都区教育局11月25日通报称,7月15日,郫都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和新民场街道对“嘉年华”进行了调查处理。

通报称,该企业持有“成都嘉年华健身服务有限公司”和“郫都区嘉年华心理咨询服务部”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括休闲健身服务、心理咨询服务(不含治疗及医学咨询),健身器材销售。存在违规经营的办学行为,遂依法向该机构发出违法告知书,责令其停止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将学员全部清退。

一位在成都从事培训教育的业内人士介绍,“嘉年华”10年前叫“维尔彬青少年行为矫正中心”,而“维尔彬”的实际负责人为一个叫潘晓阳的人。因为有学生被打伤,媒体曝光之后停业,最后改头换面,更名为“嘉年华”继续招生。

成都嘉年华已停业,招牌标语已被剔除。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图

“人去楼空” ,警方尚未立案

11月24日,澎湃新闻前往位于成都郊区的“嘉年华”。附近的老百姓称,这个基地常年大门紧闭,村里人除了卖菜的,几乎都和这里没有接触,里面的人也都不和外面交往,他们只能从外面听到学生出操喊口号的声音。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里从外面已看不到任何“嘉年华”的痕迹,大门里面也不见一个人,而大门口原悬挂的招牌、侧面墙壁上“拯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的宣传标语都被铲除干净,没留一丝痕迹。紧闭的大铁门上,贴着“已停业”三个字。

谢矛说,2014年,他正上初中,迷上打游戏之后,就不想读书了,跟父母矛盾很大。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在家关门打了几天游戏之后和父亲发生了冲突,他就被送到了这里来了,前后待了几个月,他在这里遭受了严重的身心虐待,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据他出具的诊断书显示,他目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他现在开始四处收集证据,鼓励跟他一样的受害者出来举报“嘉年华”。7月16日,他曾到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扫黑办举报,称该机构涉嫌对未成年人有软暴力和暴力行为。

郫都区公安分局于7月26日作出书面回复称,未发现该企业在进行心理疏导中有虐待、非法限制未成年人自由的软暴力和暴力行为。”

媒体报道之后,有受害人联系他,向他提供了新的证据。11月25日,他再次前往郫都区分局报案,称嘉年华涉嫌犯非法拘禁和人身伤害罪。他还叫了一位受害人一起向警方反映情况。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那位受害人尚未成年,没有监护人陪同。这让警方很为难。

他说,他反映完情况之后,警方仍然表示不能立案,因为证据还是比较欠缺,事情过去时间较长了,警方调查取证还需要时间,是否立案需要研判。这让他感到有些失望。

一位长期从事刑事案件侦办的老民警告诉澎湃新闻,这种事情,如果没有当时受伤就医记录或视频、音频等证据,时间过去这么久了,警方调查会有一定难度。

谢矛表示,基地是全封闭式的“辅导”,不能自由进出,也不允许带手机,体罚惩戒学员时都注意不留外伤,这方面的证据他们也很难获得。

律师:应杜绝“封闭式”培训

北京市法典航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德志认为,若这类机构以管理需要为名,进行所谓“全封闭”培训,实际上断绝了外界联系,学生一旦遭到虐待、伤害,连基本的求助途径都没有了,如何存留证据?但是人证、口头陈述均属于证据的一种。如果很多学生都反映有类似的情况,警方是可以启动调查程序的。

他说,涉事机构如果有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情况,首先应该向公安机关报案。然后立即进行身体及精神方面的检查,收集证据积极维权。相关检查报告,或其它鉴定结论能证明伤害后果确实存在,且与该机构或人员有关,可以通过起诉要求赔偿。

同时,还应该对机构非法办学、非法行医、非法经营、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向教育、医疗及工商主管部门投诉。

张德志表示,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成都嘉年华并不具备办学资质,不属于合规的民办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只是利用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无助的痛点,招收以学生进行所谓心理辅导,其实是在打办学和心理辅导的“擦边球”,有非法办学之嫌,另外,从其宣传和运营方式来看,该机构也有虚假宣传和非法经营的情况。

他认为,很多家长将自己多少年也没教育好的孩子,交给这类机构去教育,太急功进利,也是在逃避责任。

一位从事青少年培训的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类似机构大多数都离不开三个要素:围墙、军事教员、心理咨询师。他说,要满足这些条件太容易了,如果这样就能教育好孩子,哪里还有这么多问题少年呢?其实,这类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大多数是不懂教育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胡光伟也有类似观点,他说,注意到最近频频爆出有社会培训机构疑有虐待学员的情况,他认为,这种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老板纯属生意人。以前有一些戒网瘾的机构,找一些所谓“军事教员”,出了不少事。教育还是专业人员的事情。

他说,如果家长确实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心存疑虑,应该到正规的心理诊疗中心检查确认,再决定是否有必要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治疗,这类机构的生存空间应该会小一些。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