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于广义:他们在山林中等了我一百年
「DIRECTURE导筒」将开设「导演写作专栏」,欢迎独立/艺术电影/纪录片导演投稿关于电影的创作心得、幕后手记等,请发文至directube2016@gmail.com与我们联系。
Timber Gang
导演: 于广义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普通话/国语
记录了中国黑龙江省一群伐木工人真实的生活,展现冰天雪地之中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2005年春节,于广义回到家乡黑龙江五常县,和林区的伐木工人一起度过了禁伐令生效前最后的伐木季节,并把他们的生活拍摄下来,为这种即将消失的生产生活方式留下了难得的影像记录。
于广义
纪录片导演
于广义,1961年生于中国黑龙江省,现生活于大庆市。199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进行多年版画创作。2004年开始独立电影制作。代表作《木帮》《小李子》《光棍》《跳大神》,作品曾入围日本山形纪录片节 等诸多国内外影展。首部剧情长片《君子残存不少》正在筹备中。
《木帮》十年
于广义
2015年3月
2015年春节去我姐家吃饭,我把湖南卫视芒果台快递给我的机顶盒,安在了她家电视上,给家人看我的纪录片《木帮》。这是我2014新剪的版本,姐家的电视很大,特别清晰。我己经几年不看电视了,这是头一回在这么大的电视上看自己的纪录片。大家坐在电视前,影片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向我走来,又把我带回到十年前,那个漫天风雪的黑瞎子沟。
人、马、风雪、森林、炊烟、窝棚,还有那根用细铁丝吊在屋梁上摇摆的红蜡烛,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我一百年。
六十年代初,黑龙江林区招兵买马,开始大规模森林砍伐。正赶上大饥荒,流民涌入。每天在林业局的院子里围着许多人,他们来自山东、河北,还有周边的农村。招工初期瘸子、傻子都要,记得林场有一位叫傻于子的工人,他只知道自己姓于,不知道年龄也不认识钱,就知道干活。还有一位叫卜瘸子的山东人,腿瘸的特别厉害。他的工种是放炮工,修路放炮时他跑得比正常人还快。因为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个正好适应了山林中不平的路面。林业虽苦但挣钱多,抬大木头一个月的工资,比在农村一年挣的还多。后来林业局看着报名的人多了,要求也开始严格。让几十人一伙在院子里列队,跟着前面一个骑马的人上街。到了宽敞地方领着你使劲的跑,然后再跑回来。一会儿功夫,年老体弱,腿脚不利索的就丢在了后面。这时候大门一关,先跑进院子的人就算体检合格,坐上森林小火车上山伐木。人们穿着家织布的棉袄,背着简单的行囊,怀里揣着故乡的泥土走进这片大山。那时候人多流动性大,也记不清谁的名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山东盲流”。只是在前边再加上一个姓,张盲流、李盲流还有丁盲流。他们把家乡带来的泥土倒进水缸,再又用棍子搅拌一下,他们说关东的水硬,必须和关里家的土合在一起,不然人会水土不服。
每年冬季是伐木的最好季节,林场雇大批冬闲有马的农户进入深山,在冰雪溶化前把木头用马爬犁运下山。一百多年,年年如此没有改变。只是当年俄国人留下的大肚子锯,日本人扔下的弯把锯,换上了现在的电锯。窝棚上面保温用的的树皮、松枝和茅草变成了塑料布,人和工具的名称仍参杂着俄语和日语。山理山规很多,许多犯忌的话不能说,上山下山都要请人翻黄历,掐着指头看日子。
纪录片是个很寂寞的活儿,2004年十二月上山拍摄《木帮》,之后又在家乡完成了《小李子》、《光棍》。《跳大神》已经拍摄了六年多,正在做后期。前三部参加了几十次国际电影节,获得十几回奖项。十年在一个地区坚守拍摄,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与热情完成了四部纪录片,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的工作团队许多时候就是我自己,为了工作方便2008年在林场盖了一处房子,老婆和女儿常陪我住在那里。
新年的鞭炮响起,日子一年一年的过,电影一部接一部的拍。
「导筒」微信号 directube2016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