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什么撑起黄岛的“野心”?
△ 山东区县鲜活力洞察报告 NO.17 △
作者 | 拾冷
设计 | 刘蒙蒙 数据 | 高晓丹
5年前,黄岛区的房价约6000元/㎡,至2019年,已达到20000元/㎡以上,超过或接近青岛市区的房价,这片曾是“荒岛”的地区,从2014年设立西海岸新区开始,便不再寂静。
△ 青岛西海岸新区(来源:数艺网)
01“热”与“冷”
生活在青岛的好友D,现在不断感叹,去年8月,曾去西海岸大溪谷看房,17000元/㎡,还送车库;一年两个月后涨到25000元/㎡,不送车库。若当时下手,1年升值100万。
在5年时间,这里可能是整个山东发展“最热”的区域,也是频繁登上“热搜”的区域。
即便这样,D君对西海岸新区并不感冒,“生活太不便利”,“旅游业发达,但基础设施‘太年轻化’”,即便2018年西海岸房地产投资282.9亿元,在青岛市各市区稳居第一,2018年市级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92.6亿元,位居青岛市第一。
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这种“热”,更多的是“投资”的热,房地产的“热”。搜集西海岸新区的媒体报道,我们会发现“投资”是频繁出现的词汇。
△ 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资料图)
据青岛新闻网今年10月统计显示:
“西海岸新区制定出台了促进“双招双引”二十条政策,通过正和岛创变者年会、博鳌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进行招商引资。1-8月份,签约过亿产业项目174个,总投资3708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医养健康等领域。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67个、世界500强项目14个、百亿元项目7个。”
如此之多的投资,终归要“人”来消化,相比“投资热”,西海岸的“人”并不“热”。提升城区的“鲜活力”,需要产业集群、基础设施、舒适的环境等诸方面的融合,最为关键还是“人”。
于是“抢人”。
2019年5月西海岸新区拿出了“鼓励人口人才发展16条意见”,建设人才公寓、青年公寓、租赁住房,完善子女教育、户籍政策、卫生服务设施、文体场馆等等。
曾有媒体,称将这“16条意见”堪比西安的“抢人”政策。
只是,西海岸新区的“抢人”《意见》,并没有达到如西安“抢人”的效果,2018年西安“席卷79.5万人落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抢人”的《意见》,不够诚意。
比如,《意见》提出,在新区购买单套商品住宅建筑面积达60平方米以上,取得不动产权证的,本人、配偶及未婚子女可在居住地申请落户。这一条,在“抢人”大战,特别是西海岸新区房价持续偏高的背景下,不仅显得过时,也显得“鸡肋”。
△ 西安市钟鼓楼(资料图)
2019年2月,西安出台落户通知,将落户条件修改为“具有合法固定住所”,言外之意,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包括租房,也可以落户,并且“合法固定场所”不以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为硬性条件,没有“双证”,可提供购房合同和购房发票。
再比如,在西安,只要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落户不受年龄限制;本科学历以下的,年龄在45岁以下;在校的大学生,也可以落户;专业人才的落户,不再限于“高级”。
要知道,西海岸新区有片大学城,目前已经入驻了中央美院黄岛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黄岛校区、对外经贸大学青岛国际校区、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滨海学院、青职学院、港湾学院、黄海学院……
如此丰富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如何把人留住,显然没有“吸引高校入驻”那么简单。
虽然西海岸新区的“鼓励人口人才发展16条意见”,对西海岸新区而言,是“史上最大力度”,但放眼全国,综合考虑西海岸新区当前的城区基础设施、子女教育、生活便利程度、高房价等因素,西海岸新区的“抢人”,似乎没有更大的优势,以及更大的胜算。
△ 青岛凤凰音乐节(资料图)
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才有城市“烟火味”的底蕴,才有城市的发展、GDP的增长。
西海岸新区2020年目标人口240万,2030年目标人口410万,而浦东新区历经28年,以接近西海岸新区一半的土地面积,让人口增长至550万。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的不同年代的生育率,西海岸新区实现2020年、2030年人口增长,并不乐观。
值得体味的是,西海岸新区的发展,给文旅产业带来巨大利好,2018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3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6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22.3%。
如此看,西海岸新区并不缺“人气”,也不缺曝光度,知名度也随着影都、啤酒节等报道的刷屏,闻名全国、全球,但要真正把“人气”沉淀落地,还要下一点苦功。
02 发展的“野心”
黄岛的“野心”,5年前就有了。
2014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包括黄岛全部行政区域的西海岸新区一跃成为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而且从新区成立,“地位”就不凡:
从19个“国家级新区”这个维度看,西海岸地区生产总量位居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这让西海岸新区对未来充满了诸多“想象”,西海岸新区要打造成第二个“上海浦东”。
据2019年7月澎湃研究所发布的“国家级新区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显示,西海岸新区以81.46分,排名第二,浦东新区以86.36分,排名第一,两者同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梯队”。
△ 上海浦东(资料图)
2013年7月,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在上海浦东设立;2019年8月,山东自贸区设立,涵盖济南片区、青岛片区、烟台片区,总面积119.98平方公里。其中的青岛片区位于西海岸新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面积占山东自贸区总面积的43%。
如果对“上海浦东”还没有概念,那2017年4月设立的,被誉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曾火爆舆论、市场和资本,也是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可与之“称兄道弟”了。
如果从青岛市各区市GDP排名这一维度看,据《2018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西海岸新区(包含黄岛区、保税港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7.07亿元,位居青岛各区榜首,跟随其后是即墨区(1413.43亿元)和胶州市(1211.38亿元)。
今年4月,青岛要求每个区对标深圳学习,不同于其他区市以深圳的某个区作为学习对象,西海岸新区直接把整个深圳市作为学习对象,有了GDP的家底,黄岛要做“青岛版深圳”。
所以,打造第二个“上海浦东”、“青岛版深圳”,黄岛区不仅是说说而已。不过,无论是深圳,还是上海浦东新区、自贸区,国家政策加持很重要,但自身“内核”的改变,才是关键。
△ 广东深圳(资料图)
恰如经济学家张五常所说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奇迹,制度改变才是真正的奇迹。”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建立的特区大多仅靠特殊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虽然也取得了成绩,但长久来看会阻碍要素流动,而且没有可复制性。浦东新区则抓住了更为本质的制度变革,在金融开放、外资引进、土地开发、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着大胆而务实的探索。”
微信公众号“中国三分钟”这段论述,对设立5年的青岛西海岸新区而言,同样适应。
上海浦东新区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那么对于山东,西海岸新区承载着山东省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等国家级、省级发展大计,发展的担子不轻松。
03 距离“浦东”有多远?
就发展目标而言,浦东与西海岸都属于“世界级”的。浦东新区是“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西海岸是“全球化海洋知名城市”。
从“荒岛”到“国际化”,发展心态,发展经验,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副所长、研究员冷静曾指出,国家级高新区从较高水平增长期,到加速增长期,实现之间的转换,需要3—4年时间:天津滨海新区成立第三年GDP增速开始进入20%区间,且保持长期稳定;浦东新区在成立第四年增速达到30%。
来源: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而西海岸新区,2014年,增速9.8%;2015年,增速12.3%;2016年,增速12.3%;2017年,增速11%;2018年,增速9.8%。可以看出,西海岸新区经济增速近5年,呈降低趋势,原因无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要知道,西海岸新区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贡献达70%以上,而社会消费对GDP的贡献为18%,内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不得不承认,当前西海岸新区的发展,更多得益于国家级各项政策的支持,政策固然重要,但探索出适合西海岸自身的发展制度,才能真正激发整个新区的发展动力。
这一点,西海岸新区要学习浦东的还有很多,不仅是要学习制度的创新,最主要的是学习创新的方法。28年来,浦东新区的多种施政制度,比如“土地实转、资金空转”“证照分离”“一网通办”等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口岸监管服务模式、金融创新制度、联动机制,在全国都是率先尝试、“无中生有”,大胆试、大胆创,才有了近30年,平均15%的增速。
△ 青岛西海岸新区珊瑚贝桥(资料图)
可以说,当前西海岸新区的发展,已经用尽了青岛市诸多政策和区位的“运气”,西海岸新区能不能接续诸多政策与区位的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时间的检验。
相比西海岸新区的经济结构、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对外开放水平等,需要长期的积累提升,那西海岸新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区域协调融合本可率先完成,但历经5年,步伐迟缓。
据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被规划成九大片区,分别是青岛经济开发区、国际旅游度假区、青岛前港湾保税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灵山湾影视文化区、海洋高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中德生态园片区,这些“区”分别属于不同层级的主体管理:
比如青岛前港湾保税区属于山东省政府管理;青岛经济开发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青岛经济开发区属于青岛市政府管理,其他的主要为西海岸新区管委会管理。虽然每个“区”都有各自发展优势与特色,但这又分散了西海岸新区的整体优势,“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 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港(资料图)
若把西海岸新区比作一艘巨轮,这艘巨轮能行至何处,需要有一个掌舵者,统筹全局,合理分工。虽然近五年,西海岸新区在行政管理探索出了“黄岛模式”,也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但若满足于这一现状,与其它区市的行政管理创新差距不大,甚至会被迎头赶上。特别是山东正“放下官架子”,这些类似的行政管理改革,会不断出新,且慢慢普及。
言外之意,西海岸新区的行政管理的整合、发展制度的创新,力道要更猛一些,不能仅局限于“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打造“全球知名海洋城市”,参与全球竞争,明显是不够的。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西海岸新区同理如此。
国家对西海岸新区的定位是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对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发展、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和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之所以对西海岸赋能极高,有深刻原因。
其一,从20世纪90年,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二,“海洋”“蓝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肌理”,海洋经济的增速连续多年超过整体经济增速,且占GDP比重越来越高;其三,中国对海洋的深刻认识,“经略海洋”战略的长远布局,未来海洋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 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港(资料图)
所以,商务部原副部长周可仁表示,“国家赋予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历史使命,海洋经济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最鲜明的主题,是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希望。”虽然2018年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已占GDP比重的33.6%,但西海岸新区要走怎样的海洋经济之路,恰如海洋之深邃广阔,未来充满诸多挑战。
“海洋”是未来西海岸新区的“鲜活”所在,是西海岸发展的“硬核”,与之相适应的文旅、医疗、教育、金融等现代化服务业,是西海岸集聚“人气”的“软核”,两个缺一不可。而激活“双核”的最主要靠行政与市场的协同,这两只手如何涂抹西海岸的“空白”之地,脚踏实地,真正把西海岸打造成“上海浦东”“广东深圳”,不急于喊口号,或许是西海岸新区当前最应该做的。
04“鲜活力”洞察报告
参考文献:
1、崛起的青岛,热钱为何都往西海岸走?[OL],旅游地产观察,2019.8;
2、2019世界海洋城市·青岛论坛综述[OL],中国海洋在线,2019.8;
3、浦东28年的改革逻辑[OL],上海浦东门户网站,2018.9;
4、冷静,青岛西海岸新区与我国其他国家级新区比较及发展对策[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4.4;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