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笺之美纤毫毕现:全景式笺纸研究专著《说笺·典藏版》首发
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古籍与名人手稿之丰、品种之多之精,都是国内一流,无论是十多年前的“明清手札展”,还是去年的“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展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澎湃新闻获悉,近日出版的《说笺·典藏本》就是从上图馆藏271例具有代表性的明清名人尺牍翰札,通过特殊拍摄技术,纤毫毕现与原色原大部分作品放大的视觉效果,再现其墨迹之韵与工艺之美。11月23日,《说笺·典藏版》首发座谈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一些学者认为,这部书无论是对于笺纸形制与工艺考辩、文人交往考略、书法艺术欣赏和文史研究,都有着巨大的价值与收藏意义,也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研究中国笺纸的全景式专著。
《说笺·典藏本》局部《说笺·典藏本》
“欲了解笺纸文化,必读《说笺》”
据介绍,古人书信往来时往往喜欢用精致华美的信笺、诗笺,一些文人甚至自己参与制作笺纸,有的上饰有各种纹样,精致华美,用作书札的称“信笺”,用以题咏写诗的名为“诗笺”,信笺尺牍既是古代文人性情的抒发与寄托,也承载了生活中琐碎却鲜活的细节。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这一传统在当下已经很少见了。
去年初,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举行宋代花笺展览,展出20组件以宋代砑花笺纸为主的展品,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让这些隐藏在书画中的纹饰重新显现出来,在收藏界引起较大影响。
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花笺展览” 中的苏轼《 致至孝廷平郭君尺牍》对于笺纸,业内人士曾有一种说法:“欲了解笺纸文化起源、工艺与流变,必读《说笺》。”事实上,如果想要了解历代文人往来的样貌情态与文心事迹和有着性情的书法艺术,也需要从翰札中才可以看出。
上海图书馆梁颖一直研究笺纸文化,所著《说笺》一书初版于2007年,现在已很难见到,不过相关出版界人士对澎湃新闻介绍,其实此前的两版包括对笺纸的细节呈现均有不足,有一些遗憾。而从两年前开始,止观书局与上图历史文献中心一起进行了策划,作为《说笺》的升级版,《说笺·典藏版》以正八开的尺寸,688页的体量、纤毫毕现与原色原大部分作品放大的视觉效果,呈现了这本书的学术与艺术价值,可以说是目前第一部系统介绍研究中国笺纸的全景式专著。
手札资料梁颖长期供职于上海图书馆,平时勤勉钻研,著述并不多,而这一图书可以见出他的厚积薄发。据介绍,全书以彩笺为中心,先将之分为色笺、花笺、画笺三类,以对应于单染色的、带花纹图案的和有图画的三种彩笺——这一系统分类,为梁颖独立构建的学术体系,而后以六个章节的篇幅,并以引子与尾声前后呼应,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依次探究历代笺纸的形制演变,染色、套印、拱花、砑光四项制笺技术,花笺、画笺的特色与类别,附论文人如何及为何制笺,最后以传统笺纸在近现代的变迁与淡出作结。这样精致的结构,后面又以辅以详确的注释、优雅的文笔。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表示,一本书在出版之后,能够不断地以升级版的形式,特别是典藏版的形式出现,本身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据悉,《说笺·典藏版》全书收录尺牍翰扎271例,明代20例、清代213例、民国27例。书中涉及的名人众多,如:明代董其昌、蔡羽、戴珊、鲁治、顾璘、徐霖、王韦、葛一龙;清代曹贞吉、高文泋、赵之谦、李渔、钱大昕、林则徐、法式善、阮元、吴雲、沉曾值、翁方纲、潘志万、潘祖荫、姚鼐、马湘兰、袁枚、傅山、张廷济、沉景修、陈鸿寿、伊秉绶、舒位、潘世恩,民国袁克文、刘海粟、邢端等,书中所录皆为难得一见的真迹。
清 高文泋诗柬 同春馆制笺清 鲍桂星手札 虚白斋制笺“美术史的研究可以回到纸的本身”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介绍说,这部书与2006年上图举办的“明清名家手稿展”是有关系的,“当时我们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发现,手稿最重要的载体就是纸张,纸张里面最漂亮的最喜迎人就是我们书房的雅物,就是笺。当时我们邀请扬州艺古斋帮我们刻一组笺纸,刻完之后又请梁颖写了一篇9000字的文章,再把散叶的笺纸夹在里面配了48幅图,由我们自己去印制成线装本,作为我们图书馆的一份重要的礼物赠送给大家,最后大家都很喜欢。”
对于《说笺·典藏版》的首发,黄显功表示,此次图书的出版,在图版上增加到两百七十多张,“这是我们的员工十几年来在研究这个笺纸的过程中,把它作为一个课题,不断地进行深入的一个成果。目前在中国这部图书的出版,从书笺纸研究上来讲,可以说奠定了笺纸研究的重要基础。”
《说笺·典藏版》(局部)止观书局创始人许石如则从制作与出版等方面回顾了《说笺·典藏版》的艰辛历程,他说:“笺纸文化近几年逐渐被重视,台北故宫的宋代花笺特展轰动海内外就是最好的佐证。然而,当年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说笺》早已是一书难求了,我与梁先生见面后突然意识到这部书是如此重要。我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重拍高清大图、重新装帧设计,再由梁先生制笔增补新材料、新观点,最终由止观书局去推广至众人面前,这是否可行呢?’我试着说出想法,没想到与梁颖先生不谋而合,他非常赞同。后来便启动了《说笺》典藏版的出版计划。策划团队历时两年,多次往返京沪之间进行拍摄。”
《说笺·典藏版》所刊手札文汇报资深编辑陆灏回顾了他1980年代在北京荣宝斋与友人一起合购笺纸的经历,“我之前对笺纸的了解,仅来自一些比较经典的短文,后面对笺纸的所有认识则都来自于《说笺》这本书,因为它比较系统,对我对笺纸的认识和研究帮助也是很大。”他还针对《说笺》这本书中“文人之笺”部分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见解,并希望在民国时期“文人之笺”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入。
复旦大学教授陈正宏撰文认为,从文献学和印刷史的专业角度而言,书中最具创意的,自然是讨论“研光”笺的部分。虽然这一千古难题尚不能说已得到彻底的破解,但是本书通过文献与实物二重证据,考释历代砑光笺的可能製法至少有三种,这无疑是目前为止的各家之说中证据最充分,述论最深入的。此外,述论花笺时,发现明崇祯刊本《绣像批评隋炀帝豔史》等綉像书籍中的花式边匡诸式,源出前此嘉靖万历间的笺纸,之后又反过来成为有清一代笺纸效法的典范,这种将不同类别史料比对映照所得的意外收获,在古典文献学上实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书中论笺纸与近世水墨画的开联、现代漫画笺在中国漫画史上应有的地位等等,也别开生面,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史料和独到的见解,“我与梁颖先生相交二十馀年,因为共同的专业兴趣,有幸见证了本书从难形到定稿的全过稆井有幸目験了书中所涉笺纸的部分原件一一册页装的精美彩笺被小心翼翼地展开,那一利那间自己的惊讶、喜悦与感动,至今难忘。”
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陈麦青则建议接下来出可以继续出版《说笺》的线装本。朵云轩木板水印分公司总经理郑名川等就图书的装帧设计等方面的话题进行了阐发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说笺·典藏版》首发座谈会现场,上图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在发言《说笺·典藏版》首发座谈会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回顾了笺纸从书写到把玩、欣赏、研究的历史,他说:“从美术史角度来讲,这本书具有一个开创性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它对笺纸的关注,使得我们对美术史的研究可能回到从笺纸,甚至回到古人的纸的本身作出研究,作出审美判断,以及笺纸的制作、源流、传承,与书画、古籍的关系等等,恐怕都要以更广阔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就这一点来看,我觉得是一个里程碑。”对于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范景中引用米芾在《画史》“(薛)少保之笔精墨妙摹印亦广,石泐则重刻,绢破则重补”的记载,再结合西方常有出版这类图书的情况,来说明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体现出的里程碑意义和应有的尊严感。
———————————————
延伸阅读·《说笺·典藏版》序言
文 / 范景中
《说笺·典藏版》《前尘梦影录》追忆劫前所见书籍文物,以类相从,著为论说,笺纸一品,开首即引鲍溶《寄王璠侍御求蜀笺诗》:“蜀川笺纸彩云初,闻说王家最有余。野客思将池上学,练裙红叶不堪书。”叹蜀笺之美,不独薛涛一井。曩阅旧籍所记,如《国史补》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皆蜀笺。虽称名不雅,要之求为美丽,妙于当时,则可知也。李义山咏蜀笺云:“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行至金牛驿兴元渤海尚书》),托想神奇,千载下读之,犹令人向往不置。
盖浣花浮碧与楚聿燕弗、丸子隃麋、端溪歙井,同为文房之珍。前人援毫以载,则笔有笔史,墨有墨志,砚有砚林。而纸品最繁,虽有米芾《评纸帖》、鲜于枢《笺纸谱》、费着《蜀笺》、屠隆《纸录》,第均为戋戋短册,所记实物亦罕有传者。胡朴安撰《纸说》,以正名、原始、用料、详品、稽式、染色、辨朝、分地、考工与故事,差次月日,会萃条流,写为十章,并纸工传、宣纸说附后。然多拾掇旧闻,罔关实见,其文虽近,其物则远。
至于专记尺牍用笺,瞿兑之先生《说笺》,萧寥数页,却甚堪玩味。其写笺纸之色、笺纸之制,记洋纸为笺、名画家刻笺,并及近人作笺之俗陋,娓娓道来,非亲见太平文物者,不能语此。其述撰作之意云:“文窗无俚,唯好取旧笺纸玩之,以开襟抱,不自知其何说也。意者以天地间最耐久而可亲之物,无过于纸,最脆薄而易毁灭之物,亦无过于纸。不知者毁之既易,则知者爱之益亲。一城之中,旦旦夕夕,颺为屑而爇为灰者,不知凡几。更越数十百年,此为屑为灰者,必将为人所珍护、悔惜又不知凡几也。”前贤文物毁失之叹,今日益复增人凄怀。
梁颖先生论笺之作,此志此意也。笺纸虽小,却能记垓埏之大;神州之文明闪闪其中,美术之品味亦往往得焉。先生摩荡其意,洗字于沪上春寒、芭蕉雨中,有以也。而其淡墨几层,浣染笔端,庶几拓人心胸,起人护古之心,又奚止研练故实;若其遣词必求于实,选图必归于精,更其次也。
书稿既成,命余卷端补白。忽念吾杭乾嘉间有许氏者,因梁山舟而设虚白斋,所制笺纸,爽爽夺目当世。谢蕴山尝得友人所惠数纸转奉翁覃溪,并系诗曰:“六六鱼书自远将,砑光笺色带湖光。女儿肤尚输晶莹,老子心还止吉祥。文吊剡藤书可愧,封高楮国价难偿。先生手缉张华志,好共麟毫供墨床。”古人风雅,此亦一端。唯惜余无凝霜之笺以奉,亦无文字可发胜解,草草数语,聊尽凡心耳。 庚寅二月初三,西陵桥畔看玉兰花开,蓝天下,一湖春水,一树春雪,灿烂净洁如先生所述之笺,花瓣与玉版迭映脑际,亘浮不去,因成此小文寄呈。
《说笺·典藏版》中所刊手札-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