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书店写作计划26 | 对书和阅读的执念,让我想开家书店
编者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书店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妙空间。在书店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一步一步走来的足迹,也可以看到对于未来一点一滴的想象,书架之间,古往今来,无数的思想在这里聚集,让过去与未来的连接变得更加自然。透过一家家书店,能够唤起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力。从2016年开始,为了与更多对书店感兴趣朋友一起探索书店的秘密,我们开启了“加油!书店”这样一趟看似热闹却又充满了孤独的未知旅程,一年一季,风雨无阻,今年已是第四季。在今年的活动中,“加油!书店”活动主办方广西师大出版社将联手澎湃新闻·湃客,共同邀约对实体书店发展这一议题较感兴趣的作者、学者、读者等,亲身走进书店进行观察、体验与访谈,并用文字记录当下实体书店最真实的一面。
文 | 蒋小明
书籍是灵魂的邮差,阅读已不可避免。
我不知道人类世界,是何时出现了第一家书店,当然也无法预料,书店会在何时走向终结。但我相信,即便是书店和书籍不复存在,阅读仍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存在方式。
我有一位喜欢写诗的朋友,当身边有人以诗人称呼他时,他总说,其实自己还算不上诗人。诗歌的门槛很低,这个社会人人都可以写诗,尽管如此,想要把诗歌写好并能够称得上诗人的,并不算多。朋友平日里对人待事,甚是和善,但他对诗歌的态度,可谓严苛,好长一段时间,我并不明白这种反差的源头在何处。现在,当我面对书店这个话题,我才恍然,朋友对于诗歌的严苛,是源自他对诗歌的热爱。当你对一种东西爱到骨子里,你便不想它被人随随便便对待,因为它是你的神圣,你的光荣,你的一生的所有道路。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由于周边环境和自身不足,这种对阅读的渴望,并未得到很好的引导。不过可能我跟书的缘分尚未结束,随着学业的进程,我在阅读上的追求和选择,也越来越丰富,经历了由繁至简的漫长历程之后,现在,书籍和阅读,已经成为我不可拒绝的一部分。或许和我那位热爱诗歌的朋友一样,对于书的热爱,也导致了我对书的严格,同时也导致了对书店的严格。在我看来,不是随便一个卖书的地方,就称得上是一家书店。
之前我工作的书店,在当前所有的独立书店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至少目前来说,其坚持与改变令人敬佩。在当下网络书店,商场大型连锁店和电子书籍纷纷挤压图书市场的今天,一家有态度有水平有方向的独立书店,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之所以认可它,并非因为它在运营上的成功,而是因为它对于书店和书本身的坚持。一家书店,做空间也好,做文创、咖啡甚至民宿也好,都无可厚非,毕竟是为了适应市场大环境而不得不做出的改变,如果能在这种改变中寻找到新的创意,新的模式,并以此带给读者新的体验,自然是好的。但眼观时下的不少书店,毫无疑问已经迷失在新模式的迷雾之中,畅销书+昂贵饮品+文创,基本上就可以是所谓“空间”书店的代名词了。当然,也有一些能够做出新意的书店,确实带给了读者全新的体验。
在这些模式变化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是图书本身。由于饮品和文创的介入,在呈现高于传统书店利润的同时,书店的门槛也降低了,只要有钱,好像谁都可以开一家灯光闪耀的书店,而实际上这不过是不少人的幻觉罢了。一方面,开书店的人如果对书没有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他必然只能随波逐流,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所选的书必定是一些大众化的畅销书。即便也有一些不错的畅销书,但一家好的书店,靠它们显然是不够的;另一方面,一家好的书店,小则可以熏染周围的文化氛围,给身边爱读书之人一片智慧之光的源泉,大则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标志,更甚者还能催生一个时代的光辉。而要做到这些,必定离不开书店创始人和其打理者的智慧和坚持。
简洁有序的布局,灯光明快柔和
在书籍本身上下功夫,坚持独立性
书店可以直接成为生活创新的孵化器
重庆一家空间大品种多但却显得冗杂的书城
相比于现在的新生书店,我更喜欢一些传统的二手书店,每寻到一处旧书店,便要在里面埋头淘书。每每淘到心仪的书,就欢喜不已。“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这是很多爱书之人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或许的确如此,看书的速度永远不及买书,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买书就像是在灵魂的山巅挖掘了一处泉眼,而阅读就是在获取这些泉眼中的甘泉。泉水细细流淌,叮咚作响,朝夕之间,便可养心性,育崇德,发肺腑,向无极。这世上的书籍何止千万,哪里又能买尽看尽。然而对于书和阅读的渴望,似乎是一种源自人类求知欲的本能,难以消弭。而至于什么书是好书,因需求和喜好的不同,或许各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就我而言,好书分为很多种。内容、版本、译本、封面、、装帧、纪念意义等,都可以是我评判的标准。由此便可知,书籍于我而言,已经不仅仅具有阅读意义,它是由阅读而起,又超越阅读向四面延伸的存在。通过对这些书籍本身的选择和亲近,我仿佛触碰了一个具有凹凸感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世界里,我可以不断雕琢和塑造自我,呼吸之间,便是思绪纷纷,念想万千。对我而言,书的魅力,就是这般神秘而广博。
和很多以开一家自己的书店为目标的人一样,正是由于对书和阅读的执念,我也想创造一处理想的阅读之所,将自己对于书和阅读的体悟付诸实践,能把自己的灵魂和精力注入一个实体,让偶然而来的同道之人有所体悟,有所收获,这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说的就是这个吧。
南大附近的唯楚旧书店(旁边还有一家学人书店)
杨公桥立交下即将拆除的一个旧书市
前段时间去了杨公桥立交下面的二手书市,里面大概有不下三十家卖书的小铺子,但其中已经有十家左右已经停业,一问才知道,这桥下面的铺子说要停掉改造,书市自然是开不了了。心中不免一阵叹息,尽管这下面的书市大多比较雷同,品种也比较单一,但也曾是一片供爱书之人探寻的地方。这书市我一年前来过一次,当时走得比较急切,逛完一圈下来,买到了一本02年的译林版《群魔》,虽然略有点失望,但也觉得挺不错,毕竟是珍惜版本。这次逛得比较仔细,收获相对比较丰富,80年人民文学版《梅里美小说选》,80年北京大学版《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54年(82年初印)人民文学版茅盾的《腐蚀》,,80年上海古籍版《西厢记》,这几本书尽管年代久远,但品相还算不错,封面装帧也相当漂亮。在我逛书店的经历中,这算是相当满意的了。当我知道这个书市不久就将要消失,忍不住要希望它再多存在一段时间,再多给人们一些,凋零前的陪伴。
在杨公桥地下书市淘到的书
一家书店的存在与消亡,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论是寂寂无名还是盛极一时,都免不了起起落落的铁律。庆幸的是,不论有多少书店随岁月而黯淡,总会有新的书店出现,屹立在一段岁月的开端,给周遭的灵魂以光芒和启发。希望终有一天,我也能开创一处让自己满意的阅读天地。再此,祝福那些敢于与书为邻,以书为友的爱书之人,愿你们栖居的世界里,总有一束被点亮的阅读之光,将你们前行的道路照亮。
最后,借用罗兰的话结束吧:我一直很羡慕能在每天晚上看书的人们......书本让我忘却每天的不愉快,书本活泼地展现了无限的自由天地。为了超越书本,书本借给我羽翼与强壮的肉体,还给了我勇气,并让我乐在其中。
作者简介:蒋小明,重庆90后,差点当了警察的前书店店员、未来的书店创业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